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官微的微博是什么(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姜文电影官微的微博是什么

6月17日,“2018年微博电影之夜”在上海电影节的第二天举办,彭于晏、周冬雨分获最佳男女演员;张艺谋获最具影响力导演;姜文夺得最受期待年度导演。

姜文是黑马哥特别喜欢的导演和演员,他平常比较低调,几乎很少参加活动。而在微博电影之夜上,姜文不但现身,而且还即兴进行了一场脱口秀。为什么会这样呢?了解他目前工作动向的人应该知道,沉寂一段时间的姜文在7月份将会有一部名为《邪不压正》的电影上映。而微博作为电影营销的重要阵地,也是姜文《邪不压正》电影营销的最重要的平台,姜文肯定不会放过在微博之夜上推广自己电影的机会。

就连站着挣钱的姜文都来到微博电影之夜的舞台,可见微博电影之夜和微博在电影营销的重要性。除了姜文以外,张艺谋、彭于晏、周冬雨、李易峰、刘嘉玲、李冰冰等众多导演、明星和主创团队都现身微博电影之夜,可见片方在影片宣发、口碑塑造方面对微博的认同。而微博带给电影的价值也是多维度的,在黑马哥看来,在电影的营销链条中,微博可以在以下三个环节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粉丝运维和积累社交资产

前几天去北京交通台做嘉宾,期间谈到电影评分的问题,一个90后主持人的回答让我很意外。我问她在哪里了解电影的口碑,我以为她会说豆瓣,谁知道她不假思索地就说是“微博”。

看来,现在对于90后或者95后等年轻一代而言,微博已经成为他们了解电影口碑、与电影明星互动最重要的平台。《2017年度微博电影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7年微博上电影兴趣人群达到1.87亿,电影官方账号达到297个,发布博文超过12万条,阅读量超过266亿。视频播放量超过48亿。几乎100%在国内上映的电影,都开设了官方微博。

这组数据足以证明,微博已经是国内最重要的电影兴趣社区。尽管微博一直以来都是以综合性平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因此大家很容易忽略它在垂直领域的影响力,但对于从业者来讲,微博确实一块不能忽视的阵地。尤其是官方微博,可以说是电影营销的“桥头堡”。

通过官微的运营,既可以积累影片的“铁杆粉丝”,沉淀影片的社交媒体资产。同时,又可以在电影上映的时候,通过聚合导演、明星和主创人员的微博的内容,成为电影口碑“蓄水池”和“发动机”,以至于在电影档期内把电影的口碑和话题引爆。

二、电影宣发和全媒体矩阵推广

这几年,微博电影的运营还有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根据电影宣发的要求,开发出一系列电影营销的配套产品。这样的话,微博已经不只是聚合电影导演和明星的平台,不只是电影话题和口碑的集散地,还是直接可以拉动票房的电影营销平台。

从电影营销的闭环来看,以官方微博作为信息分发的核心阵地,电影话题、信息聚合页、信息流和主题页曝光,再到用户购票、观影后点评等,从营销、购票到口碑,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近两年,80%以上票房过亿的影片,都会在微博上投放广告。这也反映出片方对微博营销的重视。

从广告的表现形式来说,无非曝光类和效果类两种,这在各大平台上都相差无几。不过微博本身广告产品的体系比较丰富,比如信息流类的粉丝通、品牌速递,曝光类的开机报头、发现页、内容类的热搜榜、热门微博、热门话题等。而且微博的内容形式也比较丰富,以文章、话题、问答等不同方式展示给受众。

比如《勇敢者游戏》上映前夕,“巨石”强森在微博上通过微博问答的方式与网友互动,回答了网友的16个问题。这场微博问答引起了网友和电影博主对《勇敢者游戏》的广泛讨论,提升了电影在中国影迷心中的影响力。再比如《复仇者联盟3》上映前夕,漫威在微博发起了“漫威小舞蹈”微博故事活动,以“复联”音乐为背景号召网友用肢体语言表现心中的超级英雄,“小蜘蛛”荷兰弟也在上映前夕加入其中,在中国参加活动时频频发布微博故事分享中国行的感受,吸引粉丝关注。

