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

32)CCTV10,2020年5月17日约7:24,解码科技史节目:

这时候正在播出的是:认识生命元素,介绍各种维生素发现、研究的历史,其中提到维生素早期的中文名称:维他命。节目中主持人张腾岳老师说道,维他命这个名字——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有字幕、有删减)。他说错了,我建议改为:这些微量物质。

说明:请您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编、商务印书馆2012版,下同)P1351(您也可以查阅新版《辞海》等相关工具书)可见,微量元素,指生物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但需求量很少的元素,如硼、砷、锰、铜、钴、钼等元素。大家可见,“微量元素”是一个专用说法,只有这一个解释、不可乱用。至于“物质”一词,泛指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化学元素、还有各种化合物(这不应该说成化学元素)等,大家都明白、我不啰嗦。另外节目中有一点不当说法比较隐蔽、就是张老师说的“这种”,其实人体需要的不论是微量元素、还是维生素都不是一种,而是一批、也可以说是这些。

附:CCTV、BTV其他错误(或者叫不规范)4则(一二七)

1)CCTV国家地理频道,2013年11月22日约17:41,远方的家节目:

这时候播出的是:百山百川行(第3集)横断山,说的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怒族居民的事。节目中摄制组车队路遇一名怒族少年张某,画外音老师说他当时15岁,正在上初中三年级。过了一会儿为了给摄制组带路,少年居然从家里骑来一辆两轮摩托车(不是轻便摩托车)。大家从屏幕上看到该车没有牌照、少年也没有戴头盔(只戴了一顶小布帽子)。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名只有15岁的未成年人肯定没有机动车驾驶证(俗称“车本”,我国相关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才有资格申领车本),摄制组居然就让他骑着摩托车在越野车前边带路,镜头中显示的路况正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汽车走在上边蹦蹦跳跳、十分危险,更不要说那辆小小的摩托车了。

虽然现在很多媒体都说如今有人法制意识淡漠,但是笔者还是头一次看到*家级主流媒体的相关记者、编导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显示自己法制意识淡漠。更何况与摄制组同行的至少有两位汽车驾驶员,他们应该对于道路交通法规耳熟能详、居然也对此违法事实见怪不怪。我想这件事肯定会在少年张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旦张某在同学中间宣扬此事,我估计那个地方的摩托车销售量可能会产生一个小高峰,当然也可能会产生违反道路交通法规事件和交通事故伤亡数量的小高峰。

笔者拙见,几十年前流行的一句话用到这里比较合适,那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是在*家级主流媒体上的“榜样”。恕笔者冒昧、根据这件事情我建议CCTV相关领导近期应该在有关摄制组内进行一次遵纪守法教育活动,将来应该在全体记者、编辑中进行全面普法教育,以避免再出现类似问题。

2)CCTV1,2013年12月1日约12:25,新闻节目:

节目中间插播了一段广告,叫做“大型太极功夫秀《梦幻武当》十月一日隆重上演·湖北欢迎您”(有字幕)。与此同时图像中显示一群人、包括有几名外国人在打太极拳。这里的字幕写错了、起码是不妥当,因为节目中没有说明是2013年十月一日(已经过去两个月)、还是2014年十月一日(再过十个月),搞得我等观众莫名其妙、云里雾中。我估计这份广告费是白花了,我建议以后类似情况应该补上相关日期。

3)BTV卫视频道,2014年8月4日约7:15,北京您早节目:

节目中正在报道云南省鲁甸县发生**一事。这时候男主持人说道,专家认为这是一次****,与日前发生的“新*”日喀则市吉隆县**没有太大关系(无字幕、大意如此)。他说错了,应该改为:西*。

这个就不用说明了吧?很明显日喀则市吉隆县属于西*、不属于新*。其实主持人错过了一次纠错机会,就是屏幕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一张报纸,上边的小字写的正确:西*日喀则市吉隆县**。我估计相关编导和那位男主持人可能认为,新*、西*同属于我国西部“那遥远的地方”,地理概念上都差不多、马马虎虎就可以了。

4)CCTV1,2019年2月26日约12:41,今日说法节目:

这时候正在播出的是:追踪从未停止(上)。节目中主持人路一鸣先生说道,1998年9月2号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市的案件(有字幕)。他说错了,我建议改为:伊克昭盟,如果考虑到后边还有“震惊全市”的说法,也可以改为:伊克昭盟东胜市,或者改为:伊克昭盟东胜市、即现在的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我发现因为这个节目分为上、中、下三集在连续三天分别播出,所以这个错误多次出现、持续三天。

说明:请您登录《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网站》可见,1949年后这块土地很长时间称为:伊克昭盟。到2001年,经*务*批准,伊克昭盟改名为:鄂尔多斯市(改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属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带),与此同时其下辖的东胜市改为:东胜区。我相信他们的政府网站不会把自己地区的历史沿革搞错,也就是说,上述节目中说的“1998年”时这块土地不能称为鄂尔多斯市。

谢谢您的关注,希望您能喜欢,请您给我点一个三联。

纪录片《无穷之路》

(观察者网讯)“欧洲的脱贫方法是,若你的工资少于最低工资,便去社会福利部领取补助金,中国的脱贫工程是更加完整的一套计划,带领民众走出贫穷,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这是一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参考。”

在昨晚(6日)播出的TVB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中,广西乍洞村扶贫干部的“洋助理”Nico如此描述他眼中中国扶贫的不同。

