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

号称“亚洲最大肿瘤医院分院”的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简称“河北医院”),近日突然宣布申请注销。

河北青年报8月9日刊载的一则注销公告显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向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请债权人于公告发布之日起 45 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逾期不提出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截图自河北青年报。

2020年11月24日获批设置的河北医院,从2021年11月5日注册为民办医院到2023年8月9日宣布拟注销,短短2年不到时间,河北医院经历了什么离奇的事情?

设置过程扑朔迷离

廊坊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2019年2月,廊坊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新中国举办的靠前家肿瘤专科医院,是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家级肿瘤防治中心。

2019年5月13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在北京签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三方合作框架协议》。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截图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来源:中国新闻网)

彼时,项目相关方表示,此次签约,将极大推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建设,发挥*家级肿瘤防治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缓解广大患者到我院看病难的有力举措。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截图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

廊坊市政府官网显示,2020年1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廊坊院区)项目开工推进会召开,标志着这一项目完成所有前期工作,正式进入具体施工阶段。当时,有媒体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总投资达94.6亿元。

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不到一年时间。但是直到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卫健委才批复设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截图自河北省卫健委网站。

河北省卫健委的批复指出,同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吉信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冶吉信”)共同设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设置医院的级别类别为三级专科医院,经营性质为非政府办非营利性,服务对象为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医院的设置方并未包括此前签约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而当时签约主体之一的中国中冶则改为了中冶吉信。(此前报道:中冶吉信“国企”身份存疑)

名称变换眼花缭乱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医院的名称亦数次变换,在相关政府网站或媒体公开报道中,一开始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河北省卫健委批复的名字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而在民政系统登记的名字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023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披露的一则招聘公告中,则又称为“廊坊院区”。招聘公告显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廊坊院区。北京总院和廊坊院区采取“一院两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截图自河北省卫健委网站。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网站查询“河北医院”,显示十余条搜索结果。搜索结果名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不同表述。所涉及事项含采购公示、招聘公告、网站建设项目公告等。

另,根据中新网记者获取的材料显示,河北医院共同设置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吉信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更名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事向河北省卫健委出具承诺书。

承诺书显示:我院明确知道《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名称管理中关于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的具体规定。今后,如果发生由于国家卫生健康委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的原因,被行政许可监督机关责令改正的情形,保证届时将按规定使用医院名称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在接到行政许可监督机关书面通知后的10日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相应的变更申请,逾期自愿接受河北省卫健委依照《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理。

关于承诺书内容中新网此前多次联系相关方,一直未得到回复。

股权交易疑云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三方签约的主体之一是中国中冶,而河北省卫健委正式批复的设置方则变为了中冶吉信。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中冶吉信2019年9月23日成立,其控股股东为康和信(大连市)健康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康和信”),注资47700万元,持股99.58%。中冶吉信另一股东为中国中冶的全资子公司中冶国际,但持股仅0.42%,并未控股。

2020年11月16日,康和信全资收购了一家自然人独资公司北京康养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康养”),随后就在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卫健委批复设置河北医院的这一天,中冶吉信发生了2次绝对控股股东变更。

先是北京康养出资2.98亿元收购吉林信托持有的中冶吉信的全部股份,随后康和信又出资2.98亿元收购了北京康养持有的中冶吉信的全部股份。(详情:2.98亿股权一天内两次换手,这家“国企”的操作让人看不懂)

此后,河北医院建设进展不时见诸媒体,最新的消息是,2023年4月21日,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3号综合住院楼主体结构封顶。

不过,2023年7月份,中新财经接到举报称,河北医院的设置方之一中冶吉信疑似为“假国企”。

经过核查,中冶吉信控股股东康和信注册资金来源不明,社保参保人数为0,股权变更亦存在疑点,康和信工商登记信息中的控股股东为吉林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吉林信托”),但在其官方资料中查不到康和信的身影。吉林信托工作人员表示“没听说过”这一子公司。法律专家表示,从现有信息看,康和信和其持股99.58%的中冶吉信的国企身份确实存疑。(相关报道:美甲店老板,竟2个月内当上“国企老总”)

律师解读何以注销

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查询显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社会组织类型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只有200万元。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截图。

若从工商信息看,中冶吉信实际控制人为吉林省财政厅,属于国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公立医院,但两者共同设置的河北医院却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果中冶吉信当真为“国企”,为何与一家公立医院共同设置了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医院?

