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像摄影作品合集 摄影:郝远征
目录
CONTENTS
卷首语
EDITORS NOTES
旅拍热的背后
Behind the Popularity of Travel Photography
文/阳丽君
Text by Yang Lijun
将自己打扮成与日常形象迥异的样子,再用摄影术定格下来,并进行自我观赏或传播,是摄影术诞生以来,摄影爱好者或艺术家所热衷的事情。自1840年,摄影术诞生之初,作为法国早期摄影先驱之一的希波利特·巴耶尔,自导自演了《溺水者自画像》,以虚构、扮演的方式拍摄肖像照便成为一种很常见的摄影创作方式。在摄影术传入中国的初期,照相馆作为新兴行业,开始蓬勃发展。一方面满足了普通人拍摄纪念照的需求,另一方面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和艺术类型。随着照相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照片上简单留影已经满足不了国人的需求,“化身相”和“化装相”以新颖别致的肖像照类型得到了文人才子和名门闺秀等的追捧。或者一人在一张照片上分饰两个或多个角色,或者化装成另一想象中的人物而凝冻在相纸或印刷物上。俞彩生摄有四重化身相,梅兰芳有“黛玉葬花”“仙女散花”等多种戏剧装扮造型。当然,时隔百余年,这些早期影像已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摄影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原始材料。
旅拍在近几年突然火起来,有着很多深层次的原因。从摄影术的发展逻辑来看,其与摄影术诞生初期摄影的功能和特征可谓是一脉相承。只不过从在照相馆里的场景位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不变的是妆造,变化的是空间。满足的是人们在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下自我想象、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这几年,“新中式”俨然已成为一种新的美学时尚。多种因素叠加起来,可以看见的是各大旅游景点穿着各种古装的男男女女在其中穿行。一方面他们自身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专业摄影人相机下的精彩画面;另一方面,他们随身跟着摄影师,一路走一路拍。这是旅游的新业态,游客更看重身临其境的体验和仪式感十足的打卡模式,景区的氛围感为旅拍提供了露天的影棚,旅拍的火热往往又带火了景区,旅拍也可说是文旅融合的一种新态势。
旅拍看似重点在妆造、在景点,但要想拍得好,重点还是在摄影师。旅拍的难度比影棚要大得多,影棚里有固定的机位和灯光,光线不受气候影响,一切都在可控之中。而旅拍中可能遇到的人流及复杂的天气和光线等不可控因素太多,对摄影师的考验也更多。如果摄影师只把旅拍当作挣快钱的机会,很快也会被汹涌的市场所淘汰。如果摄影师潜心钻研摄影技术,追求摄影的个性和肖像照的独特性,其作品必将独树一帜,被市场和业界所认可。也许多年之后,回看今天的旅拍作品,就如我们看百年前的老照片一样,成为当时视觉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样本。
特别报道
SPECIAL REPORT
跨界融合:影像艺术的多元化探索
——2024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评述
文/敖国兴 图片提供/2024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年度中国摄影家
“真与善是人像摄影的灵魂”
——访摄影家郝远征
摄影/郝远征 嘉宾/章开元 徐波
采访/阳丽君 樊航利
专题
FEATURES
专题:AI与摄影
制作“完美”图像
文/刘杨
幽灵理论与图像堆叠
文/海杰
希望还是绝望?
——AI介入当代艺术创作的路径探索
文/吴毅强
“文生图”里的机器逻辑:
AIGC时代的摄影教育探索
文/杨莉莉
世界窗
OF THE WORLD
涟漪中的度假胜地
——访摄影师安娜史塔希亚·萨莫伊洛娃
摄影/安娜史塔希亚·萨莫伊洛娃 采访/韩鹭
青年十问
TEN ON YOUNG
游戏、实验和对话
——访青年摄影师尹航
摄影/尹航 采访/杨梦娇
静观
GAZE
灵光——塔
文并摄影/孙占涛
特稿
GAZE
遇见阿拉尔
文/孟祥宁
艺苑
ART SCENE
千年古镇 诗意蜀河
会员佳作
IMAGES FROM READERS
记录·体验
——《中国摄影家》读者俱乐部浙江站会员作品
环球摄影新闻
NEWS ON
环球摄影新闻
欢迎订阅2024年度
编辑 | 郑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