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 吐槽《四海》高票价 的文,一条挖坑的留言点赞 近4000 .....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行 吧 。

我算是知道大伙儿有多喜欢看 酷玩智斗恶龙 的大戏了。

其实《四海》偷票房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但目前为止,网友们曝的料,属实是不少:

有人晒出线上购票截图,说自己明明买的是 《奇迹·笨小孩》 的票,但取票时候出来的却是 《四海》

而且,自己是早上买的,看8点53的场,但票面上的时间居然是昨晚,这时间完全对不上啊。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还有网友留言,自己和亲戚一起去看《奇迹·笨小孩》,但 12张票 却全部印成了《四海》。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就在酷玩的公众号后台,也有一些读者留言说:

在《喜羊羊》电影的微博超话中,看到不少观众反映,说去影院打印出来的票是《四海》。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在B站评论区,也热心市民分享了自己遇到的魔幻一幕: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知乎上,一些儒雅随和的网友也在激情发言: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更让整件事儿扑朔迷离的是,观众在微博晒出的那些票根图片,陆陆续续都被夹了: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还有的,说自己被警告了: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并且,还疑似有大量水军在为《四海》洗地,指责曝光者是收钱办事: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翻译翻译,如果事儿是真的,这波不就是 :

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 全齐了?

难怪有网友惊呼 ——

好家伙,韩寒,没想到你个浓眉大眼的,连郭敬明都不如啊!

韩寒超话引发热议,偷票房、删评论、雇水军,文学才子韩寒是否已跌下神坛?

其实要我说,除了感慨一下韩寒 屠龙少年终成龙 ,这事儿倒也没啥新的大瓜。

因为,早在几年前,一个庞大的 “惊天魔盗团” 就已经惊现中国电影市场。

01

翻译翻译,什么叫“偷票房”?

“偷票房”, 顾名思义,就是把一部影片的票房所得“偷”走,或转移到其他影片上,或揣进影院自己包里。

多数情况下,是你花钱买了电影票,但影院拿到票款后,却不向国家纳税,也不与上游片方分账。

时至今日,“偷票房”早已被影院们发扬光大了 ——

在2016年的一次电影论坛上,一位中国电影专项资金办的工作人员就曾半开玩笑地表示:

他能一下子列举出十几种偷票房的手段。

(图:《夺冠》片方发布抵制偷漏瞒报行为通知)

而在2020年电影《夺冠》上映时候,也曾怒发一则通知,呼吁业内联合抵制影院偷票房的勾当。

为此,《夺冠》片方还专门梳理出了最常见的8种手段:

1)手写票;

2)会员联票(影城会员用户只刷卡不出票);

3)虚假票,电影票面上的影片名、场次、时间与实际发生的不符;

4)无效票,电影票上的二维码扫码显示为无效票;

5)票价高收低报,票价低于影片最低限价;

6)票房数据与现场监察实际人次不符;

7)捆绑销售卖品不出票;

8)包场不出票。

大伙儿瞧瞧。

光是这些偷票房操作,都能单拎出来另写一篇文章了。(不是)

而如果《四海》真的把春节档其他电影的票房所得“偷”走,转移到自己的荷包里。

那么,这种 把本来应算在A电影账面上的钱,挪到B电影上的手段 ,具体应该叫做 “偷挪票房” ,俗称 “搬砖 ”,是公认的所有“偷票房”招数里边 最笨、最low 的一种。

毕竟,买电影A却出B的票,也太容易被观众发觉不对劲了。

就像这次事件,不少人马上就在网上晒出票根, “《四海》偷票房” 的标签现在撕都撕不掉。

而其他偷票房的招数,往往神不知鬼不觉,普通观众一般很难觉察得到。

除了很难骗过观众,要想把A电影的票房所得转移到B上,影院还得骗过A电影的片方。

这就需要调整整套工作系统,上上下下打点一圈,牵扯的人员可就太多了。

所以说,这个操作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除此之外,这种方式对于影院来说,还有个 最大的bug

不能独享其成,往往要和片方分成。

要知道,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大体是要先除去 8.3%的不可分账票房收入 (5%的电影专项基金 + 3.3%的特别营业税)。

在剩下的净票房收入里,电影院及其院线拿 57% ,出品、投资、发行方分剩下的的 43%(即:4357分账法)