中新财经记者近日分别向吉林信托、吉林省财政厅、河北省卫健委、河北省民政厅、中国中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相关方致函或致电采访,以核实相关信息,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尽管相关方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但一系列变化正在发生。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8月3日,中冶吉信法定代表人从付列武变更为孙修善,付列武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中新财经查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其官网上曾有“河北医院”字样,但点击无法打开,而目前再查看其官网,“河北医院”字样已经消失。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2023年7月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还有“河北医院”字样。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河北医院”字样已消失。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文 | Katie Jennings

私募股权在医疗行业的惯常做法是收购、削减成本,然后转手出售。但这家风险投资公司认为,拥有长远眼光会有更好的机会。

投资90多亿的医院注销(医院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Healthcare Assurance Transformation Corporation首席执行官马克·哈里森。图片来源:GENERAL CATALYST

2022年,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决定辞去非营利性医疗系统公司Intermountain Healthcare的首席执行官这份工作,前往风险投资公司General Catalyst任职,虽然他曾将之前这份工作视为“医疗保健领域较好的工作”。

现在,他向《福布斯》解释了个中缘由。他的目标是通过收购并运营一家医疗系统,在General Catalyst创办一家“**性”的医疗保健公司。对于General Catalyst这个全球最活跃的医疗保健初创企业的投资方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

01. 马克·哈里森不寻常之举的背后

这家名为Healthcare Assurance Transformation Corporation(简称HATCo)的新公司将拥有并运营一家医院,为General Catalyst投资的其他公司提供技术试验场,并作为载体将有效的技术传播至由其他20家合作伙伴组成的医疗系统网络。哈里森告诉《福布斯》,他们的目标是以身作则。他说:“我们需要身先士卒。”

这一结构旨在帮助数字医疗初创公司绕过它们通常需要面临的两大挑战。首先,与医院签订收购协议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行动迟缓的医疗系统确认之前,许多公司会先向消费者和雇主进行推销和宣传。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开发与医疗保健相关的人工智能工具,其中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获取高质量的患者数据来训练模型;因此,任何潜在的医疗系统收购案都可能涉及对医疗记录数据的收购。

担任HATCo首席执行官的哈里森说:“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家市值在10亿到30亿美元区间的医院,因为大多数美国人都是从这样的医院获取的医疗保健服务。”哈里森说:“如果将这个医院看作一栋房子,你会说它的框架结构非常好,但也有改进的余地。”但他的想法并不是对医院进行彻底翻修,把现有的领导团队全部赶走,而是想找到一个“渴望转型”的医院体系。

他拒绝具体说明General Catalyst对HATCo的持股比例,只是说HATCo与General Catalyst的基金和核心风险投资业务是“分开运营,泾渭分明”的。

哈里森说,理想情况下,HATCo应该是一个能够同时运营医疗保险计划的医疗系统,就像Intermountain或Kaiser Permanente那样。他说:“这必须是一个既能照顾穷人又能照顾富人的系统。我们对只在郊区照顾富人的医疗系统不感兴趣。”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医院收购方面有着“挑肥拣瘦”的传统,这是一种不太含蓄的嘲讽。经典的私募股权游戏规则是,寻找医疗收入较高的医院,削减其成本,提高其利润,然后过几年再溢价出售。但哈里森坚持认为,HATCo的目标更长远,将持续接管这些医院“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奇怪的举动,有人视其为天才之举,有人感到荒诞无稽,不过回答取决于你问的是谁。美国4.3万亿美元医疗成本难题日益增长,技术如何影响医疗行业发展的讨论甚嚣尘上,而这一举动正处于风暴中央。

在某种程度上,这为风险投资开辟了新的领域,因为风险投资历来专注于孵化和发展新公司,而不是试图改变已有数十年历史的机构。“如果你投资一家医院,你不会得到下一个谷歌,下一个,”兰德公司(RAND )卫生经济学家、布朗大学卫生政策教授克里斯托弗·惠利( )说。“但你可能会获得稳定的业务,一个在财务上表现相当不错的业务。”

这已经不是 靠前次提出在传统风险投资领域之外进行医疗行业收购。2020年,该公司宣布成立了一家名为 的类似公司,这是一家空白支票公司,旨在让一家数字健康公司在SPAC热潮的高峰期上市。 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海曼特·塔尼加( )当时写道:“我们不是为了赚快钱,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业界对支持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创始人的看法。”

不过,经过24个月的努力,General Catalyst最终未能完成交易,并将资金返还给了投资者。考虑到通过SPAC上市的初创公司糟糕的市场表现,事后看来,这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当被问及HATCo是否会遭遇类似的命运时,哈里森说:“我想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但我们会做好打算,进行正确的收购。”

02. General Catalyst的医疗收购策略

在收购医院方面,General Catalyst有两种选择:收购一家非营利性医院,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将该医院转变为一个营利性的实体;或者直接收购一家营利性医院。哈里森说,他们正在考虑这两种方案。考虑到美国大约有3000家非营利医院——是营利性医院数量的两倍多,该公司最终收购一家非营利医院的可能性更大。

不管怎样,购买一家医院都和购买传统的房地产不同,需要克服州和联邦政府的监管障碍,特别是要让医院的营利性质发生变化的话。在大多数州,总检察长和卫生部们都会对医院的收购交易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

佐治亚州立大学卫生法教授艾琳·福斯·布朗(Erin Fuse Brown)说,非营利医院有义务提供慈善护理,并照顾社区的利益,以此换取不用缴纳财产税、州税和所得税。在转换成营利性医院的过程中,医院的出售所得需要存入慈善信托或基金会,其用途仅限于提供社区福利。

