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中秋、国庆合并,本年度最长假期来了!
当中国再次“流动”起来,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推出“假日上海”系列报道,透过万千景象,发现不一样的他们。
本篇关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一名武警官兵。在南京路执勤13年,他见证了“拉链式人墙”的背后故事。
武警官兵在南京路步行街口组成“人墙开关门”引导客流。本文图片(单独署名除外)李冰
国庆假期,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人潮如织,武警官兵们组成的“拉链式人墙”成为一道橄榄色风景线。在交叉路口,当红绿灯闪烁,跟随着指挥哨声,武警队列规律地“开关闭合”,阻隔车流与人群。
今年是武警上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某中队队长马啸在南京路执勤的第13个年头。每逢国庆、五一、元旦等重要节假日,他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这里。
马啸(前左一)在南京路步行街执勤。王*明 图
任务算不上复杂,但很重要。马啸说,根据路口大小和客流量,每个路口安排的上岗执勤人员数量不等,比如南京东路河南中路交叉口四面同时“开关”需要50余人。官兵们会排成标兵线,疏导来往群众,防止人员随意交叉行进,避免出现人员拥挤或踩踏事件。此外,还设立了应急小组,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官兵会靠前时间出动和处置。
上岗之前,每个队员都进行专勤专训,比如对行走队列、执勤用语、处置方案、行动动作等进行训练,路人求助咨询,他们一定是“请”字开头、“谢”字结尾。
国庆假期南京路步行街迎来大客流,武警官兵在交叉路口组成“人墙”守护游客安全。
国庆假期,武警官兵在南京路步行街执勤。
如果有一台延时相机,每次绿灯都可以看到有洪流般的人群经过武警队列,而他们岿然不动。大客流通常在下午两三点到来,这也是武警上岗的时间;待外滩的灯光亮起,人流上升,直到半夜才一点点安静下来。执勤官兵每天中午出发,到凌晨1时才能休息,中间一个半小时或2小时换一班岗,在休息点可以看书读报、使用文体设施等。
执勤多年,马啸在南京路碰到过各种求助。前两周,他和战友们正在执勤,有个家长着急地跑来说孩子丢了。他们靠前时间联系公安并报告本级指挥机构,详细描述小孩的体貌特征、穿着打扮等,多部门通联,很快找到了孩子。
帮孩子找父母,寻找走失的孩子,帮助丢失钱包手机的市民游客找联*人,把坐轮椅的老人抬到外滩观景平台,甚至是救助落水者……“我们参加的任务特别多,各种问题都帮忙解决过。”马啸说,有些游客看到他们执勤,会竖起拇指说“时代在变化”,还要求合影。
年复一年的值守,风景也不断变化。马啸记得,2010年初次执勤,那时南京路东拓段还是双向车道,他和战友们只是在两侧的人行道上维护秩序;如今的南京路拓宽成了步行街,不再通车,步行更通畅,人也更多了。尤其是今年,“十一”假期首日,从人流密度来看,差不多达到南京路最大可容纳人数的七八成,基本是人挨着人。
国庆假期,武警在南京路步行街执勤。
官兵的执勤方式也变了,以前是常规方法,拦在路口要求行人等绿灯,而每次绿灯变红灯,一些人还没完全过马路,执勤很被动;2014年国庆,“拉链式人墙”开始出现,马啸连续7天指挥人员“开关门”,“这是我们在工作中汲取经验研究出的方法,确保人民群众旅游更安全。”
“一家不圆万家圆。每逢佳节执行任务,大家会有想家念家的心情,但我们会坚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马啸说,偶尔地,有战友的父母来到上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岗位上执勤,也不打扰,就远远地看一眼。这种情况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没来过,他们明白“身处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完成任务是靠前要求”。
周寰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