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承载大故事,两岸同胞期待深化交流

小舞台承载大故事,两岸同胞期待深化交流

赖声川。

五一假期前,由台*知名舞台剧导演、剧作家赖声川担任艺术总监的新剧《今生有约》,在上海顺利完成首演。

他在剧中埋下一枚小小的“彩蛋”:“戏中戏”里东北青年“江滨柳”和云南女子“云之凡”,老年在台北重逢。“我创造的这两个角色,他们无法相守,对我来讲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一个象征,关于一整个时代,关于太多长辈们的分离与痛苦。”近日,赖声川在位于上海的专属剧场——上剧场,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分享他所经历的两岸故事,吐露创作心声。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建设了包括宝岛台*在内的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民族精神。赖声川正是投身其中的一员。祖籍江西、成长于台*的他,将先辈从大陆到台*的故事搬上舞台,让这些历史一路北上,到广州、到上海、到北京……让大陆与台*观众看见“共同、共通的中国故事”,守护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

剧场文化 “在多年巡演中感受大陆”

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这也是赖声川的多年心声。近日,南都记者在上海“上剧场”与赖声川对谈。一如既往地,他穿着一身朴素的深色衣裤,鬓角与胡须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态度亲近随和。今年,他将迎来70岁生日,距离他靠前次来到大陆,也已过去了32年。

成长于台*的赖声川对大陆不可谓不了解。他在大陆工作多年,走过许多省份。历数起来,赖声川直言:“在剧场间、巡演中,与大陆朋友们好玩的故事,已经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1992年,赖声川携舞台剧改编电影《暗恋桃花源》到桂林参加金鸡奖活动,这是他首次来到大陆,随后他又去了深圳。“我在广州也有亲戚,每到广州,就住在舅舅家里。”赖声川向南都记者回忆道。在他口中,这些旅途是一段“静静欣赏相似与不同的过程”。

“最近,我去了泉州,人们都说那是距离台*最近的地方,我在那里寻找台*路边摊上的面线糊,没找着。但是,我又从来没有见过像泉州这样拥有如此多庙宇的城市,我去开元寺、妈祖庙、关帝庙,如此平和的、舒适的氛围,和台*又那么像。”赖声川对南都记者一一细数。

赖声川另一部知名剧作《宝岛一村》的靠前幕里,刚刚迁至“台*南部一个眷村”的众人聚在一起,人人口说不同的方言,标准北京腔、天津话、巴蜀方言、吴侬软语……

一个台*剧作家,何以写出如此多地道的大陆人物角色?

“没有那么难理解!”赖声川笑道。“我们多年巡演,每去一次大陆都能深入感受到许多与台*相同、不同的地方。”

“剧场文化”,是赖声川“感受大陆”的一个视角:剧场新不新,不重要,台上台下关系好不好,才是他更在乎的。

“有一年,我们上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演出,下午就到了广西河池一个开放景区。我在那里工作,但景区也要开放给观光客,于是他们给我拉了一条线,我在线后的台子上。”赖声川说。在他伏案时,身后的旅行团导游就向游客们大声吆喝着:“各位!请看我们这个中西合璧的建筑……好!我给大家讲讲这位建筑师……好!请看这里,这是著名导演赖声川。”

“我倒成了一个蜡像了!”赖声川举例说。“这么多年在大陆的演出经历,也就是我写作、表演艺术学习、成长、交流的故事。”

今年1月,赖声川在祖籍地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牵头建设的“会昌戏剧小镇”正式开放。他告诉南都记者,想把戏剧教育带回老家。“大陆有越来越多的新剧场,但技术人员太少,尤其基层技术人员十分难得,我们很希望在会昌建设的戏剧技术学院,能为大陆戏剧发展带来技术人才。来自这里的年轻人是否可能将戏剧创作,视为未来的一个选项?我不知道。但我想努力把这个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种下来。”赖声川说。

创作心声 “讲述中华文化流传下来的故事”

提起赖声川,不得不提他最为著名的三部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与《宝岛一村》。事实上,两岸历史故事,影响、塑造了赖声川延续至今的创作。

“有关这个题材,我是不需要去思考,也不需要去选择的。我们这一代在台*生长,面对的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深刻的主题:我们的父母从大陆到台*,有成千上万的故事可以讲述。这些故事,都是中华文化流传下来的故事。几十年来它的变化如何?”

