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银新超话

作为周杰伦的中老年粉,这个周末也是拼了……

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拿起手机,为了曾经的青葱岁月奋勇一战。

当然,在奋勇一战之前,可能需要先下载微博,找回账号密码,现学“超话”到底是什么,还要看着教程做任务……

而一切的起因是酱婶儿的——一位年轻网友在豆瓣上质疑“周杰伦数据不好”。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What?!你可以说周杰伦胖,可以笑周杰伦爱喝奶茶,但你说周杰伦没粉丝?!

杰迷急了,开始自发为周杰伦做数据,随后在超话榜上,一线流量明星被一个个“碾压”……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夕阳红粉PK小鲜肉粉,激烈程度不亚于400万张50ETF期权背后的多头和空头吧,此处省略两万字)

激战的结果是,周杰伦在16小时后逆袭登顶微博话题榜。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同时也带来了今日最佳段子:周杰伦超话靠前,证明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利好医疗板块和养老板块……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段子归段子。但实际上,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的“高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来看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的一组测算数据:我国人口总量在2030年达到高峰,其中老龄人口的高峰预计在2060年出现。严峻的是老龄化比重,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开始“爬坡”。

有网友在一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金字塔图片上对周杰伦和蔡徐坤的粉丝年龄段做了标注: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可以看出,2030年,蔡徐坤的粉丝主力,最早一波00后也30岁了,正是赡养老人的中间力量。

所以,中证君还想聊聊养老金的那些事儿。

一个较为完善的养老金体系是一、二、三支柱均衡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一个的问题是:靠前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秀,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面小,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尚未普及。

因此,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十分关键。去年开始,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逐步推进。日前,相关人士表态,拟考虑采取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通过市场长期投资运营,实现个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释放了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的积极信号:多类金融产品均可参与,突破了此前试点时的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务*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

对此,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管理市场以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为主,规模和增长有限。而国内养老金管理公司还处于试点阶段,目前试点采取成熟一家、批准一家方式,只有1家由建行设立的建信养老金管理公司。允许外资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有利于增加主体类型,增强市场活力,引入成熟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养老金投资管理水平。

此外,从刚刚披露完毕的基金二季报来看,作为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加大了对股票资产、偏股型基金的配置,权益仓位整体有所提升。

例如,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的二季报显示,二季度股票占比由一季度的0提升至13.89%。又如,鹏华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的二季报显示,基金投资占比由一季度的20.47%提升至81.46%,其前十大重仓基金中,有5只混合型基金、2只QDII、2只债券型基金、1只ETF。

在个人养老投资方面,业内人士建议,一是要把短期的投资观念转换成长期的养老储备的概念,不要过度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二是打破保守的投资观念,把养老储蓄的概念转为养老增值的概念,适度放宽风险承受度,特别是年轻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积极的投资,不应该太保守;三是要教育投资者提早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

所以,养老不是老年人的事,小鲜肉也要开始准备啦。(叶斯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为什么要去银行工作?过去,人们常将在银行工作比作“金饭碗”。最近,银行因笔试题难接连上热搜,过不了多久,又一批“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应届生将进入银行,为银行补充新鲜血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微博上,“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超话里,已有9674.9万阅读,1.9万个帖子,他们有的发表离职感言,有的还在纠结是否要离职。银行越来越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记者采访了几位已经从银行离职或打算离职的人,在他们眼里,银行究竟是怎样的?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脱口秀演员house吐槽银行工作 来源:腾讯视频

“银行转型后全员营销,我不适合”

某国有银行柜员 工作6年 转型做会计

有句话叫“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这句话银行人的真实写照。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考入了银行。刚进银行时,移动支付还没那么发达,网银就算比较高级的电子支付业务了,所以工作任务也不重。

但好景不长,随着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支付宝、微信开始崛起,对银行传统业务造成巨大冲击,柜员的任务和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那段日子感觉特别迷茫。

原来银行网点主要创收就是提高存款、发放贷款,后来吸收存款受移动支付的冲击比较大,银行开始转型全员营销,不管做什么岗位都要做销售。我个人偏内向,也不喜欢做营销。

每到季末、年末都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要发动周围的亲戚朋友一起来完成,比如说基金代销,我就担心亲戚买了后会赔钱。我所在的银行是每月初会预发工资,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可能还会在下个月的工资里扣钱。

银行的岗位就几种,在网点除了柜员,还有对公、对私客户经理,柜员主管,然后就是行长了,这些岗位竞争都很激烈。银行的后台比较轻松,但也很难转。所以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在银行的发展方向,就是局限于柜台了,这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

想到这些我就打定主意离职了。辞职后,我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从基层做起。我把自己的姿态放得特别低,重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前一两年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期,现在已经慢慢进入角色。

银新超话(银新超话最建议看的三个电影)

辞职资料图 来源:包图网

“为了拉客户,我喝酒喝到吐”

某全国性股份行柜员转对公业务 工作3年 打算自己创业

我的专业是广告学,研究生曾在广告公司实习,广告行业都是加班狗,每天凌晨2、3点下班,就希望能找一个作息规律一些的工作。当时银行来学校校招,我就投了简历。

进银行之后从柜员干起,根本没有之前想象中轻松,每天工作时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写错数、算错帐,和做广告时那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落差很大。

