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在浙江,古镇有很多,嘉兴市西塘古镇是特别的——一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景区 Town)
主客共享,一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推开窗凭栏而眺,老人们在屋檐下悠闲地聊天,孩子们在弄堂里追逐游戏,袅袅炊烟从屋顶缓缓升起……西塘以其独有的模式告诉世人:西塘,不仅属于前来的游客,也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在开发与保护并行的20多年里,西塘始终坚持与当地原住民“共建共享”的理念,用“生活”这一世代相传的载体,保护与传承古镇的文化DNA。
在西塘,6000多名原住民依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习俗。多达25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让西塘成为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保存面积最大的古镇,并且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原住民是古镇的“魂”,用特有的烟火气,包容着人与景的共生。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曾称赞道:“西塘镇的一个发展理念——‘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个观点是很有远见的。”“从西塘古镇的发展中,我看到了变中的不变,和不变中的变,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深耕厚植,让非遗在传承里“活”下去
打莲厢、扭秧歌、调龙舞狮……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西塘古镇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每到这一天,四乡八邻的民众就会汇聚到西塘古镇,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这些仪式堪称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得到原真性保护的不仅仅是护国随粮王信俗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西塘已走出一条抢救性挖掘整理之路。在古镇,你可以听到柔和婉转的嘉善田歌,你可以亲手体验制作独特的盘扣,还能尝一口非遗传统技艺制作的八珍糕,这种文化基因的保留与传承,是对传统文化极好的活态展示和弘扬,从而更大限度地还原古镇历史信息,延续历史记忆。
以文兴业,“汉服之都”全产业链再升级
如今,在传统古典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西塘文化更多元了,当西塘汉服文化周的鼓乐声响起,一场场朝代嘉年华惊艳上演,周之隆重,汉之华美,唐之迤逦,明之端庄,将散落在浩繁古卷中的汉文化遗珠,一一串起,款款呈现,引领着游客经历千年历史的穿越……
自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以来,西塘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汉服文化周。从不足万人参与的10多项活动,发展到如今近40项活动、超10万人参与,西塘汉服文化周已经成为汉服界内的盛事,“穿汉服、游西塘”“看汉服、到西塘”已成为汉服文化与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共识。
西塘用一举一动精心呵护着汉服这一鲜明的文化符号。汉服,则一针一线,在西塘开启跨越古今的对话。标准的汉服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个月。领口左右相交,交领的右衽覆盖于左衽之上,宽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成矩以应方,代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衣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
如果说,文化上升到活动是体验的升级,那么活动上升到产业则是发展的蝶变。西塘系统谋划和推进汉服文化活动向汉服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汉服“一园、一链、一场景”发展规划,全力建设汉服全产业生态圈,集聚汉服设计研发、展览秀场、主题场馆、线上直播、商业配套等丰富业态,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汉服梦工厂”。
越来越多的人对古建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承;这里的原住民、经营户也不仅仅是景区的旁观者,更是参与者,“主人”热情地招呼从天南海北到自家做客的客人,为他们讲述更多的“西塘故事”;把西塘视为“第二故乡”的新西塘人,对这里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在这片水乡沃土落地生根……大江南北,无问西东,他们愿与西塘这个千年古镇一起生活。
(图文供稿单位: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