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没走错吧,确定是这里?”10月14日,走进南通市中心的园林佳苑小区,楼高七八层,电梯、地下车库等硬件配备到位,保安、智能门禁等软件一应俱全,小区容积率仅1.48,记者不敢相信,眼前一栋栋简约洋气的小洋房居然是分给当地拆迁户的安置房。
别说外人不信,同心、闸桥、园林三个拆迁村,约800户村民自己也一度不信,有生之年竟能搬进令城里人都羡慕的花园洋房。 “冰箱搁这儿,床垫搬二楼……”小区一隅,居民黄丽萍忙里忙外,指挥家具、电器一一进场。眼瞅着新房从毛坯变精装,再被渐渐“填满”,黄丽萍的“安居梦”变得愈发丰满。但五年前,对于“蜗居”在同心村的黄丽萍一家,“洗脚上楼”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距离园林佳苑直线距离约5公里外,南通五山滨江片区军山南麓,走进占地148公顷的“军山绿野”森林公园,草木葱茏,湖光山色相映,仿佛误入“世外桃源”。“这里原先是同心村所在地。”站在景区外围一段江堤小路上,同心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冯超向记者描绘村子原貌:东南西三面环水,由长江航道、裤子港河合围而成;一条不到两米宽的水泥路,成了这片传统“丰”字型结构村落的中轴线,也是车辆进出的唯一通道。 同心村一带是南通主城区出了名的居住“洼地”。对于“老家”的环境,黄丽萍用“水深火热”形容。“夏天最难熬。”黄丽萍回忆,因为地势低,雨季一到,江水倒灌,全村都得“泡汤”;三伏天里,隔三差五跳闸停电,只能用门板搭床,在屋外过夜。“印象最深是婚礼那天,因为路不通,婚车开不到家门口,我踩着高跟鞋、踏着石子路,走了五六百米才上车。” “安居梦”是小康路上的“重头戏”。2004年,南通主城区安置房建设动工,一场事关数十万人的“圆梦之旅”就此开启。近年来,南通持续深耕、加速推进这项民生重点工程,主城区拔地而起183个拆迁安置小区,总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用实打实的精品工程托起了老百姓的安居梦想。 今年1月,园林佳苑分房,黄丽萍交了40多万元,领到两套房,一套115平方米的中户型,一套180平方米的复式。“分房现场,我家‘钥匙’一到手,好多中介就围上来,问我卖不卖,开价两万元一平方米。”黄丽萍一口回绝,“这么好的房子得留给自己住!”
安置房何以成了“香饽饽”?相较当地安置房建设品质,更令人羡慕的是它们的地段和配套。“说它建在公园、景区‘门口’一点不夸张。”冯超拿出一张区域图向记者介绍:啬园景区在小区西侧,过一条马路就到;向南步行约一刻钟是占地125公顷的南通植物园;向东,距离紫琅公园仅1.4公里;北边毗邻中央商务区,各类商超应有尽有;南通大学、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就在“家门口”…… “园林佳苑的规划建设并非得到政府特殊优待。”南通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与住房改革处负责人刘建新介绍,该市在主城区留足“布衣空间”,近年来,金融商业中心、新城区、国家4A级景区附近等“黄金地段”规划建设近百个安置小区,让“布衣家庭”共享一流居住环境,将安居工程办成百姓有口皆碑的民心工程。 “争取年底搬过来,一家人在新家过春节!”黄丽萍早就规划好了,让爸妈和奶奶住楼下,她和丈夫孩子住楼上,“我们夫妻俩工资加起来月入过万,老人都有农保,社区养老服务送上门,现在衣食住行都不愁,下面就是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贲腾 陈明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