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儿科医生,哈里森前半生的职业生涯都是在非营利性医疗系统中度过的。去年,他完成了总部位于犹他州的Intermountain医疗集团和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SCL Health的合并,创建了一个价值139亿美元(2022年的收入)的非营利性医疗系统。这与梅奥诊所(2022年收入163亿美元)和克利夫兰诊所(2022年收入130亿美元)的规模相当。此外,他在帮助医院拓展新市场方面也颇有建树,包括创办了非营利性的克利夫兰诊所在阿布扎比的营利性分支机构。

他认为,营利性医院的模式是General Catalyst想要实现目标的正确解决方案,部分原因是营利性医院往往具有“更健康的利润率”。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卫生政策和会计学教授白鸽(Ge Bai,音译)对医疗保险成本数据的分析,2021年,美国非营利性医院的利润率中值为5.9%,而营利性医院的利润率中值为10%,这表明,专注于削减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的医院所有者将能够将利润率提高至少几个百分点。对于非营利性医院,白教授告诉《福布斯》,“没有来自股东的监督,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自满”。

03. General Catalyst的愿景与挑战

哈里森说,这些较高的利润率为医院面临的不利因素提供了更好的缓冲。在过去一年里,美国的医疗系统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的打击尤其严重。哈里森还建议,使用技术来降低医疗成本需要更直接地与医院的利润挂钩。“请告诉我,有没有哪个行业是基于行业参与者的善意而不是商业需求来实现自我转型的?”他反问道。“这样的行业并不存在。”

的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只发生了900多笔私募股权对医疗服务的收购交易,低于2021年1027笔的高点,并且其中只有少数涉及医院和医疗系统,因为私募股权投资者更趋向于收购医生诊所。虽然私募股权在收购医院时通常会因推高就诊价格而受到批评,但现实情况其实更为微妙。惠利说,价格确实有上涨的趋势,而且被收购的医院往往会从低利润的服务(如接生)转向更有利可图的服务(如手术)。但他对门诊诊所的研究表明,人们担心私募股权公司只关心赚钱,而不关心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这种担忧被夸大了。

惠利说,虽然有缺点,但在医院再住院率等质量指标方面,“我们实际上发现质量大致保持了不变,甚至可能有所改善。”他说,这恰恰是因为私募股权公司的目标是进行出售。“没有人会收购一家质量低下的医院或医疗集团。”但发表在《健康事务》杂志( )上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当涉及到私募股权对养老院的所有权时,情况恰恰相反,这些机构的急诊就诊率实际上会增加。

然而,HATCo的目标并不是快速出售。哈里森说:“这与私募股权投资的玩法完全不同。我们不打算退出。我们也不打算大肆削减成本。”

哈里森说,General Catalyst涉足医疗业务的另一个动机是,让公司的投资组合公司有机会大展拳脚、完善技术。新冠疫情期间,数字医疗风险投资资金和估值飙升,如今该行业又开始回落。General Catalyst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最大一笔退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2021年的高峰期,Teladoc宣布将以185亿美元收购General Catalyst投资的远程慢性病公司Livongo。但截止本周一收盘时,Teladoc的市值仅为30亿美元。

在谈到过去几年市场的普遍浮躁时,惠利说:“很多数字医疗公司都面临着一些挫折,它们看似很有前景,但实际上并不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一家医院就对证明所投资的技术是成功的很有帮助。

许多早期数字医疗初创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长期获取患者数据。这类数据特别有价值,因为它不仅包括护理和治疗信息,还包括治疗结果的信息,这意味着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在改善患者健康方面哪些手段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哈里森说,HATCo正在围绕如何使用获得的病人数据制定规则。他说:“我们不希望[初创公司]加入我们并提供服务,仅仅是为了获取大量数据,而不是为了给患者提供价值和回报。”

但 在这方面的计划面临着一个障碍,那就是医疗服务、技术和数据的相互作用,目前这一领域的联邦审查变得愈发严格。富塞·布朗(Fuse Brown)提到,任何超过1.114亿美元的交易都必须向联邦贸易委员会或司法部报告,后者可以决定是否进行反垄断审查。她说,从历史上看,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DOJ)主要关注的是横向合并,即一家医院收购邻近的医院。不过,根据新提出的指导方针,如今这两个机构对纵向合并展开审查也展示了兴趣。富塞·布朗说,政府对“获取数据可能具有竞争价值”这一想法很感兴趣,“但反垄断法以及执行反垄断法的联邦**还没有跟上这一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

至于FTC或DOJ对一桩HATCo的医院收购案进行审查的可能性,哈里森表示,他计划采用与Intermountain交易接受审查时相同的策略。他说:“我永远不会预先判断或猜测他们将要做什么,但我将尽我所能,始终以我服务的社区的最大利益为主。”

译自https://www..com/sites//2023/10/24//?sh=4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梦萱筱喏"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baUWB6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