片方如果想要把 同期的竞争对手电影的票款 挪到 自家电影上来,就要和影院秘密协议。

条件一般是给到影院更高的票房分成, 俗称“返点”

(打个比方:片方拿3,影院拿7)

但是,这种 “更高”的分成 对影院来说,油水还是太少了。

毕竟,人家影院可是坐拥十几种偷票房操作,还不用和片方进行收益分成,受益人只有它自己。

啥叫正儿八经的“偷票房”啊,这才是。

所以,总结一下:

对于《四海》来说,通过虚高的票房来影响后续排片、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骗进影院,这倒还可以理解;

但对于影院来说, 这大过年的,费劲吧啦给《四海》偷挪票房打辅助,属实是:

风险大,收益少,操作难度大。

未免也太low了吧。

话说到这儿,大伙儿应该也已经发现了华点 ——

按照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配额比例,电影院及其院线是能分走一部电影净票房收入的 57% 的。

这个数字可不低啊。

按理说,应该足够影院过得滋滋润润了吧。

还犯得着知法犯法、开发出十几种偷票房的花招吗?

但是,一个可能大大出乎大伙儿想象的事实是:

影院根本不咋赚钱,甚至还要倒贴钱。

的确,这10年间,我们经常说 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

差不多每年都能听到又破了 什么票房、观影人次啦、上座率啦 的纪录,也大概率曾在哪个火爆档期为了抢好座位定过几个闹钟。

从数据来看,早在2012年,中国电影年总票房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而由于抗疫得力,2020年 、2021年全年总票房 蝉联全球靠前

某种程度上,这当然可以说是一种“繁荣”。

但是,对于影院来说,一切的悲欢,或许并不相通。

02

影院:“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中国银幕增长速度 超过 票房增速 的现象,其实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2017年,中国银幕数量就超过了美国,达到了5万多块。

那些年,中国电影院每10家中,就有4家是最近2年间新开的。

2010 - 2020年间,中国银幕的数量翻了12倍还多 (12.7%) ,大伙儿就品品什么叫 “火箭式发展” 吧。

而和影院、银幕数据往上窜的劲头儿相比,我国的 总观影人次、上座率 乃至于其 单银幕的票房收入 却已经快 “涨无可涨” 了。

来看看疫情来临之前的这组数据吧:

2019年,内地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 5.4%;

观影人次总计达17.27亿,同比增长 0.2%

但是,全国新增的银幕数却达到9708块,同比增长16%。

光是这样简单对比一下,大伙儿都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

中国银幕的增长速度 远高于 票房的增速,更远远高于观影人次的增速。

同样是在这一年,产生场次的11469家影院中,全年票房不足500万票房的影城数量占比63.79%。

说白了,影院投资人着急忙活“跑马圈地”,回头一看 :

好家伙,这届观众怎么跟不上了啊。

而到2021年结束,银幕总数已达82248块。

这意味着,电影院线市场的蛋糕在进一步地 被分散、被切割

这种野蛮生长,对于 三四五线新增的影院 来说,其实更为致命。

毕竟,一二线城市的影城尚能够通过 广告、场租和异业合作 等渠道来赚取非票房收入。

而在三四五线城市,票房于总收益的占比*高能达到 80%

如果不是依托于热门的购物中心,很难获得足够的营收。

甚至,也别说营收了,连维持正常的运营都够呛。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就成了压垮不少小镇影院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典型的线下实体经济,影院一关门,就没有任何收入,很快就有一大批撑不下去了:

光是在2020年靠前季度,全国范围内有2200多家影院倒闭。

为了自救,一些影院开始低价售卖爆米花、袋装零食和饮料。

影院工作人员开网店、直播、朋友圈带货,把影院囤积的卖品一箱箱地卖出去。

即使2020年中影院复工,全年票房算下来突破200亿元大关,为全球靠前。

但这个数字,相比2019年 640亿 元的全年票房,足足蒸发了 400多亿

当时,有从业者算了一笔简单粗暴的账:

这消失的400亿元中,放映方按50%分账比例,即损失了 200亿元。

如果平摊到全国12000家影院,即每家影院的票房损失超过160万元 ——

这对于5成以上原本就不咋盈利的影院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窟窿。

“2020年亏的钱,可能要再干10年才能回本”。

说白了,这些在疫情中劫后余生的三四五线小影城,绝大多数都在苟延残喘。

如果不在票房上做手脚,可能就真的活不下来了。

而具体到2022年的春节档,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虽然档期最终以60.35亿收官,为中国影史第二。

