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5日,北京,厉以宁在全国两会上参加经济界别的小组讨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作为读书人,总有些正心、齐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这是我坚持至今的动力。”2018年,厉以宁获得“改*先锋”奖章,接受颁奖时,他这样说。厉以宁一生与中国经济社会改*紧密相连,1990年出版的专著《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被认为是“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最重要的十本书之一”;他是最早提出股份制改*理论的学者之一,有着“厉股份”之称,也被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的积极倡导者”。
厉以宁爱诗更爱写诗,其个人学术自传的靠前章便以“诗情原在淡云中”命名。“诗是深思词是情,心泉涌出自然清”,这是厉以宁诗词创作的追求。据《厉以宁诗词全集》数据显示,自1947年以来,他共创作了近1600首诗词;2021年11月1日,人民政协网以《厉以宁的“诗意人生”》为题,报道了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在“以宁”二字中,“以”是排行,“宁”指的就是出生地南京。1951年8月,纵情诗歌,曾决心“工业救国”的厉以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这是他的第二次高考,从此开启了他与经济学理论研究紧密联系的一生。
回顾历史,厉以宁曾连续30年参加全国两会。这30年,厉以宁履职尽责,为国家大事也为民生要事。他在全国两会上发表的观点,提出的建议、议案、提案等,总是备受媒体关注,而他的经济思想也一直为中国经济改*发展指路。
1988年至2002年,厉以宁曾担任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参与立法,一个是推动股份制改*”,201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厉以宁这样总结自己这15年的履职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虽发展迅猛,但亟待法律的出台以规范其发展。1992年,厉以宁被任命为证券法起草小组组长,正式参与证券法的立法工作。前后经过7年时间,证券法最终于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这是新中国靠前部由全国人大组织专家起草的法律。
2003年10月28日,在多次审议后,证券投资基金法在第十届全国****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厉以宁也是该法的起草组组长。除此以外,他还参与审定了包括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在内的多部法律。近年来,“三次分配”备受关注,而早在1992年,厉以宁便在《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影响收入分配的三种力量”。
从2003年开始,他先后担任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在此期间,厉以宁也非常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介绍,2003年下半年担任全国政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组”组长时,带领调研组到辽宁、江苏等地调研,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上报*务*。“一些政府部门扶持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轻车熟路,却往往忽视了对众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在工作中‘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2004年,厉以宁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真正为非公有制企业“松绑”,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005年2月,《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36条”)出台后,厉以宁曾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打破“非公36条”的玻璃门,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有细则出台,而垄断行业的国企也要认识到: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有利于双方的提高,允许民营企业进来,对国企长远来说是有好处的。2010年,厉以宁继续在全国两会上为民营企业发声,他建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和运用资本市场要“并重”。
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股市波动备受关注,“调低或取消印花税”的呼声也很高。对此,厉以宁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强调,“印花税不应双边收,从双边收改为单边收是必要的。”半年后,经*务*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将现行的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对双方当事人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的出让方按千分之一的税率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受让方不再征税。
“中国必须改*,不改*没有出路”,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厉以宁强调。“改*”是他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经常提到的词语。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厉以宁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困难与体制上存在若干障碍有关,只有深化改*,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16年,他强调供给侧发力主要是通过结构性改*。2017年,他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国情表明,我们是在不断地转型、不断的改*当中来达到新的位置。”
厉以宁曾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指出,我国有四大领域的改*需要解决:靠前个领域是国企改*;第二个领域是城镇化改*;第三个领域是财政税制改*;第四个领域是社会治理体制改*。“改*的拦路虎是利益集团和制度惯性”。
而在履职的后期,厉以宁更心系民生。2007年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他提出政府应着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廉价房出租房问题。厉以宁也曾指出,农村住房制度必须改*,应该给农民发房产证,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随后的几年间,教育资源分配、农民工城镇住房等问题均被厉以宁带到全国两会上。“文章发表得再多,不联系中国实际,对中国的改*没有用处。”他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研究都能“经世致用”。
2008年的两会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厉以宁指出,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内需才是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对于如何扩大内需的探讨,他给出了更具体的方向,“我认为关键是迅速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调整农民的消费结构。”
2015年,厉以宁赴陕西、贵州、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广东六个省区做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男人出去打工,妇女和孩子留在家里,长达十几年的分居导致不少家庭破裂,并引发了很多治安案件。他感叹农民工数量的庞大,并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在城市的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家怎么在城市生活、工作。”
他在调研的时候还听到了一个词——“城归”。他发现,当时“城归”人数越来越多,“城归”其实想留在城里,想把家人从农村接来。“这说明还是房子的问题,在棚户区拆迁的时候,要给农民留下一部分房子。”
30年间,他推动股份制改*,主持起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厉以宁提出的观点始终围绕我国经济改*发展而展开。2017年,厉以宁最后一次以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的身份出席全国两会,“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骄傲,就是我们参加了改*,这是我自己可以得到安慰的。”全国两会结束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经济学家说。
2015年3月6日,北京人*大会堂,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右一)准备落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17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杨凯生、常振明、钱颖一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一*一*”建设等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结束后,厉以宁起身离开会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17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陈锡文、杨凯生、常振明、钱颖一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着力振兴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一*一*”建设等回答记者提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2016年3月5日,北京,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经济界别小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桌子上的笔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