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铜鼎,南阳市孤品,国家一级文物欣赏

汉代青铜鼎,南阳市孤品,国家一级文物欣赏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鎏金熊足铜樽

每当你走进博物馆,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之中,是否会有目不暇接的感觉?那让记者带你走进南阳市博物馆,听一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吧。今天,记者给读者介绍的这件文物,是市博物馆22件国家一级文物之一,东汉鎏金熊足铜樽,它背后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铜樽造型华丽

我市仅此一件

“汉代人好酒,在历史上留下许多逸闻趣事,比如东汉着名文学家蔡邕,曾因醉卧途中,被人称为‘醉龙’,而这件樽的主人对于喝酒一事更是仪式感满满,你从它身上就能看出来。”同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远一起,信步在博物馆,边看边听,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三楼的两汉展厅。

顺着李远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展厅的角落里,一个圆筒状的铜樽正静静摆放在那里。如果不是他介绍,记者绝对想不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铜樽,原来是市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鎏金熊足铜樽。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口径有20厘米,盖径19.2厘米,盖高4.5厘米,通高19.5厘米,樽体呈圆筒状,直腹、平底、下附三个熊足,呈蹲坐之态,憨态可掬;器身通体鎏金,饰三组旋纹,旋纹间饰两周鎏金花纹带,以自然的白铜为衬地;鎏金图案为繁密而流畅的金色流云纹,珍禽瑞兽出没云气间,形象可辨者有羽人、仙鹿、朱雀、应龙、飞雁、展翅独角兽等;两侧饰有对称铺首衔环耳,器内壁涂一层朱漆,以美化器物;盖隆起,顶部有一环状窄凸棱,环内正中有一小孔,盖中部饰等距离的三个小圆孔;器物因部位不同,分别施以鎏金、刻画、焊接等工艺,纹饰流畅,雕刻精细,豪华高贵。

“南阳市博物馆馆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共22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就是其中之一,像它这种工艺如此精细、图案题材如此丰富的铜樽,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目前我市仅此一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汉代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已经很精湛了,它的发现,对我们研究汉代青铜礼器、酒器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见证。”李远说。

豪华版“分酒器”

象征主人尊贵地位

铜樽在我国其实时有发现,最早见于战国,盛行于汉晋。由于外形酷似奁(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自宋代以来都以奁来命名。1962年,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了一件雕刻有飞禽走兽等动物的汉代铜樽,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这才从中得知原来樽是古代的盛酒器,通俗点说就是超大号豪华分酒器,还有温酒的功能,樽的名称也得以明确。

“樽是青铜器中的重要器物之一,为古代王公贵族所拥有,展现的是至尊气象,是主人尊贵地位的象征。”李远介绍说,当时,上流社会常将樽置于席、案,饮宴时,先将贮藏在瓮、壶中的酒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然后奉客。考古中,两汉墓出土的还有彩绘陶樽、鎏金铜樽、玉酒樽、绿釉酒樽、漆木器酒樽等。“从鎏金熊足铜樽的外观来看,它的主人地位应该很尊贵”。

重工刻画祥瑞图

反映汉代思想特征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件酒樽上有两个羽人、三只仙鹿、一条应龙、二十只朱雀、飞雁等禽鸟,在一个一切器具都需要手工打磨精雕细琢的年代,为何会如此重工地将这些复杂图案雕刻在一个盛酒器上呢?

李远介绍说,南阳,古称“宛”,是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被誉为“南都”“帝乡”。两汉社会,神仙思想弥漫,企盼长生不老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地位越尊崇、生活越优越,期盼就越强烈。体现升仙祥瑞观念的各种造型形象充满了生活环境,飞虎羽人、神兽瑞鸟等纹饰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题材。这件酒樽以鎏金工艺刻画出绚丽多彩的纹饰图案,生动地反映出汉代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李少君曾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则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则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可见,汉代统治者在使用珍奇铜器上,常施以鎏金工艺,不仅是为了奢侈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延年益寿、封禅成仙。

致敬刘玉奇先生

铜樽因他幸免于难

如今,东汉鎏金熊足铜樽被安放在博物馆里,每天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谁能想到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惊险刺激的故事。

在1933年4月,东汉鎏金熊足铜樽出土于原南阳县石桥镇南门外东汉墓,后被南阳民众教育馆征得。

1945年春,侵华日军开辟豫西南、鄂西北战场,南阳城内百姓四处逃亡,南阳民众教育馆的刘玉奇先生为保护这件文物重器,独自携此器流亡各地。路上遇到日军飞机轰炸,他就将此器压入身子底下保护。后来他逃到南召县南河店镇,将此器埋入一农户家的院子里,直到抗战胜利,才安全带回南阳。

新中国成立后,此器由南阳民众教育馆移交至南阳市文化馆。1959年10月1日,南阳历史博物馆成立,此器又被移交给南阳历史博物馆,1965年,南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馆”,此器一直保存至今,成为市博物馆为数不多的汉代文物重器之一。

“今天,当我们驻足、欣赏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时,应该记住刘玉奇先生的名字,并深深致敬。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才让这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历经坎坷,幸免于难,平安回家。”李远说。( 全媒体记者 王延娟 文/图

编辑:王冕 审核:黄星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贰箂箂叁"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money/8jefBf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