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注射会有依赖性吗?专家详解其潜在风险

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年来随着微整形的普及,不少人对注射填充类医美手段不再陌生。其中,一种名为“生长因子”的填充注射材料逐渐流行了起来。一些医美机构在进行宣传时声称,生长因子能促进细胞生长,只要将它注射到面部凹陷区域,就能让原本“塌陷”的地方“嘭”起来,变得更加饱满立体。在进行自体脂肪填充的时候也可以加入生长因子,以提高脂肪细胞的存活率。

然而,这么一种看似近乎万能的填充材料却导致了多起毁容事件的发生,很多做了这一项目的爱美人士都饱受着面部变形、增生的困扰,诸如额头鼓包、下巴畸形等。

那么,生长因子到底是什么?本该应用在哪里?填充到体内有哪些风险?又该如何修复呢?

什么是生长因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陈凤超介绍,生长因子是在体内正常存在,具有刺激细胞生长,调节细胞增生活性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具有特异性,作用于某一个部位、某一种细胞,可以调节其生长。

最初,生长因子常用在创伤创面,外用可以起到很好地刺激器官表皮细胞或使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分化,达到快速愈合的目的。但后来慢慢被人误用——注射使用刺激组织细胞增生、补充胶原等,误导追求美丽的消费者。

填充注射会有依赖性吗?专家详解其潜在风险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陈凤超指出,成年人的生长因子多来源于血小板,成熟的血小板被刺激后就会释放生长因子,目前已明确的至少就有9类,且都具有不同的生长活性,是一类能够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的多肽类物质。例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表皮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进行增生、分殖,分泌胶原蛋白。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多数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做填充注射材料属违规或超范围应用

实际上,无论哪种生长因子,一般临床上只局部外用,以促进皮肤伤口的恢复生长,国家明令禁止口服及局部注射生长因子。将生长因子当做填充注射材料明显是违规或超范围应用。那么,由此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呢?

陈凤超表示,外源性的刺激和内源性的生长因子有很大区别。所有外源性的刺激都不能达到内源性所起到的生命作用。内源性的生长因子可以进行局部调节,假设局部出血,血小板会凝聚,凝聚后长出各种各样的生长因子,配合非常精巧,可以完美修复伤口。

外用的生长因子只能刺激某一方面的胶原蛋白的分泌,造成瘢痕和过度增生。它不可预知、不可控。这也正是最危险的地方。注射后,当人抵抗力下降时,会出现局部红肿,给求美者带来很大困惑。不仅局部毁容,而且对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填充注射会有依赖性吗?专家详解其潜在风险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后悔药”有吗?

虽说防大于治,但如果已经有患者因注射生长因子出现了局部过度生长,变形的问题,有什么补救办法吗?

陈凤超表示,修复存在一定难度,且要根据具体注射部位和生长情况的不同制定方案。单纯的结节性增生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可以手术切除;对于鼻子、颏部等面部增生,无法使用手术进行切除,只能抑制其继续增生,通常采用面部吸脂的方法,同时再注射抑制瘢痕增生的药物,很多时候效果也并不理想。

填充注射会有依赖性吗?专家详解其潜在风险

图片来源:央视网

练就一副“火眼金睛”

其实,关于生长因子等填充注射类材料的科普,相信很多朋友已经不是靠前次听到了,但为什么仍有人会“中招”呢?除了某些美容、整形机构的广告语太过吸引人之外,一些商家将产品名称中关于成分的关键词隐去,再起个好听的名称,“换汤不换药”的继续售卖也是原因之一。例如,最近很流行的,童颜针、婴儿针、冻干粉、青春素等产品,其实大部分都包含生长因子。

面对如此套路,陈凤超提醒大家要看商品的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是否齐全,认真了解产品后再使用。

监制:郭静

记者:鹤佳 富赜

编辑:杨扬 刘飞 彭毓姬 毕利伟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薛小妹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home/8kgf00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