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作者:杜学文(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文学的细节是什么?似乎是一个不太好说的概念,文学理论家也没有给出一个十分准确的定义。但这并不等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细节。细节,是一种无所不在、无人不知的现象。但这么说也不太准确,也不够严谨。很多作品表现出对细节的疏忽,让人无法领略到细节的魅力。这种现象是比较突出的。
细节,有时在铺天盖地的语言铺陈中被淹没了。有的人可能更注重情节的叙述,满足于讲一个故事;有的人喜欢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满足于描写内心感知到的情绪;也有人注重辞藻的堆砌,以为语言的艺术就是对语言的炫耀。总之,他们不长于描写人物的个性和社会性,不注重细节的营造、刻画,没有为读者提供阅读中最吸引人的“点”——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或者一个隐喻、一种意象。我们并不是强调所有的创作必须有细节,而是说,在创作中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的同名连环画。贺友直绘
1.细节不仅存在于叙述性文体,也大量地存在于抒情性文体、议论性文体中
叙述类作品长于情节的铺陈,需要大量的细节来充实和支撑,对细节的要求更为突出。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他文体就不需要细节,或者排斥细节。在抒情性文体中,比如诗歌,细节同样大量存在。不过,这种存在并不是将细节融入情节之中,而是把细节作为抒情的手段。中国诗歌非常注重“意象”的创造与运用。这些意象有很多是具有细节意味的表达,不妨称之为“意象性细节”。比如屈原的诗歌就创造了大量的细节来抒情。《离骚》中存在大量的细节性描写,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通过带有动作意味的细节,来表达诗人的人格追求。
李白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在他的诗歌中也有大量的意象性细节。比如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就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前一句是外在性描写,写的是一种行为或动作;后一句是内在性描写,准确地表现诗人的心志情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只有四句,意境却触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诗人勒克莱齐奥。他非常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推崇唐诗,著有《唐诗之路》。他说,那个时候在西方世界,公众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关注环境问题。高山属于风景,引得不少勇敢之人去攀登。但在这首诗中,山是一个静穆、庄严、令人尊敬的场所。这与他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因为他与他的文化已经习惯关注动感,习惯了欲望和激情,情感往往转瞬即逝。而在李白这里,这种属于中国的描写就跟他们完全不同。山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冲和”,一种“内心的平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坐下来,默默地看山,甚至不需要一座专门供人崇敬的山”。勒克莱齐奥说,他读到这首诗后立即起身,去附近寻找一座山来体验李白创造的意境,要使自己完全地与山融为一体。这首诗之所以强烈地触动了勒克莱齐奥,想必与其中那种意象性的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
议论性的作品中也有很多细节描写。这些描写使概念性的表达在形象性描写中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强化了“论”的说服力。比如《过秦论》,当然是典型的“论”著了。贾谊写道:“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前两句是一种陈述,说明一种背景。后两句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效应。但作者并不是单纯用概念性话语来表达,而是用细节性话语来说明。实际上这种表达与中国古典思维和文字表达方式是一致的,就是善于使用具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概念。
由此来看,细节不仅存在于叙述性文体,也大量地存在于抒情性文体、议论性文体,以及其他文体之中。这虽然也体现了中国审美的某种特色,但更重要的是细节会让描写生动起来,使作品的品格发生积极的**。这样的话,我们说细节无处不在也确实不是一种夸张。区别只是不同人的写作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不同罢了。
2.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
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它会使作品更丰富、更生动、更具有典型性与启迪意义,从而也可能会因为细节经典使作品具有走向经典的可能。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情节、人物,但会因一个典型细节而记住作品。
细节的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鲜活。这也是人们对细节意义的普遍性认知。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与他善于捕捉并使用细节分不开。比如他笔下的二诸葛、三仙姑、小腿疼、吃不饱,以及小二黑、小芹、李有才等都是中国文学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细节在某种条件下也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结构。或者说,作者会设计一种类似于“中枢”意义的细节,并围绕这一细节来展开作品。徐怀中的《牵风记》就是一部这样的小说。虽然小说描写的是从**战争到解*战争数年间的军旅生活,可以简单地归之于“**历史题材”,但书中基本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作品一开始就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汪可逾参加八路军,不过她带来的不是枪,而是一把宋代的古琴;她说的话也不是如何打仗的“军事”,而是类似于“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之类的“琴事”;她弹的也不是《十面埋伏》《秦王破阵乐》之类的曲子,而是用一个“空弦音”开场,演奏了《高山流水》。