一个更为人所知的主题,是台*“眷村”。2023年,《宝岛一村》首演迎来第15年,但眷村,却已逐渐从地理位置上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

那是1949年后台*当局为安置上百万大陆赴台军人和家眷所建立的村落。“当时,‘眷村二代’王伟忠(台*电视节目制作人)带着这个故事来找我,但我花了两年时间才决定将这个大故事搬到小舞台上,他‘逼’着我思考,如何让它‘不变小’。”赖声川向南都记者解释道。

《宝岛一村》就这样诞生了,一个“比我们都更大”的故事、“上一代”的故事、两岸的故事。“我们的祖辈父辈,不论在海峡这头还是那头,都辛苦地书写了历史。为何有那么多纷争,一些不必要的纷争?”赖声川发问。他笔下的《宝岛一村》,成为比纪录片更生动的记述。

让赖声川颇有感触的是,在大陆,观众们会说,“台*最后一个眷村,叫做《宝岛一村》”。

他也直言,今天即使在台*演出,许多年轻人也已经不怎么了解眷村了。“‘噢,我爷爷好像是眷村人’,这离年轻人已有些遥远了。这样一想,不能不说有一点凄凉。”赖声川看到,“其中也有温暖——我们至少有一部戏,一个重要的、也许将被历史遗忘的话题,在舞台上活着。”

“就像你说的一样。”赖声川对南都记者笑道。“眷村的最后一盏灯,在《宝岛一村》的舞台上被点燃了。”

两岸交流 “看到大陆与台*共通的情感”

《宝岛一村》演出了三代人的故事,到第三代及以后,这批居民开始面临“两岸婚姻”的问题。直至今日,两岸婚姻依旧受限于台当局对大陆配偶赴台定居的繁琐规定,但赖声川总认为,“应当宽松一点”。

“两岸本来同属一脉,怎么区分得清楚?对我来讲,很多问题要得出答案都十分容易,两岸婚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赖声川对南都记者说。

他更推崇交流的意义。今年4月,马英九率台*青年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他带了20个学生来。不,应该每年两万个学生来大陆,两万个学生去台*,两岸的交流就是要‘多’。我在大陆和台*工作、生活多年,发现一个道理:两*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互相接触后,你会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不能沟通。”赖声川说。

有华人的地方,赖声川的剧作总是很受欢迎。但每一次他带着新剧来大陆,还是有些忐忑。

2010年,《宝岛一村》在大陆首演,靠前站是广州。他们在白云区一个会议中心演出。大幕拉开,起先,席间非常安静。那安静让赖声川不安,又让他充满了希望,因为他能读出背后的专注。观众们与故事越走越近,抛梗的地方他们开始笑,难过的地方他们一同伤心。“我们真想不到,演出结束时,整场观众都站了起来,掌声持续了五分钟。我们都呆住了。这是一种自然的爱,让人感动。”

这个“出生”于台*的故事,从广州一路北上,一路轰动。

“《宝岛一村》告诉大家,在台*,有许多先辈过得很辛苦。在物质层面的辛苦之外,还有一种内心的辛苦,就是乡愁。无法归乡,却又不得不抱揣希望坚持下去。”赖声川讲到这里很是动情。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那年《宝岛一村》广州的首演,让赖声川看到了大陆与台*同胞共同、共通的情感与价值,无论是谁,无论在哪儿。

“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故事。《宝岛一村》不只是个台*故事,它(更)是中国故事的一个象征。”

“心手相连向复兴”系列访谈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何嘉慧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肖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那位张同学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akR0v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