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之围歼,志愿军面临重重困境

1950年,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并迅速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激烈战斗。为了切断志愿军的后方交通线,美军决定派遣第十军进攻长津湖地区。为了保证我军后方的稳定,中央派遣由第20、26、27军组建的第九兵团,前往长津湖地区驻守并消灭来犯之敌。

早早埋伏在美军必经之路的15万志愿军,在美国王牌陆战1师一经出现,立即采取分割围歼的战术将其重重包围,试图让这一建制成为历史。 然而在一连数次的战斗中,尽管我军艰难地赢得了这场战役,但却依旧让只有2万人的陆战1师突围成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志愿军未能全歼美军?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数明显优胜于美军的志愿军损失如此惨重?

长津湖战役之围歼,志愿军面临重重困境

1950年11月,为了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要道,美军出动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共10万人左右向长津湖进军,这其中就有着美军中的王牌——陆战1师。面对美国的进军,毛泽东决定派遣 宋时轮 率领第九兵团紧急入朝,前来阻敌。

接到命令的第九兵团分批前往长津湖地区,并全程隐藏自身行踪,以免被美军发现并提前进行部署。

在志愿军的隐蔽前进下,美军毫无察觉。而此时的美军部署却出了一些问题。 美军陆战1师面对寒冷的天气不想快速进军,于是公然违抗第10军军长的命令,导致没有在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 正是陆战1师的拖延,才让第九兵团提前到达指定地点布防,并占据有利地形对陆军1师形成了合围。

宋时轮

美军看着漫天风雪,丝毫没有意识到已经暴露在了志愿军的枪口之下。11月27日,在美军的目瞪口呆之下志愿军发起了进攻。面对实力强劲的美国军队,首战却出乎意料的顺利。 战争开始后,79师迅速重创了美军的两个战斗团,并抢占军事要点,打破了美军的防御圈。

面对不知道从何处冒出来的志愿军,美军明显有些懵圈慌乱。 美陆战7团3营为了前线指挥所的安全,居然下令将阵地转移到陆战5团的背后,不仅让出了阵地还让队友挡枪。

无独有偶,另一个美军军官为了自己的安全放弃了大好攻势。面对志愿军的突然攻势和队友的撤退,美军陆战5团3营营长塔普利特忽然发现自己要面对多个方位的进攻。为了自身的安全,塔普利特下令向志愿军高地发动反击。

反击的命令下达后,美军凭借着先进的军事武器一步步把战线向外推进,甚至都快要占领志愿军高地。当塔普利特发现志愿军的炮火威胁不到自己的时候,迅速下令撤退并重新构筑防线,避免再次陷入危险的境地。

长津湖战役之围歼,志愿军面临重重困境

长津湖地区的美军被分割包围的消息传到了麦克阿瑟的耳中后,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之前放话“一个月内结束战争,回家过圣诞节”时的嚣张。 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预感到了这次的攻势不会成功,而怎么样将包围圈的美军救出来是他现在需要思考的。

麦克阿瑟下令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后撤,并下令让英军第41特遣队支援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务必要打通土古里和下碣隅里的联系。 面对英军的支援,宋时轮下令让20军60师前去阻拦,经过数日鏖战,60师全歼了英军第41特遣队。

突围未果,援军未至,在新兴里的美军孤立无援,最终被志愿军全歼。这场战斗中,志愿军击毙了美步兵7师第31团团长麦克莱恩,他的两任临时继任者也依次被击毙,团旗也被志愿军缴获。这是志愿军第一次在朝鲜战场成建制的全歼美军团级以上作战单位,给予了美军极大的打击。

麦克阿瑟

在志愿军的进攻下,美国开始全线后退。第九兵团虽然设下了层层的阻击线,但由于天气寒冷,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而且弹药匮乏,武器装备也因极低的温度而不能使用。最终,没能抵挡住美军的撤退,让美军退至古土里地区。

美军在土古里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接下来就是撤退的最后一步,退至兴南。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在兴南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准备接应陆战1师。

面对陆战1师的疯狂撤退,第九兵团开始了全线的追击。 但26军由于受到天气、地形的影响而行动缓慢,直到12月8日才到达前线。 而此时的陆战1师在第九兵团的围歼阻击下损失惨重,死伤接近12000人,剩下之人仅有战前的一半左右,逐步撤离了长津湖地区。

未能彻底阻止美军的撤退,第九兵团只能在追击战中看着陆战1师撤到兴南地区。在联合国军空中、海上的强大火力压制下,第九兵团只好作罢,任由陆战1师撤离。

那么,为什么在志愿军的精心策划下,仍然未能全歼美军?主要是以下这三个原因:

自然环境严峻,战前准备不足

1950年的长津湖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气温骤降。 往年冬天温度一般在零下20℃-零下10℃,今年平均气温达到零下30℃,最低温甚至达到零下40℃。 而第九兵团的大部分士兵都来自温带亚热带地区,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经历过如此低的温度。这给第九兵团前来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

在原本的计划里,第九兵团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登陆作战的演练,为解放台湾做准备。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第九兵团接到命令开始北移。在中国得知包括美军王牌陆战1师的联军要向长津湖地区发起进攻时,才决定让第九兵团入朝迎战美军。