这把琴,在叙述中或者被携带,或者被埋藏,或者被丢失,或者又被失而复得,贯穿了整部小说。而那个被汪可逾弹拨的“空弦音”,就成为一种象征。空弦,源于无箭之弓,象征箭之迅疾、凌厉。陆游有诗曰:“空弦可落雁,此事盖自昔。”苏轼也曾说:“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就是说箭手非常厉害,以至于只举一下“空弦”之弓,就能把天上飞着的大雁射下来。而古琴中的空弦则是指只用右手指弹弦,左手并不用去相应的弦上按压,就能形成一种“太古之声”,也就是说,形成一种“不按之音”,类似于“无箭之弓”的效果。这应该是更高级的音乐。这种细节的设计实际上正暗合了小说表达的**胜利的必然性,是对历史必然趋势的一种更具深刻性的表达。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也设计了颇具深意的细节。一位热爱孩子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持要为孩子们上好最后一节课。他给孩子们讲的是牛顿定律。尽管孩子们对这些定律并不理解,但仍然在老师的坚持下大声背诵。而恰在此时,在浩瀚遥远的宇宙中,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将来临。碳基联邦将要把银河系中那些没有文明迹象的星球清理。当它们在遥远无际的太空向地球文明提问、进行测试时,收到了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信号。碳基联邦确定在地球上存在着高级的文明,并由此改变了推送奇点炸弹的轨迹,拯救了太阳系与地球。这里,乡村教师为了自己的职责让孩子们背诵牛顿定律的细节是整个小说结构的重心。尽管地球上的人类与宇宙中的碳基联邦毫无关系,谁也不知道谁。但这种“宇宙巧合”的细节使二者发生了奇异的联系,进而产生了拯救太阳系的功用。
在很多情况下,细节会改变作品的艺术境界,使作品的品格发生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衡量的标准就在于对细节的使用是否合适。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细节的出现对作品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等形成某种暗示或隐喻。比如茅盾的《子夜》,一开始就描写吴荪甫把乡下的老父亲接到上海。这里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吴老爷子从传统的乡下进入当时颇为现代的上海,立刻就晕了过去。这个细节充满了象征意味,隐喻当时的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像吴老爷子一样的命运。
在长篇小说《本巴》中,刘亮程展现出奇特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小说描写江格尔王与他的勇士们宴饮祝福。每个人端起酒碗都要说祝福的话,大家纷纷把祝福献给草原上的各色草木,“这一天,本巴草原的所有草木,都被醉醺醺地赞颂了一遍,得了赞颂的草木都陶醉了,在微风中摇摇晃晃,你推我搡,瞬间把赞美的消息传到远方”。草木在风中当然要摇晃,但刘亮程把这种“摇晃”写成是它们受到赞美之后的陶醉。这种描写把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统一起来,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艺术效果,使作品灵动起来,实现作者常说的“把地上的事往天上写”的意境。
细节使作品变得血肉饱满、气韵生动,具有真实的力量和超越真实的灵动性。那些语言、意象、情境、形象,以及附着其中的情感、价值观,从作品创造的坚实的大地中升腾飞扬。
3.笔下要有好细节,作家必须拥有艺术的敏感度、生活的熟悉度和表达的准确度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作家都重视细节描写,但长于细节描写的作家一定是优秀的。他们具有营造细节的天赋、才华,以及准确运用细节提升作品品格的卓越能力。
作家要有艺术的敏感度。就是说作家对万物所蕴含的艺术可能性要有敏锐的鉴别力、感受力。面对同样的现象,数学家会关注其数量的意义,经济学家会关注其利润与投入产出,而文学家会见景生情、借景抒情,从本来没有生命意义的存在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杜甫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虽然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写,在诗人笔下却注入了艺术的体察,表现出生命与自然之间的某种互在关系。如果作家没有这种敏锐性,对万事万物持冷漠、麻木、僵硬的态度,就难以发现艺术的细节。
作家要有对生活的熟悉度。不熟悉、不了解生活,不知道人们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就难以表现出活色生香、充满人间气息的生活诗篇。而细节正隐藏在这样的生活中。赵树理善于表现北方农村的生活,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与他在创作中营造丰富、生动的细节大有关系。正因为他了解自己描写的人物之心理、思想、伦理、习惯,才能驾轻就熟地把人物的各种反应、选择、行为准确地表现出来。庄子有“庖丁解牛”之说。庖丁之所以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就是因为在多年努力中掌握了牛之躯体的天然结构,能够按照其本来的状态去分解。细节的营造也是同样的。如果不熟悉相应的生活,就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就不会有“神欲行”的状态。细节可能是作家捻断数根须后创造的,但较好的状态是在熟悉描写对象之后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作家要有表达的准确度。有的人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喜欢描写细节,但可能这些细节或者冗杂多余,或者与作品需要的艺术情境不符,或者张冠李戴,与人物的性格、精神品格相悖。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是不妥的,甚至是失败的。细节的重要性必须体现在细节的准确性中。细节的准确度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之外,还要体现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的、文化的与伦理的……只有准确的细节才能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使作品的品格得到升华,艺术的魅力得到强化。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3日 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