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鹤类繁育保护站,暖阳柔柔地照进芦苇,唤醒了睡梦中的丹顶鹤。今年第一只半人工孵化的丹顶鹤雏鹤“小一”,带着它的弟弟妹妹自在地昂起头颈,闲庭信步。
“小一”带着弟弟妹妹散步。于长斌 摄 “从轻微的啄壳声到蛋壳慢慢出现裂纹,毛茸茸的黄色雏鹤先伸出喙,再缓缓脱离蛋体,伴随一声清脆的鹤鸣,鹤宝宝诞生了。”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鹤类繁育保护站站长于长斌开心地说,这样激动的时刻他已经历了25次,目前25只雏鹤健康状况良好。麦穗鱼、玉米碴子、青菜叶子……都是雏鹤的美食。“鹤爸鹤妈”会根据雏鹤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考虑营养的同时,也要防止雏鹤因生长过快对纤细的双腿造成影响。于长斌说,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十分欣慰,几个月后就能带它们练飞了,期待着在芦苇荡里能看到更多幼鹤追逐展翅的身影。
雏鹤吃食。于长斌 摄 其实,在丹顶鹤人工繁育工作上,我市已坚持推进30多年。1982年至1985年,辽宁省林业厅组织省内有关专家进行全省鸟类调查时,在我市域内发现了丹顶鹤的巢、卵、雏,确定了丹顶鹤的繁殖地,使丹顶鹤的繁殖地南移了480公里;1988年,划建了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建成了鹤类繁育保护站。几许汗水,几许成果。截至2021年,我市人工繁育丹顶鹤种群数量已达200余只。2021年,我市有序推进野化放归工作,陆续将人工繁育的丹顶鹤种群放归自然,已发现有部分丹顶鹤在野外配对繁殖。让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是所有林湿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介绍,为更好地掌握人工繁育丹顶鹤放归种群的繁殖状况和繁殖分布,进一步提升盘锦人工繁育丹顶鹤种群管理,5月6日,我市启动了人工繁育丹顶鹤全域调查专项工程,由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实施。
野化放归自然的丹顶鹤带着鹤宝宝觅食。 辽河口土地调查区,丹顶鹤两只,带1只雏鹤;辽河口酒壶嘴调查区,丹顶鹤两只,带两只雏鹤……9支监测调查队伍,用14天的时间,在不干扰丹顶鹤及其他野生动物种群生活下,通过走访问询、望远镜监测、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记录了辽河口土地、酒壶嘴、罗家、南井子、羊圈子调查区,赵圈河干鱼沟、老背河调查区,锦州大有农场调查区以及鹤类繁育基地调查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种群野化放归自然后的繁殖与分布情况。
“监测人员共监测到野化放归自然丹顶鹤的巢位7个;5对丹顶鹤共繁育出9只雏鹤,有1对繁育1只雏鹤,有4对分别繁育两只雏鹤。”李玉祥说,其中有两对在大凌河右岸华帝城芦苇沼泽内繁殖,这两对中有1对繁育两只雏鹤;监测数据表明人工繁育丹顶鹤种群野化放归自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监测人员按照区域开展监测工作。
盘锦湿地是辽河、大辽河、绕阳河和大凌河等诸多河流下游的沉积平原,作为丹顶鹤大陆种群的最重要栖息地之一,是丹顶鹤自然繁殖分布地的最南限,也是自然越冬地的最北界。李玉祥与他的同事克服各种困难,不辞劳苦地记录着丹顶鹤的故事,盘锦湿地留下了丹顶鹤肆意展翅的身影,也收藏着林湿人多年的陪伴与守护。目前,已进入到丹顶鹤繁殖期,期待它们陆续繁育雏鹤的好消息。
来源:辽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