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沈剑奇
近年来,安徽可谓全国经济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新星。过去,这里以独具风韵的灵山秀水、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闻名;如今,这里以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品质卓越的“皖美品牌”称道。
安徽如何从全国经济发展梯队里的“小透明”“中不溜”进阶为“GDP前十”“科创高地”?为何安徽能孕育出科大讯飞、江淮汽车、京东方、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一系列响当当的科创品牌?春夏之交,记者走进江淮大地,解读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的“创新答卷”。
创新改变了什么
激荡企业发展的“汩汩源泉”
合肥的“科大硅谷”,高新企业云集,被网友评价为“空气里弥漫的都是创新的味道”。位于这里的科大讯飞总部,参观者络绎不绝。在人工智能体验馆,记者体验了今年年初发布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5,这是推荐基于全国产算力训练的大部分人开放大模型。“我要拍摄一个参观科大讯飞的Vlog视频,请帮我写一个脚本。”记者试着提问后,讯飞星火立即生成了一个分镜头脚本,还告诉记者每个镜头要拍什么、怎么运镜、配音说什么、选什么音乐、怎么加特效。“如果我想把视频改成金庸的风格呢?”这次提问升级了难度,但讯飞星火应对自如,立即把文案改成了武侠风,开场白便是“各路江湖朋友,诸位英雄好汉……”
科大讯飞品牌部负责人张华介绍,讯飞星火V3.5已经逼近GPT-4 Turbo当前的水平。去年,公司抢抓战略机遇,坚定投入大模型,成为中国大模型靠前梯队,全年营收首超200亿元。“正是由于坚持在源头上做自主创新,科大讯飞成为中国5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连续10年每年的营业收入都保持25%以上增速的公司。”张华说。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经济开发区的江淮汽车新港基地轻卡生产区,是世界轻卡行业推荐智能制造平台。凭借精良的工艺装备和领先的技术,江淮轻卡的整车生产能力、工艺能力、试验验证能力达到亚洲靠前、全球领先。生产车间里,百余台各类机器人紧张作业,与工人协同完成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程序,最快一分钟就可以有一辆江淮轻卡下线。总装二厂一车间班长朱善莽已经在生产线上工作15年,他感触颇深:“跟以前相比是大不一样了!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也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工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上来了。”
江汽集团品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生态化转型,技术创新持续突破,目前拥有一支近5000人的研发团队,去年全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占营收总额的5%左右,也是国内首家专利过万的车企。去年,江淮汽车累计实现销量59.25万辆,同比增长18.4%,增幅高于行业6个百分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正是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汩汩源泉”,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活力从何处生发
构建“四链”交汇的“创新丛林”
各地纷纷打出“创新”牌,为什么安徽能异军突起?记者发现,除了知名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落户带来的深远影响,安徽还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交汇,构建起一片有机生长的“创新丛林”。
位于“科大硅谷”的科大国创,是国内领先的数据智能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上市企业。科大国创副总裁孔皖生说:“作为一家提供科技服务的企业,一方面,安徽新兴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致力于跟踪前沿科技,通过自主研发为企业发展助力。”他介绍,科大国创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数字化新能源产品,打造了确保关键软件安全性的高可信软件。比如,企业研发的动力电池BMS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中的“智能大脑”,国内领先,累计装车超130万辆;ADAS产品已实现十余项智能驾驶功能,已应用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整车企业。
同样,江汽集团也与科大讯飞在智能座舱、智能车联网、智能驾驶、智能销服等领域开展合作,与国轩高科在动力电池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共赢。目前,江汽集团在省内的零部件配套率超65%,并引进了不少新的供应链企业落户安徽。在安徽,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越来越多企业相互赋能、双向奔赴,形成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本等要素投入。安徽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借石攻玉”,十多年前投入合肥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引入亏损的京东方和出资挽救濒临破产的蔚来汽车两大经典案例,让合肥被网友称为“最牛风投城市”。与此同时,安徽顶格推进人才招引,鼓励创新创业。以“科大硅谷”为例,省内高校院所学生可保留3年学籍在此休学创业,对“谷内”符合一定条件的高附加值科技企业单个项目*高支持1000万元……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近万人。
河南该怎样发力
摆好创新发展的逻辑起点
河南与安徽比邻而居、人文相亲,同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赋能河南品牌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安徽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路径。
把准战略方向。安徽曾经蛰伏多年,正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才有了今日之变。当前,河南提出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创新非一日之功,更需“朝朝暮暮”,一张蓝图绘到底。
突出战略重点。安徽将汽车产业定为“首位产业”,同时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新兴产业,思路明晰,重点突出。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河南的主攻方向,河南在重点打造装备、食品、轻纺、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同样提出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两省未来可在重点产业中让“皖美品牌”和“美豫名品”深度牵手,实现优势互补。
