河南文化根脉之旅,记者实地考察三门峡庙底沟遗址,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

河南文化根脉之旅,记者实地考察三门峡庙底沟遗址,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

大河网讯 小荷露角,麦子初芒,虽然芳菲将尽,却又阴晴可人。

初夏的三门峡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环境清幽,古风浓郁,公园的静谧将悠悠历史和都市繁华一并消融收纳。沿着步道漫步,仿佛一走就是6000年,走进了仰韶鼎盛时期的庙底沟文化。

60多年前,为配合三门峡黄河水库规划和建设,国家成立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1953年的一天,考古学家安志敏率队到河南陕县开展调查。当乘坐火车路过该地时,铁道路沟两壁露出的灰层及灰坑引起了安志敏注意。

凭借专业人士的敏感,也就这一眼,让深埋于地下6000余年的庙底沟遗址重见天日,曾经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再次惊艳中原。

“庙底沟类型的影响力持续一千多年,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作用形成文化网,它们便是最初的中国。”考古学家张光直如是说。

实证了中华文明延绵不断

“三面环溪沟,一面临高崖,这就是6000多年前庙底沟先民们的生活环境。”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立超告诉记者。

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处于黄河支流青龙涧河下游左岸二级阶地的前缘地带,西北仅距黄河1公里。

依托较为优越稳定的自然环境,庙底沟先民们长期安定地生活在陕、豫间的黄河峡谷地带,创造出了辉煌的庙底沟文化。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影响深远,不仅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分期,更重要的是明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郑立超说。

新中国靠前份新石器时代考古报告《庙底沟与三里桥》中指出:“以庙底沟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确有它自己的特征。而代表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很像是从仰韶到龙山的一种过渡阶段。在分布上也相当广泛,因此我们暂称它为庙底沟二期文化。”

庙底沟遗址的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经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商周,在黄河流域绵延不断地发展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绽放在中原的“中华文明之花”

走进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镂空花饰的巨型穹顶在阳光下通透晶莹,若幻若真,给人留下浑然浩渺的时空感受。

“博物馆大厅穹顶的纹饰,来源于庙底沟时期的代表性纹饰——花瓣纹。”庙底沟博物馆讲解员杨美婧说。

诞生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中期的典型代表,也是仰韶文化的成熟阶段。彼时,农业生产已经较为成熟,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出现并形成了区域中心聚落,彩陶技艺也得到较大发展。

“庙底沟时期的彩陶数量众多,色彩艳丽,图案繁缛,技术高超,纯手工绘制,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庙底沟博物馆副馆长张翼说,庙底沟彩陶的母题纹样中,最具特点的是旋纹和花瓣纹。

在古汉语里,“花”“华”同音,“华”的本义为“花”,金文中的“华”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样子。不少学者认为,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或许就是华夏之“华”的由来。

“华夏彩陶到了仰韶时代的庙底沟文化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史前华夏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花瓣纹,就是绽放在中原地区的‘中华文明之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樊温泉告诉记者。

也正因此,庙底沟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被命名为“花开中国”,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基本陈列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历程、文化面貌及其重要影响,从而揭示庙底沟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主根脉地位,构建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

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

“庙底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因素——彩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辐射,东到海滨、西达甘青、南抵江汉、北越河套的广大地区,都发现了受其影响的彩陶,从而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彩陶时代。”樊温泉告诉记者。

在樊温泉看来,这种传播实则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可。“在这种前提下,逐渐以核心区辐射周边区,再从周边区扩散到边缘区等更大地区,从而形成一种文化面貌极为相似的局面,并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进一步成为稳定的同盟体。”他说。

与此同时,文化的认可也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樊温泉表示,“正如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盆,图案为五瓣花相连,形象生动地表述了这种互动”。

着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曾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以庙底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就好比花心,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靠前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

在这一理论中,三重结构组成的花朵,每部分之间都紧紧相连、不能分离,具有文化上高度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这一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庙底沟博物馆的设计。博物馆建筑造型以“交融”为构思出发点,将建筑体量南北分为7个楔形体块,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交错布局,整体如同交握的双手。

“正如自己所选定的文化符号一样,庙底沟文化以陕晋豫交会地带为花心,逐渐绽放在华夏大地,并推动了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互惠交融。”樊温泉指出,在此基础上,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国相互作用圈”逐步崛起为光彩夺目的文明中心,成为中国之前的“中国”,这也正是庙底沟文化在早期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穿越”6000年 邂逅庙底沟人

在庙底沟博物馆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一个大型的“万花筒”。俯身看去,一个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梦幻乐园”呈现在眼前。

讲解员告诉记者,万花筒里的“花”以庙底沟文化彩陶图案为主,意在让观众近距离感知庙底沟文化的丰富多彩。其实,“万花筒”只是庙底沟博物馆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一个缩影。

2021年,庙底沟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年10月17日是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的正式开放日,正值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其基本陈列《花开中国》,是目前国内展示仰韶文化彩陶数量最大、类型最全的史前文化展览,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22年,庙底沟博物馆数字化展览“邂逅庙底沟人”入选“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推广类场景。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运用数字创意、互动科技等手段,打造全沉浸式展演空间,带领参观者“穿越”到6000多年前,身临其境地体验庙底沟人远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出博物馆,漫步于在原址基础上建设的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看到一幅公园绿地景观和城市广场交融于一体的景象。

一直以来,三门峡高度重视庙底沟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把遗址融入城市的发展当中,强力推进集保护、展示、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文物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利用好博物馆这座‘大学校’,把精品展览和一流服务奉献给人民。”庙底沟博物馆馆长王宏民表示。(莫韶华 李东宝/文 马绍坤/图片视频 胡瀚泽/海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AWYYY"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gVvnn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