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筛阳性“10混1”,下一步该怎么做?专家建议来了

初筛阳性“10混1”,下一步该怎么做?专家建议来了

近期,*务*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及管控、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等4个技术性文件。在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基础上,更加明确科学精准防控。

“10混1”阳性后应该怎么做?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也需要居家隔离吗?疫情期间医院就诊需要注意什么……针对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央视新闻专访有关专家进行解读。

■ 得知“10混1”初筛阳性后,应该怎么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 工作人员发现“10混1”初筛阳性后,要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落实就地隔离管理,并配合上门核酸检测。 所有混管阳性人员需采集鼻咽拭子标本进行复核,如果复核结果均为阴性,要立即对相关管控人员解除管控;如果核酸结果发现有阳性,要及时将相关阳性感染者进行隔离观察或救治,同时要进行风险研判,对判定的密接人员进行追踪管理。 被通知“10混1” 初筛 阳性的人员,首先不要恐慌,要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在家中,尽量选择待在相对*的空间,同时尽量避免与家里人接触,等待相关人员上门进行采样复核。

■ 密切接触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共同居住人要怎么做?

常昭瑞表示,居家隔离人员的家人及其陪护人也要采取居家隔离管理的相关措施:

居家隔离管理期间要严格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 如果遇到需要就医等特殊必须外出的情况,一定要经过社区同意并做好防护,专人专车落实闭环管理。

共同居住人应尽量避免去隔离人员居住的房间,避免共用卫生间和生活用品。如果要与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直接接触或处理其污染物,一定要做好防护,及时对双手进行消毒或清洁。

有基础性疾病、老年群体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量不要作为居家隔离人员的看护人。

■ 疫情期间去医院就诊,需要注意什么?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介绍,疫情期间,居民去医院就诊要注意以下几点:

建议佩戴N95口罩,如果没有N95口罩,也可以佩戴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口罩要定期更换且不要佩戴双层口罩,增加层数不一定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可能因密闭不好,增加感染风险。

勤洗手。特别是进出电梯、房间,按键、开门时有碰触,建议用手消液洗手。

保持一定距离,候诊时隔开就坐,不要在门口聚集。发热患者首诊去发热门诊,可以快速检测、初步鉴别诊断。如果单纯开药,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线上平台购药;如果是疾病稳定状态,在疫情时期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延长随访时间;如果是急危重症情况,可以到急诊救治,以免耽误救治时机。

返回家中一定要在流水的情况下洗手,不建议用酒精或其他消毒水喷洒全身,可能会因刺激性味道诱发呼吸道不适。

个人应该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建议老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儿童等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防止疾病的急性加重。在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一定不要带病上班,要做好健康监测,不要乱用抗生素,也不鼓励囤药。如果遇到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儿童等高危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厌食、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监制/刘鑫 席罗曦

总台记者/王宇 顾小慈 黄政龙 董岩

编辑/高丹丹 校对/高少卓

来源: 央视新闻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梦萱筱喏"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home/8jV6fB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