之前,由于第九兵团一直在南方进行训练,冬衣都是按照南方的气候定制。 此时如果要进入朝鲜作战,冬衣肯定不再合适。而此时的中国也没有足够的物资储备,因此让第九军团暂时在北方训练,并随时准备出征。

陈毅了解到这个情况,便请示说以宋时轮部的准备情况,以11月中旬赶往东北为好。但是战场瞬息万变,战况已经不允许宋时轮部继续准备。在毛泽东的命令下,第九兵团于11月1日先行派遣一个军赶赴朝鲜,另外两个军接着出发,不能中断。

长津湖战役之围歼,志愿军面临重重困境

在第九兵团路过沈阳时, 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了解到宋时轮部冬衣不足的情况,下令让后勤部将库存的军大衣全部交付第九兵团使用。但是这也仅仅解决了部分人的冬装问题,大部分人仍未能有足够的御寒物资。

在原本的冬衣配备计划中,每个士兵应该有着棉鞋、棉帽、军大衣、棉背心、棉被等等。但在实际的配备上,除了一个师有棉帽,其余部队都未能配备。 很多士兵进入朝鲜时还是穿的胶鞋,面对零下几十度的低温,根本不敢脱鞋睡觉。因为一旦鞋被冻住,就再也穿不上了。

很多战士只有薄薄的一个棉被,在长津湖作战时没有房屋,夜里冻得根本睡不着。为了更加暖和,战士们将棉被铺在地上,几人坐在棉被上抱在一起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

由于极度的严寒,很多战士的鼻子、耳朵都没有了知觉,甚至有的一碰就掉了。后来,战士们都用毛巾将整个面部包裹起来,只将一双眼睛露出来。第九军团的战士为了能够随时参加战斗,都是一直手握钢枪,有的由于低温手都和枪黏在一起,扯动之下甚至将皮撕下来。

长津湖战役之围歼,志愿军面临重重困境

反观美国,防寒措施做得十分到位。 美国的士兵睡觉有着厚厚的鸭绒睡袋,作战时有着专门的防寒作战服,甚至武器装备都有着防寒设备。 即使美国有着如此充足的准备,在长津湖战斗中仍有着7000多人被冻伤。

并且据统计,在长津湖战役中,第九兵团共冻伤三万多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二、三、四度冻伤,占据了将近80%。

二、三、四度冻伤是个什么概念?二度冻伤战斗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三、四度冻伤则基本失去战斗力。这就意味着当时两万多人直接丧失战斗力或者战斗力受到影响,对当时美军陆战1师的包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武器装备差距巨大

陆战1师是美军部队中的王牌,战无不胜的战绩让美国对这支部队充满了信心。美国民众更是坚信,没有部队能够打败陆战1师。如果连陆战1师都被打败了,那朝鲜战争肯定也会失败。

这支军队的强大在装备上直观展现了出来。陆战1师由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的直属部队组成。全师超过两万人,军备在美军中是最精良的。 武器配备中,每个陆战团都有5辆坦克,三个陆战团就有着15辆。反观志愿军,所有作战部队加一起,都没有一辆坦克。

除去坦克,每个陆战团还配有24门火炮。而志愿军一个师级部队仅有山炮12门,很多还因为低温无法使用。更加恐怖的是, 陆战1师还专门有炮兵团,共有72门重火炮。还配备一个由70辆坦克组成的坦克营,都是美国最先进的坦克。

面对美军的坦克,志愿军只能将手榴弹和炸药包捆在一起进行爆破。由于坦克的攻击范围很广,只能让士兵带着炸药包到近距离爆破。每一辆坦克被损毁的背后,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的前赴后继。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空军的支援,最多的一次甚至有150飞机左右共同支援。

后勤补给受限

在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后,因为补给车辆不够,所以物资一直不足。在最初的计算下, 想要保证第九兵团十几万人作战无后顾之忧,最少需要一千五百台运输车。但实际上,运输车的数量不到一半。

而且,后勤部队在物资运送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美军飞机的轰炸,损失巨大。运输车辆将近一半都被美军炸毁, 原本预计送达的20万件冬衣只能送去一小部分。 在计划中, 后勤部队要将900多万斤的粮食运到战场,这样就能保证第九兵团战斗到12月底。但在实际的运输中,只能送过去不到一半。

这让当时很多战士只能吃着冻硬的土豆,渴了就吃一口雪, 有的战士连续28天没有喝过一口热水。 在当时的低温环境下,这样的食物根本不能支撑当时的高强度战斗。

长津湖战役之围歼,志愿军面临重重困境

反观美国,物资运输车辆充足,后勤线畅通。 在长津湖作战的陆战1师,不仅有着肉罐头,偶尔还会有水果罐头、蔬菜、奶制品的供应。 可以看出,第九兵团和陆战1师的食物供应可谓天差地别。

尽管有着重重的困难,但第九兵团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打败了美军王牌陆战1师。虽然没能达成全歼的既定目标,还是给了美军当头一棒,沉重打击了美军的信心。

长津湖战役距今已经71年,但人们始终不会忘怀。革命先烈们的战斗事迹和顽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盛世生活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和平从何而来,会永远铭记这些付出了巨大努力的英雄们。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高飞3号"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pa6nnn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