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 · 齐鲁壹点记者 李静
在无声的世界里,聋人如何“唱”歌?
徐珉的手语说唱视频近日在网络走红。视频中,他穿着鲜艳的衣服,伴着明快的节奏,利落地用“手语说唱”的方式打破有声与无声之间的墙,实现自己的“音乐梦”。
中国有2700多万聋人,喜欢音乐的人数不得而知。在中国,“手语说唱”仍然属于小众,但它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年轻一代聋人正在尝试用这种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需和情感。
以下是徐珉的自述。
失掉钢琴
我1993年7月出生于湖北黄石,祖籍浙江宁波。在我母亲生下我之前,喜爱弹钢琴的父亲就希望未来将我培养成钢琴家。
可事与愿违,我出生后被医生确诊为先天耳聋。爸爸做了很大的心理斗争,如果音乐只能自己感受到,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那有什么意义呢?爸爸割痛舍爱,卖掉了钢琴,放弃了他寄托在我身上的钢琴家梦想。
到了两岁半,父母把我送到武汉市第二聋校,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这是我靠前次离开这么远的家乡。到了五岁,由于父母特别想念我,直接把我接回家,才开始步入普通学校。后来转到武汉市第二聋校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然后考上天津理工大学学习艺术设计专业。
我的发音很多听人(健听人士)同学、老师听不懂,反之,听人同学、老师说的话我也听不懂。当时不像现在有很好的信息无障碍支持,再加上社会及学校对残障群体的接纳度不高,所以我经常受到排挤和歧视,没什么朋友,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在普校的时光除了学习偶尔获得的快乐,剩下的都是孤单的回忆。
="b"与手语说唱产生连接
很多人对听障群体的认识很片面,均认为听障群体听都听不到,怎么可能感受得到音乐?其实每个听障人士听力损失程度都不相同。在我出生时我正好赶上了科技和康复发展的时代,有了助听器,以及接受了口语听力康复训练。
十聋九哑的观念现在也应该被打破。口语康复不理想的听障人士,他们可以学习手语。手语是一门和任何有声语言有着平等地位的语言,所以称呼聋人朋友不能再称呼为聋哑人,聋人也可以“发声”,聋人不应该被贴上沉默者、无声者的标签。
我童年时很喜欢周杰伦,因为当时我说话很不清楚,正巧周杰伦当时唱歌也被很多人吐槽说咬字不清。但我觉得他的说唱很酷,他坚持做音乐,勇敢做自己,让我在手语说唱道路上也有了不易放弃的决心。
有一次,在《中国有说唱》这档综艺节目,我发现说唱歌手在舞台上都有手势表达,比如打电话、666、钱、手枪、写字等等。这些举动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聋人是可以做到说唱的。我喜欢说唱音乐和街舞,口语唱歌我不行,那我就想用手语去表达。
当我去网上搜索是否有手语说唱学习视频时,我才看到国外早就已经有了手语说唱。成功案例就有,芬兰聋人说唱歌手(默喊)在2012年将手语说唱带到联合国。国外听人聋人都有表演过手语说唱音乐,其中不乏大型演唱会,但中国还没有。这让我内心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就想做这次突破,一定要向他人证明手语是可以做说唱的!再加上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疫情期间我开始制作手语说唱。
最难的是翻译
学习手语说唱,首先要挑选自己喜欢的或者具有社会意义的说唱歌曲,将歌词按照聋人群体能看懂的手语语法来翻译,然后用押韵的技巧对手语句子调整,再将节拍数融入进来。
最大的困难在于歌词翻译。很多说唱歌词过于抽象、隐晦,不符合聋人语言思维的日常表达。聋人作为长期视觉语言的使用者,说话直接、明显、形象是常见特征,所以将抽象的词去翻译成符合聋人的日常表达就足以让我思考好多天。将翻译好的句子变得押韵,还需要继续思考用词。再就是前后句子中所用手语的动作幅度、方向、位置、空间都能有循序渐进的规律,很考验手语词汇量。最后整体还要和音乐的节奏合拍,需要不断琢磨,反复修改。
我的耳朵是听力残疾一级,也就是极重度听力损失,通常极难感觉声音的存在,需要靠助听器的辅助,才能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力。一直戴着助听器,我的听力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缺陷,节奏合拍很难。但是我长期学习街舞,再加上自己多听音乐,熟悉旋律,勤奋练习,最后慢慢将手语与旋律融合。
我最得意的一次创作是将周杰伦的《懦夫》改编成手语版,自导自演加上拍摄作品一共花费一个月完成。通过《懦夫》,我想表达的是,坚持正能量,不畏惧灾难,不做疫情面前的懦夫。
="b"手语说唱梦
手语说唱在中国应该属于小众文化里的小众,存在很多需要填补的空白,比如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刚开始做中文手语说唱的同道中人很少,经常是孤军奋战。后来我认识的听人朋友亦安也在做中文手语说唱。我们一起用音乐人“七月的星期七”原创歌曲《国》进行编排手语说唱。意外收获原创者的称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2021年9月,伦敦举办了线上直播的聋人音乐节Deaf Rave,展出世界各地聋人各种表演的短视频,我也是参与者之一。我在视频里用手语说唱表演了周杰伦的《爸,我回来了》。
在聋人圈里的前辈们都比较愿意接纳我们年轻聋人在手语艺术形式上的创新,手语说唱逐渐进入圈内的视野,获得了很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一些来自听人和聋人朋友的评论说,从手语说唱中,就算是静音也能从中感受到音乐,聋人的世界不再“无声”。
手语说唱起到传播手语的作用,让更多人认识手语不只是简单的日常对话如此简单。其实手语还可以表现诗词,近来聋人郑璇教授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在出版的《中华手语大系(试听版)》以及倪兰教授和她的团队已出版的《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些。手语还可以表演小品,聋人郭伊林的公众号艺林工作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还可以表现手语歌,聋人杜银玲老师就在这片领域带动了很多听人朋友学习。还有龙极团队在视觉白话(VV)上丰富了我们对视觉艺术世界的探索,并且体会到学习手语的乐趣。手语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不仅仅是聋人可以使用的语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我现在在海南观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手语项目负责人,主要是宣传手语文化,像手语与聋人文化科普、聋人艺术品制作与展示、手语说唱文化等等,希望带动更多聋人走出自我小圈,展望社会大圈。
关于未来,我想与一些手语爱好者合作出手语说唱作品,或者寻找会搞说唱音乐的搭档合作出原创手语说唱歌曲,另外自己想开手语短视频关于嘻哈文化的节目,来给大众了解嘻哈文化,也期待未来手语说唱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