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恰逢怪兽叔刚刚把《四驱兄弟》的陕艺国语版重新补完,忽然想起似乎有一款同名手游已经跳票了很多次。

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于是我委托澳洲朋友给我发了份外服游戏包体验了一下,结果您猜怎么着?

本来厂商拿下IP授权的目的无非就是吃一口情怀饭,哪怕你设计成氪金抽卡拼数值的传统手游玩家也不是不能接受,但四驱斗士配音那蹩脚的捧读解说还有充满了“塑料感”的BGM实在是让人有些难以下嘴。

我对这款手游最大的疑问就是:既然已经花钱买了《四驱兄弟》的形象授权,那为什么不把音乐也一并买下呢?

要知道,缺少了XEBEC原声带的《四驱兄弟》IP作品就像是没有装电池的四驱车一样,空有模型、只能用手推着玩。

有趣的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肯为这款产品买单。


完美的一个时代

国内厂商从来没有停止过想要靠IP赚钱,十几年前有个叫奥迪双钻(AULDEY)的牌子仿照田宫双星(TAMIYA)做了个红蓝相间的logo,然后便大张旗鼓地开始售卖便宜的盗版迷你四驱车玩具。

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后来听说两家厂子打了场官司,接着双星就给田宫当了一段时间代工厂。

不管怎样,《四驱兄弟》和奥迪双钻的出现,为Y2K(千禧风)时代带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符号,而迷你四驱车只是个缩影。

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2022年Steam上发售了一款游戏叫《完美的一天》,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曹哥小卖铺和振华四驱王。

虽然游戏中设定的20世纪末最后一天和我个人记忆中第一次接触迷你四驱车的时间无法重合,但无论是小卖铺的布局还是关于玩四驱车的细节都与那早已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出奇的一致。

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少年郎天生就喜欢主角,在直来直往的年纪他们很少会关注主角以外的人物或者剧情,哪怕《四驱兄弟》实质上算是群像动画,但小孩子依然会把烈豪兄弟定义为主角、甚至再给小豪升一档变成主角中的主角。

我不清楚这种感觉能得到多少人的共鸣,反正当年我们整个小学有八成男生在玩四驱车时喊的都是“旋风冲锋龙卷风”。


在陀螺和悠悠球之上的Y2K

迷你四驱车和真正的拉力赛车以及方程式赛车有一种奇妙的区别。

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相比作为一名真正的车手操控自己的车子,迷你四驱车选手更像是包揽了主教练、后勤队、研发人员于一身的存在。

而像动画中的GP芯片就有点科幻得过于夸张了,能记忆跑法并接收指令的AI芯片貌似目前都还没有运用到玩具上面。

四驱兄弟国语,回忆中的速度与激情

这也导致迄今为止玩家依然无法随便找个场地就把四驱车放上去跑,有跑道可以顺着跑道,没跑道嘛,有经历的玩家应该都知道会发生什么,轻则换个底盘,重则换辆新车。

不过说起迷你四驱车玩具,真打开开关跟别人竞速的时候少,拆开新盒子一点点拼装的时候更多一些。

而在拼装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车拼完了之后发现零件还多出来好几个,而我至今都没弄明白盒子里的润滑油究竟是加在齿轮嵌合处还是加在马达里。

零几年的时候,迷你四驱车已经不是阔绰人家孩子才能玩得起的玩具了,但对于学生党来说却仍要付出三天午饭钱这一沉重的代价。

然而这也仅仅是有了通往最低一档的门票,再高级一点的什么铝合金车身、手绕马达、充电电池基本上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了。

大几十乃至上百的价格怕是初中生与高中生也要斟酌再三,当时小饭馆里一碗炸酱面两块钱,足够成年人吃十分饱的那种,校门口小卖铺的鸡柳也才五毛一杯。


曾梦想用玩具征服世界

哦,提到校门口小卖铺,老板三十出头,虽然看上去总黑着一张脸,但每每招呼我们这些愿意消费的学生时却不吝啬笑容,老板娘带着刚满月的孩子在柜台后负责收银找零,两人忙前忙后好不热闹;

从黑白兔文具套装到盗版龙珠的贴纸收集册、再到迷你四驱车的小型跑道,只要是学校里流行的小卖铺里应有尽有,而老板对于这些产品的了解则把我们糊弄得服服帖帖,仿佛这里不是一个小卖铺,而是一个玩具王国,而他也不是老板,而是玩具国王;

我相信不少孩子在当时都跟我一样有种“大丈夫生当如是”的感觉,期待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经营一家自己的小卖铺然后跟新的学生鼓吹自己编造出来的迷你四驱车知识。

不过当时的我们或许谁也没能想到今时今日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深度“并联”,正版国行也逐渐进入了各大商场,小卖铺的迷你四驱车就像包机房一样从大街小巷销匿在回忆之中了。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shoutoutto"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sg/fresh/pk6n66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