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37岁的台*歌手、演员曾沛慈在微博上发布了她和男友的两张生活合照。
照片上,两人相视而笑,眉目间笑靥里盛满了对彼此的情意。
微博配文“他有太太,我有先生了!”,还贴上了“祝我们幸福”的话题!
评论里,全是网友清一色真挚的祝福。
曾在去年,媒体就拍到过曾沛慈和现在的丈夫(当时还是男友)约会。
男人穿着背心,身材臃肿略矮,当时通稿戏称“美女与野兽”。
曾沛慈回应说:“我很开心遇到一个想要相伴一生的人,我们从以前就是较好的朋友。
现在更成为彼此人生道路上的另一半,很期待未来携手共进的日子。”
因为官宣突然,曾沛慈方还通过经纪公司具体回应。
两人认识超过十年,正式交往有一年半的时间,去年春天有了决定结婚的共识。
曾沛慈目前没有怀孕,和丈夫也不存在闪婚。
丈夫从事音乐方面,但是圈外人。
曾佩慈个性本就低调,结婚之后,也更想保护好丈夫。
可见,曾佩慈并不惧人言,对于婚姻和爱情,她清晰自己的需求和标准。
2007年,曾沛慈从《超级星光大道》出道。
后来在电视剧《终极一班》系列中扮演女主角雷婷,成为许多90后的青春回忆。
这个眉眼明朗,笑容干净的冻龄女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有着不同于柔软外表的坚韧。
回到18年,当时的曾佩慈,刚过30岁大关不久,又换了新东家,开始焦虑并没有自信。
曾经观众眼里的“终极女神”,突然发现自己不是新人了,开始找不到自己,更担心没人找自己拍戏。
她有的时候更感觉到不安,会想是不是不红了,老了,粉丝还认得出自己吗?
她也会在网上搜索和自己有关的词条,每次看到粉丝的夸奖,她的内心又倍感安抚,像充满了电,重新燃起斗志。
19年,热播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席卷内陆。
曾沛慈凭借“应思悦”一角获得台*金钟奖戏剧节目女配奖。
剧里的应思悦和男友拍拖六年,备婚阶段,连请帖都发出去了。
但她看到了男友面对自己家庭的犹豫,最后主动选择了退婚。
剧里的应思悦清醒而自持:
“结婚,我想跟一个可以跟我一起面对事情,愿意接受跟包容我所爱的人、事物的人结婚。
倘若他不行,那我不想结。”
曾佩慈曾发文说,很感谢应思悦带给她的震撼与动容。
一定程度上,应思悦那句关于婚姻的看法,和曾佩慈的婚恋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她曾表示过,生命中最需要也最重要的就是爱。
她重视身边一切和情感有关的事物,亲情、友情、爱情。
然而在得了金曲奖的专辑《谜之音》里,曾佩慈说那些情歌,不简单是关于爱情,更是她对自己的告白。
这些年,她宽容了焦虑与茫然,逐渐变得自洽而勇敢。
然后,她遇见了爱情,稳稳地接住了幸福。
01
爱情并不稀缺,许多人只是等不及
我之前认识一位95年的小姐姐,有天深夜,她发了条朋友圈,然后秒删。
内容大概是:
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结婚了,但是她还不想结婚。
家里面换着法催她结婚,还安排相亲。
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是不是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
要不,找个人结婚算了,可是,又不想将就。
其实,这位小姐姐内心很清楚,如果她结婚了,就一定会后悔。
但她也会侥幸,如果她结婚了,婚姻的失败就可以推给其他人——那些催她结婚的人,可悲可叹。
《傲慢与偏见》里,有一句名言: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结婚。
社会心理学家沈亦斐教授也曾说过,不要高估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忍受度。
因为年龄选择结婚,或者因为旁人选择结婚,都是逃避自己课题的做法。
很多人等不及就进入一段关系,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遇不到更好的。
他们谨慎地寻求成年人世界里的“退而求其次”。
但未来如果遇到了更好的,他们就会后悔自己之前做的选项。
“婚后遇到真爱”,“多年以后,你未娶,我未嫁,然后就在一起。”
这些话题里面就潜藏着一些人冲动选择,寻求保底方案的婚恋观。
这些所谓的争议和调侃,本质上很不成熟,也没有一份对自己负责的心态。
年龄从来不能定义我们面对爱情的心态,能定义和做出抉择的,只有我们自己。
很喜欢那句热门的文案:世界上没有应该结婚的年龄,只有应该结婚的感情。
当然,每个人对于婚姻的和爱情的需求都不同,你当然有权利选择因为年龄而结婚。
但女孩,你如果对爱情仍有希冀,就不要轻视婚姻的庄重和仪式性。
从来没有“大龄剩女”,有也都是营销出来的恐慌。
我们,只是遇见爱情的时间不同而已。
02
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抓住对的人
你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吗?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爱自己”是一个人的课题。
在遇到爱的对象之前,“爱自己”是我们提升自己爱的能力的必修课。
有时候未必是爱情还没来到,而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就算它来了我们也接不到。
爱情中的两个人,从来不是拼图,用以满足这个世界规定的标准答案。
而是两个完整的圆,在这个世界碰见了,就来了一场邂逅。
陈铭曾说过:“当你的人生客观上完全不需要爱情的时候,你在主观上就做好了迎接一段爱情的准备。”
解释一下就是,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结婚不是女生的价值体现,自己过得幸福而有所意义才最重要。
曾佩慈35岁时曾在采访中谈到,比以前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这是懂得爱自己的靠前步。
哪些是别人给你规定的?
哪些是真正你自己想要的?
你想填补自己的匮乏,还是单纯因为想遇见一份关系?
拆分出边界,分离课题。
要知道,当你精神自洽的时候,所谓的“人生大事”不过是世俗强加给你的价值体系。
在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乔夕辰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笑容可掬地怼了回去。
“你也快三十了吧,也没见你带男朋友回来,我跟你说,这女孩子年龄大了,可不好找啊。”
“我表姐结婚都三年了,咋还不要孩子,眼见着都三十大几的人了,再不生可不行,要不我给她找个专家看看。”
一顿操作,令那些说闲话的亲戚哑口无言。
而且在这番对话里面,更讽刺的是,“表姐”也许是那个结婚了的优秀榜样。
但依旧有生育标准在评判她,可见世俗标准讨好不得。
而且事实上,人生的终点和价值从不应被婚姻与生育绑架。
我们不是活在比较里的,世俗规定了很多框架,但不必格格都入。
如果真的相信并去执行,反而会在一个个的苛责里,逐渐迷失自己。
也像曾佩慈对粉丝说的:人不应该被”定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女孩们应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
我觉得曾沛慈可称得上是女孩们学会“爱自己”的榜样。
如今她官宣结婚,幸福美满。
但更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遇见爱情之前,曾沛慈已然活出了恣意和勇敢、自洽和圆满。
“当你不随便觉得自己只有单一的模样时,才能自信地拥抱人生,活出自己最美的样子!”
在曾沛慈对自己的告白里,她宽容了自己偶尔的脆弱跟敏感,肯定了自己这些年的坚强和勇敢。
不要轻易地认输,不要对生活妥协,无论如何,都要放手去爱。
因为曾佩慈知道,就算如今选择了婚姻,她也毫无畏惧。
迷路或者错过都没关系,这就是她对这个世界的尝试。
作者|王京 小说创作者,古典文学沉迷者。涉猎中外哲学,相信但不迷信。喜欢钻研个体心理学,坚信个体具有主动创造性,任何事情都有三种及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