但是,由于影片整体质量平庸,再加上高昂票价让人劝退,综合因素导致2022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为2018年以来最低,“只”有 1.14亿

这个数字,几乎要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

整个春节档的场均观影人次只有36.9人,比2021年瀑布式下滑了34%。

(图源:艺恩数据)

至于影院平均上座率,更是倒退回2016年以前的水平,只有30.3%。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再次刷新历史,但票价的增长并不能弥补场均人次下滑带来的收益损失。

再加之,2021年的影院和银幕数量仍在增长,进一步摊薄了单银幕的票房收益。

对于影院来说,今年春节档有多惨淡呢?

这么说吧 ——

整个档期内,票房能达到50万以上的影院,只有4392家。

这个数字,只占中国影院总数的37%,为2018年以来最低。

至于单银幕的票房产出,更是已经惨到没眼看了。

最最恐怖的是,至今为止,没人知道,疫情会在什么时候结束。

今年春节档,《四海》到底有没有给 / 给了影院多少分成,我们无从得知。

但对影院来说,只能趁着热门档期努力吃饱,抓住存活的生机,以面对变幻莫测的未来。

写到这里,估计有的读者就会说了:

好家伙,要不是看了你这篇文,还不知道影院有这么不容易啊 ...

那,就,

让它偷呗!

(前一篇文章中,有读者留言评论心疼影院)

好像 “偷票房” 就是 —— 国家电影局收不上税、片方没法分成啊?

“偷挪票房” —— 不就是竞争对手票房数据差了点儿吗?

我可是人间清醒本醒啊,好片烂片一看便知,只掏钱看想看的电影就成呗。

说白了,你影院偷票房,和我普通观众看电影有什么关系?

还有人在知乎表示:

韩寒这次也太惨了,先是因为Liu浩存,电影在上映之前就遭到了抵制,然后是口碑扑街,随后票房也扑街了,现在又雪上加霜出了偷票房这个事儿。

心疼韩寒!

心疼《四海》!

(当然,酷玩读者也有相应的反驳言论)

先下个结论吧 ——

说这种话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更何况,你怎么就能认定,影院偷票房和你没关系呢?

03

偷票房,和我们每一位观众都有关系

影院一年到底能偷吃多少票房?

由于背后有十分复杂的利益纠葛,业内也只能进行粗略统计:

中国电影每年总票房的10% ~ 15%。

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国电影票房才刚刚突破200亿大关,就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现象普遍存在,所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 要比 真实的市场数据要 缩水 10% 左右。

换句话说,2013年的全国电影总票房,远远不止218亿,而是在250亿左右。

(历年电影票房 来源:猫眼专业版)

尽管这几年间,有关部门屡屡对影院偷票房行为重拳出击,片方也极力痛斥、和影院斗智斗勇。

但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远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小影院,总能逮住机会钻空子,并且胃口越来越大。

在2017文娱产业年会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再次怒斥偷票房现象。

这一次,他直言,票房统计 与 实际的总票房之间, 已经至少有20%的差距

说白了, 影院偷票房,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的黑洞。

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了这么些年,大伙儿可以算算,全国大大小小的这些影院,拢共私吞了多少钱。

而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

票房缩水,受损的可绝对不仅仅是 片方

作为影院上缴国家 5%电影专项基金 和 3.3%营业税 的依据,票房被偷漏瞒报,意味着 电影专项基金 和 国家的财政收入 也打了折扣。

最终影响的,将会是整个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图:1991 - 2011电影专项基金支出结构)

而偷票房,也给 中国电影票房数据的权威性 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2017年,其实发生了这么个事儿:

好莱坞片方 专门雇佣 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审计公司,对于中国内地的好莱坞电影票房进行重新审计。

结果,竟然揪出了 内地瞒报好莱坞电影票房9% 的丑闻。

算下来,好莱坞损失了 2.6亿人民币。。。

大伙儿可以去搜搜关于这件事儿的报道,标题的画风一般是这样的:

手握中国瞒报票房的把柄,当时美国电影协会还趁机提出:

把在中国放映的好莱坞电影的票房分成比例再提高一些。

丢人丢大发了啊同志们。

或许有人到这儿就要说了:

酷玩,你扯的这些也太虚了。

这些国家形象啊、大国博弈啊、宏观经济啥的大命题,我管不着。

作为观众,我就是想好好看部电影而已嘛。

但是,影院里的烂片,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 你逃不掉。

试想一下,一部投资上亿的大片,若想达到预期票房,首要担心的竟是院线、影院会不会偷瞒票房,还会不会尽全力进行内容创作呢?