明晰战略路径。安徽通过一套“组合拳”构建起覆盖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体系和高质量的创新生态,令人瞩目。曾经科教高端要素匮乏的河南也正加紧补上短板,重塑重构全省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加大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贯通,构建一流人才政策体系,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兴科研组织方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最优质的竞技场。然而,各个环节如何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科技创新如何与产业有效衔接、真正成为品牌发展的强劲引擎,仍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
中原大地,自古就有锐意创新的基因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摆好创新的逻辑起点,激活发展的澎湃动力,我们期待,越来越多河南品牌通过增加含“科”量,提升含“金”量,塑造新优势,打造一流品牌。
金点时评
敢为善为方能有为
□沈剑奇
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被视作近年来的一匹“黑马”。这座曾经不那么显眼的城市,经济位次节节攀升,在“高精尖”领域跻身“顶流”,成为热门城市。科技创新,是合肥最鲜明最亮眼的底色。合肥的有为,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敢为善为。
有卓越的远见——放百年眼光、举全省之力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作为一个可用财力不算富裕的后发省份,将创建国家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全国推荐国家实验室落户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居全国靠前方阵。
有过人的魄力——开创政府投资培育产业的“合肥模式”,从“砸锅卖铁”也要投资京东方,到斥巨资挽救蔚来汽车,产业发展后又“功成身退”,形成“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投资模式,可谓“艺高人胆大”。
更有满满的诚意——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引才留才,鼓励创新创业,推动校企合作。近两年,中科大硕士、博士毕业生留在合肥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3.5%、44%。
创新发展需要“自由浇灌”,更需要“精心养护”。“合肥模式”启示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品牌建设中,地方政府不是追随者而是引领者,能做更多、应做更多。地方政府不妨胆子大一点、尝试多一点、步子实一点,以更高远的格局、更开放的心态敢为善为,不仅在战略方向和发展愿景上有规划,同时在专业研究、精准施策、高效落实、持续优化上有办法,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观大势,明优势,谋胜势。
河南企业家在安徽
在科创大潮中保持进阶与攀高之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沈剑奇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安徽省河南商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走廊上展示的各类家文化元素图片及文字。“在‘家文化’引导下,我们在皖豫商秉承‘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宗旨,相互支持,协同发展,为安徽作贡献,为家乡争荣誉。”安徽省河南商会会长金继典说。
金继典介绍,得益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在安徽创业的河南人也越来越多。2010年安徽省河南商会筹备时仅有7家发起人企业,如今在皖的各类河南商会达到11家,会员总数超过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多家,不少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这几年,在安徽的豫企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徽省河南商会副秘书长李长奎说,一是行业结构由原来以劳务服务、加工制造等传统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主;二是企业家呈现年轻化趋势,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80后”“90后”企业家成为主力,年龄最小的创业者为“00后”。李长奎认为,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推动了许多豫企的转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集聚;二是安徽省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给予的政策优惠力度很大,且各地市招商特色鲜明、错位协同。
“许多豫商还积极回报桑梓,返乡创办科技创新型企业。”李长奎介绍,如合肥市周口商会会长丁红伟在项城市组建河南蕴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研发生产芯片、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
在孕育徽商精神的这片沃土上,更多河南企业家正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
交流互鉴
安徽智造“皖美”绽放
□安徽日报记者 汤超
走进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款款治水“黑科技”产品特别惹眼。打开巢湖流域水环境智慧监控平台,一张张动态数据图跃入眼帘,巢湖流域主要干流、支流的地理信息以及湖泊水质、水量、蓝藻水华等多项情况在系统界面上一目了然。
该公司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精准掌握巢湖蓝藻的变化趋势,构建的智慧化蓝藻监测预警体系,为合肥水污染防治、打赢巢湖蓝藻歼灭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公司总经理李兵表示,公司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不仅参建了多项南水北调信息化工程,还研发出水体综合毒性在线监测仪、水体藻类荧光光谱原位监测仪等水利信息化硬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环保、农业等众多行业。
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安徽开展皖美品牌示范创建,以打造凝聚安徽文化特质和经营理念的皖美品牌企业整体形象。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认定185家企业为2023年度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其中171家制造业企业、14家服务业企业。
“精品安徽 皖美制造”,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具有创新驱动、品质卓越、服务优良、信誉过硬等特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较高,是所在细分行业(领域)的示范引领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安徽省将继续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坚持质量靠前、创新引领,发挥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安徽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