微博的全媒体形态,也推动了电影营销方式的升级。传统的电影营销,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海报和官方预告片的发布。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预告片这种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2018年上半年,超过50部院线电影在微博做了系列短视频策划。《红海行动》和《捉妖记》的系列短视频,在影片上映期间的播放量超过2500万,《复仇者联盟3》的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超过3000万。《黑豹》北美首映当日更是在微博对红毯进行直播,大量短视频在微博进行二次传播。最终#漫威电影黑豹#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制造影片映前热度一大峰值。

三、电影口碑塑造

跟其他平台不同,微博上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聚合了大量微博大V和KOL。黑马哥有一个朋友叫@木易movie ,他在微博上积累了105万粉丝,经常在微博上发布一些评论和博文,评论时下最热门的电影。正是由于成千上万个@木易movie 的存在,这些微博大V和达人,共同构筑了微博的口碑和评分体系。

据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7年微博上电影点评博文的阅读量达299亿。微博点评打分的特色在于跨领域、综合性,既有反映普通观众对影片看法的“大众评分”,也有从专业角度进行评分的“大V推荐度”。而且与其他电影社区主要以电影发烧友为主不同,微博大V所处的领域更多元化,不仅有电影业内人士、影评人和专业电影自媒体,更有大量来自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目前微博上已经有近200位来自21个领域的大V点评过440多部电影,其中军事大V对《红海行动》的点评、时尚大V对《敦刻尔克》中服饰的点评,都使电影的评价体系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大V有自己的社交影响力,对粉丝的消费行为更具引导力。因此,微博热度往往对票房有更直接的影响。统计数据显示,影片的微博热议度与票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2017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有七部上映当月排在微博热议月榜靠前。2018年截止到目前票房排名前四的影片,在上映当月都进入了微博热议月榜的前三。

在过去的2017年,在微博上还出现一种“口碑逆袭”的独特现象。这说明,一部电影在微博上的口碑,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去看口碑好的电影,为好影片“锦上添花”。同时,还能够让本来排片不多的电影,因为微博口碑的影响而增加拍片,票房实现逆袭。比如,《摔跤吧!爸爸》在首日拍片的时候,只有13.3%,后来因为口碑爆棚,拍片峰值*高达到了31.3%。而像电影《二十二》、《无问西东》、《芳华》、《寻梦环游记》、《前任3:再见前任》,也都因为微博口碑,而实现了票房逆袭。

在黑马哥看来,从2018微博电影之夜的盛况来看,微博在电影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现在微博不仅是电影人和片方运维粉丝和沉淀社交资产的平台,也是电影的话题和口碑聚合平台,还是电影营销最重要的阵地。就连“站着挣钱”的姜文都来微博电影之夜推广自己的电影了,微博对于电影人和营销的作用可见一斑!

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姜文电影官微的微博是什么(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鬼子来了》没有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直接送到戛纳参赛,被定为违规操作,再加上另一层最根本的原因,历史立场不正,《鬼子来了》被禁止公映。坊间还在传,姜文本人也受到了五年内不能担任导演的行政处罚。

被禁的消息甚至传回了《鬼子来了》的拍摄地,潘家口水库。一个当地男孩洞悉一切,他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姜文没有经过审查,就把电影拿去了外国,还获了奖,所以他们禁了这部电影。」男孩没看过成片,但他说他知道电影被禁的原因,「农民们没有反抗。电影里没有红军,也没有游击队。」

姜文电影官微的微博是什么(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转机到来之时,姜文已经五六年没当过导演了。那是在一个国际电影节上,姜文遇到一位国内管电影的领导,二人进行了一组效率很高的对话:

领导:姜文你怎么不拍东西了?

姜文:让我拍吗?