这就是个很简单的逻辑 ——

注定会输的比赛,没人想认真做准备。

而如果资金真的没能回收,认真搞内容创作的片方没钱继续拍,观众也没得看了。

结果必然是劣币逐良币,小成本投资、粗制滥造的垃圾电影收割观众的票钱和时间。

2019年,总票房的统计数据为641亿。

即使按照最低限度的比例10%来计算,这年的总票房也有 705亿 了。

再以给制片公司的 40%的票房分账估算——

光是这一年,拍电影的制片方至少就有 50多亿 的损失。

这些钱,够拍:

38部《让子弹飞》(总投资1.3亿)、

20部《流浪地球》(总投资2.5亿元)、

50多部《你好,李焕英》(总投资不到1亿)。

算下来,在这场偷票房的游戏里,国家电影局输了,电影片方输了,观众也输了。

但是,影院就赢了吗?

其实,也没有。

为啥近几年观影人次、上座率下滑得这么厉害?

除了影院银幕增长稀释了、电影高票价劝退观众了,最大的症结,其实是好电影、好故事还是太少了。

电影,归根到底是内容的赛道。

影院再怎么竭尽全力改善空间、设备、服务体验,甚至是降低票价, 都敌不过一部烂片对观众的劝退。

好片供给不足,才是制约电影院发展的最大痛点。

毫无疑问,绕了一大圈,影院偷票房,其实是在自掘坟墓。

啥叫恶性循环啊,这就是。

这场偷票房的游戏,没有赢家。

最终输的,只能是尚不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

尾声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查到了一些令人唏嘘的资料:

2014年,韩寒导演的靠前部电影《后会无期》上映,自带浓厚文艺范儿的金句被争相转发,片子毫不意外进入年度中国电影票房前10,可谓出尽风头。

当时,有观众发现 ,明明买的是《后会无期》的电影票,影院出的却是同期上映的《小时代3》(郭敬明导演)的票。

坐不住的韩寒粉丝们,自发整理了各地观众提供的证据,逮住《小时代》方粉丝就激情开骂。

后来还是韩寒的亭东影业出了面,用 “不要针对其他电影和个人” 试图平息舆论。

如果此次《四海》真的与影院勾结偷挪票房,那么,这可真就是一个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的故事了。

(8年前的评论,令人唏嘘)

曾经那个风中独行、猖狂自傲的韩寒,如今竟也成了用 “商业才华” 改变世界的那一方 ——

堆高自己数据的同时,也不忘拉踩同期的竞争影片。

这份 “商业才华” 背后的逻辑,大概是:

只要自己不是最烂,就不会是挨骂最惨的那个。

而根据蟑螂理论,当你在屋里发现1只蟑螂时,说明在房间其他地方已经有了不计大小的成百上千只蟑螂。

如果《四海》偷挪票房属实,那这帮人神不知鬼不觉做的脏事儿肯定更多了去了。

最最可笑的是,随着口碑崩塌,还在春节档内时,《四海》的日票房就已经瀑布式滑落。

直到我写这篇文的时候,上映24天的《四海》的总票房才5.3亿,是 韩寒导演作品序列里票房最差的一部。

考虑到本片号称投资高达3亿、且总票房数据还很可能掺杂水分,韩寒这回赔个血本无归肯定是没跑了。

显然,无论是 掩人耳目的【偷】 还是 “光明正大”的【挪】 ,都没能拯救《四海》的票房。

更没有拯救口碑。

这足以证明 ——

在观众已经越来越成熟的今天,

好片根本没必要动“偷挪票房”的歪脑筋;

而烂片,动这种歪脑筋也没用。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参考资料:

艺恩娱数:《2022春节档中国电影市场报告》、《2021年中国电影放映市场报告》、《2021中国电影市场报告》

一起拍电影:《春节档10亿票房被“偷”背后:三四五线影城生存艰难》

新京报新媒体:《春节过去好几天了,我还在为电影票价肉疼》

数娱梦工厂:《复工无期、成本承压、食品去库存……影院行业该如何自救?》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心如東旭"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house/bjqU7R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