昨天播出的这一集也是《无穷之路》的最后一集,谈及本次拍摄过程中的感受,主持人陈贝儿如此表示,"我事前真的没有预料到,在扶贫如此大的国家政策下,目睹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悬崖村遇到的小伙很高兴地说,现在终于不用走2000多级天梯了,天敌变成楼梯了……这次旅程我们探访了很多贫困人口,我看到他们脸上都是很快乐、很满足的笑容。”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无穷之路》 共12集,此前,陈贝儿已经“带领”观众细致地看到了各种脱贫故事,在昨晚播出的最后一集中,摄制组来到了河池市刘三姐镇乍洞村。

乍洞村处于大石山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可耕种的土地十分稀少。于此同时,由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乍洞村的交通状况堪忧,2016年,屯和屯之间几乎没有像样的道路,全村182户中,有101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到了2020年,这里已经顺利实现脱贫。

今年3月,乍洞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名“特别”人物经央视报道后曾引发热议,他就是驻村干部谢万举得力的“洋助理”——来自卢森堡的Nico,Nico原本是卢森堡的一名警察,从2018年开始成为了广西乍洞村脱贫攻坚战的志愿者。

面对央视的镜头,Nico曾呼吁全球各地人来中国看看,“西方人普遍有一种印象,中国都是大都市,中国特别富有。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说,中国人民非常贫穷,**才拥有一切。我说来吧,来看看**为贫困人民付出了多少,亲眼看一看,你就会明白。”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本次,陈贝儿也见到了谢万举和Nico。

谈及靠前次到乍洞村的情景,谢万举和Nico都记忆犹新。谢万举记得,靠前次走到群众家去,他们住的是矮小的泥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看他们穿的衣服,好像都10几天没有洗一样,生活、生产都是靠肩挑、马驮,“看到他们的生活,才让我更加努力,要改变他们的现状。”

Nico来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卢森堡大公国,他说,“(当时有人)告诉我**有一个扶贫工程,我不懂什么是贫困,但当我走进村民的泥房,我看到了。”当主持人追问其看到了什么时,他说“Nothing(什么都没有)”。

乍洞村原本种植玉米等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谢万举记得“(大家)种的玉米都不够山上的猴子吃”,后来决定带领大家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百香果,经历两年的耕耘,2018年,百香果终于有了收成,就是在这一年,“最佳拍档”走到了一起。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河池市人民政协官网也发布过两人合作的动人故事: 从2018年到2020年的两年间,谢万举与Nico一起走访贫困户、帮助村民采收成熟的农产品,干得有模有样,完全融入了乍洞村群众的生活中。Nico发现当地村民还在使用镰刀割草、铁锹挖坑,还自掏腰包1.2万元购买割草机、钻孔机。

面对TVB的镜头,谢万举还讲述了两人更为艰辛的一段合作经历。乍洞村100多户分布在14个屯居住,屯与屯之间没有路,国家给这里的人提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但总有一些人不愿意搬走,而他们只能通过挑着农产品走7、8里路出村售卖的方式来维持日常生活。

在这几个屯之间修路,初步估计要花费40万。谢万举和Nico二人就去参加那种“公益跑”赚钱,加上民众自筹,Nico的家人也捐了钱,终于筹够了钱。后来,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一度自己上手徒手修路……

回忆这段经历,谢万举只是说,“想要给剩下的村民‘杀’出一条血路”。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陈贝儿透露,自己来到这里之前也听过Nico的故事,“起初听他们说,这里有一个外国人在扶贫的时候,以为是剧情,来到这里认识了Nico之后,有一天遇到大雨,(摄制组)大家都在想着如何保护器材,Nico说,‘不知道婆婆的菜怎么样了’,当时,能感受到他是真心为村民担心,这一点事令人感动。”

为什么会选择广西来扶贫呢?Nico直言,中国的脱贫工程是更加完整的一套计划,带领民众走出贫穷,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未来,这是一种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参考。他同时表示,这里给了他很大的满足感,让他很快乐。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从无路到有路、从种植玉米到种植百香果并非乍洞村脱贫攻坚的全貌,摄制组还带领大家了解了这里养殖业的变化,谢万举在带领大家搞完农业后,也带领大家搞起了牧场——养牛,这种方式又帮助了几十户人脱贫。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留在村里的养蚕户介绍,“以前养蚕都得挑出去卖,现在有了路,他们可以进来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乍洞村顺利脱贫。

讲述到这里,乍洞村的故事讲完了,纪录片拍摄的时候,谢万举正好要调离乍洞村,回到县城工作,当主持人陈贝儿再次问及其几年间的感受时,他不禁眼睛红了,“这片土地花费了我太多太多的经历”,而他觉得唯一的亏欠是自己的孩子。

当谢万举说完这些话,镜头一转,是这样一段话,“精准扶贫8年,全国有300多万像谢万举这样的扶贫书记,驻村路上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血汗,有些甚至还付上了生命,据统计,全国有1800位扶贫干部、书记,因为天灾、意外或者劳疾死亡。”

配合着这句话,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只身走向贫困地区的画面,他们步履不停,从未放弃。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在这些的画面中,《无穷之路》收官,谈及拍摄过程中的感受,陈贝儿表示,“我事前真的没有预料到,在扶贫如此大的国家政策下,目睹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在悬崖村遇到的小伙很高兴地说,现在终于不用走2000多级天梯了,天敌变成楼梯了,四层便可以了,他还说,以前上学走山路要走3、4个小时,现在女儿走三四分钟到村口便可以上学了,这次旅程我们探访了很多少数民族,很多贫困人口,我看到他们现在脸上都是很快乐、很满足的笑容。”

纪录片《百山百川行》第5集横断山(纪录片《无穷之路》)

此前,陈贝儿曾表示,自己未来想带自己的朋友组一个“无穷之旅旅行团”,来内地旅游,她也希望香港观众看完节目后能亲身去探寻,这条“无穷之路”应该由港人自己去感受和认识。

本文系观察者网*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九寻笑"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ske67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