银行的内部考试非常频繁,考打计算器、数钞票、打字等,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

就这样坚持了将近两年,我终于转到了对公业务,又开始不断敲合同、盖章、做合同,工作压力更大了,对业绩的要求更高了。做柜员时面对的是零散的客户,个人零售业务需要投入感情,可以和客户多聊聊家常,拉近距离;后来面对的都是公司,刚开始觉得接触的客户都很高大上,公司业务动辄都是千万甚至上亿量级的,不像个人业务才几十万甚至几千。但是现在银行同业竞争相当激烈,确实很难。

更让我崩溃的是酒桌文化。下了班,经常需要去喝酒应酬,一周最少两次。为了拉一单生意,有时候喝酒喝到吐,我觉得这比加班更辛苦。

目前我打算自己创业,做美术教育培训。回过头来,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再进银行了,人这辈子还是要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收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幸福指数太低”

国有银行柜员跳槽至城商行贷款经营部 工作7年 考上公务员

我大学时读的是法学专业,大四时,应聘了某国有银行某市分行的风险管理岗。结果到岗后告诉我要先在网点做柜员。这一干,就干了三年多柜员。

我当时认为在柜员岗位待得越久,社会竞争力越低,我努力考上985、211,并不是为了出来干这么一个工作。

种种考虑之下,我跳槽去了某城商行的贷款经营部,和我专业相对更匹配一些,但干了四年后,慢慢发现这个岗位最重视的依然是个人业绩。

我的工作没出什么差错,也能完成业绩,工作年限到了应该能晋升为副主管,但是表面提拔了,工作内容也没有发生变化,我晋升之后再往上升的空间很小。而且我认为银行是一个衰退的行业,绩效、工资和任务指标都和行里的整体经营情况挂钩,和我个人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

在外界看来,银行是个“金饭碗”。我在国有银行工作时,转正后月薪能达到七八千,跳槽到城商行之后,月薪过万没有问题。这个收入在当地还不错,但是工资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幸福指数太低。

后来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能力,我在大学时就通过了司法考试,本科学校和专业也不错,即便出了银行这个门,也有很多就业机会,索性就裸辞了。

我先去了一家律所工作,去年五月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在**上班。工资虽然比之前有所下降,但在新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也找到了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

“年轻人最大的消磨就是在柜台”

某国有银行柜员 工作2年 辞职转型做媒体人

大部分大学生刚毕业很少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甚至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2016年春天,我通过春招进入了某国有银行,这是我人生的靠前份工作,我觉得至少要干够两年。两年一到,我一天都不耽搁赶紧就辞职了。

新人入职后大部分被分配做柜员。年轻人最大的消磨就是在柜台。一线城市或许还能接触一些国际化的业务,但是其他城市的柜员,每天做的业务就是存取、挂失、开户。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琐碎、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在这份工作里,之前的专业知识都用不到。如果在柜台干三五年还不出来,很可能就把之前的知识都忘光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银行员工的作息是朝九晚五,但进去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饿着肚子开会到晚上10点多是常态。

工作辛苦一点也就罢了,关键是工资低。我所在的银行员工一共分为11级,底层员工每月平均工资到手三四千,大部分人天花板到8级,工资大概1万元。

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信,我最低的一个月工资到手才1888元。我是本地人,和父母吃住在一起,还能熬过来。但一些外地同事,他们靠这点工资怎么维持日常开销?连自己都养不活,还会在乎所谓的“金饭碗”吗?

每天顶着巨大压力,最怕的就是客户投诉。曾经遇到一个客户,他是专门碰瓷银行的,去各大银行办理一些稀奇古怪的业务,然后抓到你的漏洞就挑刺,之后就去银行业协会、银保监会投诉,要求银行赔钱送礼。当时因为系统的问题,对方抓住了一个问题不放,网点主任打算在网点的日常费用里拿800元赔给他,对方还嫌少。

我当时是裸辞的,辞职后,很多猎头给我打电话,推荐给我柜员和客户经理的岗位,我全部拒婉了。这代90后的想法已经变了,老一辈“金饭碗”那套已经不灵了。

“工资高,福利好,这都是我入行之前的事了”

某国有银行 工作8年 计划离职

之前上大学时,大学城的对面就是我现在工作的这家银行,印象中服务态度很差,效率很低,天天很早关门,结果到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现这种“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对营业时间、员工服务态度以及各种业绩指标的要求都非常高,跟之前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听银行的老员工说,2000到2010年之间,是银行的黄金十年,发展快、绩效高、工资也高,经常莫名其妙就发一笔钱,过年会发各种各样的东西,发到家里什么都不用买了,而且经常组织旅游,福利相当好,但这都是我入行之前的事了。

我来银行之后,银行过节发的东西越来越少,也就一些米面油之类的。而且从入职到现在,收入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据说是随着工龄增长,各种保险也会扣得多,结果就是到手的钱越来越少,基本工资经常三千多,有时候是二开头。

在网点工作其实很烦,比如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户,经常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行里要求,即便对方再蛮不讲理、胡搅蛮缠,也不能表现出来,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这对人的情绪是一种消耗。

我也想过换一份工作,但是不想去同业,现在还在等待机会。

(来源:中新经纬)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呕白呗"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baUgBf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