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户外活动需小心,仅7天可致命的蜱虫叮咬不容忽视

大河网讯 体型比芝麻还小,以动物鲜血为食,如果感知周围有动物活动,就会来到草叶顶端,张开一对前肢作“拥抱太阳”状,之后,会抓住“猎物”的衣物或皮毛,用口器切开皮肤并寻找血管,将自己半身都埋入伤口内,尽情享用“美味”,这一名副其实的“吸血鬼”就是蜱虫,被它咬后,从发病到死亡,短短7天就可夺去一条人命。

什么是蜱虫病?被蜱虫咬后又该如何处理?5月16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李懿,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研究所樊金星做客《健康半月谈》为网友科普。

蜱虫个子小,但毒性却不小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记录了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

该网友称,起初家里人以为其母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经多重检查,其母被确诊为“蜱虫病”,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这起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蜱,俗称‘草爬子’,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樊金星说,它跟吸血的蚊子不一样。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有翅能飞;蜱属于蛛形纲,没有翅膀不能飞,蜱的活动范围一般为数十米。此外,蚊子是只有雌蚊吸血,蜱的雌雄均吸血且雌蜱吸血多。蜱在吸血媒介中的危害仅次于蚊类。蜱有很多种类,我省常见的是硬蜱科的长角血蜱。

蜱虫,是隐藏在春夏户外的隐形杀手,这个季节,草木茂盛,是蜱虫的繁殖高峰期。

蜱的一生分为卵、幼蜱、若蜱、成蜱四个阶段。幼蜱足3对,若蜱和成蜱有4足对。蜱的身体结构分为假头(颚体)和躯体2部分。“像我省常见的长角血蜱除了卵不吸血,其他3个活动期都需要吸血1次。吸血后,身体会变大,看起来像蚕豆或者蓖麻籽。”樊金星说。

什么是蜱虫病?李懿介绍,蜱虫病实际上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的俗称,是我国于2009年新发现的一种主要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蜱虫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及患者尸体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李懿说,实际上蜱虫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叮咬将所携带的病原体传给人类,从而引起多种不同的疾病,除了发热伴还有比如莱姆病、Q热、无形体病、森林脑炎等等。

春夏户外活动需小心,仅7天可致命的蜱虫叮咬不容忽视

千万不能硬拽或者一巴掌拍死

李懿介绍,蜱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叮咬,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蜱在叮咬吸血时会释放麻醉性物质,因此蜱虫叮咬吸血过程大多数没有痛感,不易发现。

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怎么办?李懿建议,先别慌!可先用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然后用小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头部,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蜱,以免导致蜱的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慢慢拔出,最后消毒叮咬部位。千万别硬拽,否则可能让蜱虫的残余部分滞留在体内,后果不堪设想。

李懿提醒,清除蜱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清洁被叮咬部位和双手,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如果身边不具备条件的话,建议直接到就近的诊所或医院进行处理。

“蜱虫病也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起病比较急,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热,多数患者体温在38℃以上,重症者甚至可达40℃以上。”李懿说,患者同时还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酸痛、腹泻,少数有神志淡漠。体格检查常有单侧腹股沟或颈部、腋窝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较大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除了临床症状的表现,发热伴在实验室检测指标中的典型表现就是血小板降低、白细胞减少、炎性指标进行性升高。

春夏户外活动需小心,仅7天可致命的蜱虫叮咬不容忽视

外出一定要做好科学防范

那么要怎样预防蜱虫的袭击呢?樊金星建议穿浅色长衣长裤、戴上帽子、喷洒驱虫剂,而且,游玩后一定要全身检查,看看有没有不速之客在身上作怪。

“户外活动前,可以涂抹驱蚊驱蜱药水(含有 0.5%氯菊酯),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类栖息地长时间坐卧,更不要把随身衣服放到灌木丛或草地上。”樊金星说,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做好个人防护,穿浅色的长袖衣服。

同时,在进入室内前检查衣服和宠物体表有没有蜱,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蜱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及时洗澡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另外,医护人员、患者的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在无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急性期患者、重症患者及病死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若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不要触摸黏膜部位(口唇、眼睛、鼻孔等)。

樊金星提醒,蜱虫在野外比较常见,尤其在丘陵地区,被蜱虫叮咬比较常见,而且4—10月是蜱虫活动频繁期,天气炎热,山地劳作的人要穿长衣、长裤、扎紧裤腿、戴紧帽子保护颈部头部等,做好防护措施。如果真的被咬,一定要注意:不能硬拔!不能拍!更不要“暴力”拍打。应立刻就医。如果是虫体掉落了也别大意,去医院消毒处理。后续关注自身情况,如有发热及麻痹症状及时就医。(祝传鹏/文 杨鑫阳/导播 李思豫/剪辑 牧堃/摄像 实习生 黄雨婷/主持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千面憜戈"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news/8Uqfv6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