领导:谁说不让你拍了?谁能拦得住你姜文拍电影啊?你姜文拍电影肯定有市场,应该抓住机遇。

回国后,姜文就拉起队伍,成立了一个叫「不亦乐乎」的工作室。没导戏的这些年,一直有人在给他递小说和剧本。2004年秋天,一个朋友给姜文推荐一个短篇小说,女作家叶弥写的《天鹅绒》。

那阵子,姜文也弄了几个别的剧本,想到一些精彩的东西,但没头绪,一团乱,《天鹅绒》一来,一下就撞顺了,构思都连起来了。

2005年,分居多年的妻子桑德琳回国和姜文协议离婚。同年,姜文和周韵注册结婚。

离婚又结婚这一年,姜文开始筹拍《天鹅绒》,电影起名《太阳照常升起》。姜文从《鬼子来了》开始,尝试了编剧组的创作方式,尝到甜头后,《太阳照常升起》继续编剧组。姜文找来过士行和述平跟他一起写。

姜文电影官微的微博是什么(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剧本的雏形,是姜文口述的,但姜文口述的不是文字,是影像。姜文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最能贯彻《太阳》的内核:「如果是文字语言能够表达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拍成电影了。」

姜文喜欢召集一群人来开剧本讨论会,他自己主持会议。有参与过的人表示,想真正了解姜文,就得参加他的剧本讨论会,他的天才、自信、意志和标准、世界观和方**都在里头。一个夏天下来,胜读三十年书。

聊剧本时,姜文还喜欢找人朗读,那年夏天很热,不亦乐乎工作室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姜文喜欢自称宫里。

宫里有座小假山,一帮人跑到山上,夜里没有灯,打着手电筒,一起读剧本,气氛像剧本一样浪漫。《太阳》由四个故事组成,四个故事既彼此*,又闪烁交错。剧本一遍遍地改,最终,改了27稿,姜文才心满意足。这次的剧本,姜文没有把所有故事都讲出来:

我觉得好的作品,都是会引起人们想象的,想象得越丰富,越有意思,大家并不期待着说你告诉我,一二三四五六,完了,这不叫作品。

姜文喜欢往电影里藏彩蛋,有的容易找到,有的打死也发现不了。他最爱的一个彩蛋是《红色娘子军》。《太阳》里有,《阳灿》里也有。其他电影里没有是因为年代不对。他自己说,将来他所有(年代合适)电影里,都要有《红色娘子军》。

姜文电影官微的微博是什么(姜文不亦乐乎工作室)

建组阶段,有一些人哭着喊着要进姜文的组,有一个人是写了一首屈原体的诗发给姜文,才得以成全。

2005年秋天,《太阳照常升起》正式开机,第二年春天在云南拍完了九成戏分。为了等新*秋天的景,剧组停了几个月。

8月底,姜文和周韵的靠前个儿子出生了,取名姜太郎。电影里最后那场小孩儿出生在铁轨的戏,用的就是姜太郎。这也是周韵靠前次演姜文的电影。关机那夜,姜文带着大家高唱《国际歌》,从没这么高兴过。

这次的投资,依然动荡。王朔给姜文介绍了太合影视的董事局主席王伟做投资人,太合投3000万。但后来太合发现,花完1800万,电影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太合决定撤资。姜文的导演和演员片酬都没要,还开始往里搭钱,搭光了自己的钱以后又找姜武借了七八百万,周韵也出了400多万。还是不够。

最终,焦雄屏找来英皇的杨受成和利雅博,杨受成愿意投《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提前告诉他,大哥,这部可能不赚钱,因为这不是个商业片。杨受成说,没事儿,我是一个要脸的人,我不在乎钱。英皇的钱进来以后,一举完成影片。最终全下来,一共花了1000万美金。

钱不够花,是因为姜文更会花了。《太阳照常升起》剧组动用了几百只飞禽走兽,姜文觉着其中很多毛色质感都不对,都给改了,重新上色。姜文还从千里之外运来了300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和数十吨鹅卵石和红土。

任何一个环节,姜文要的都是极致。电影里有一个重要道具,鱼鞋。姜文要求,「拍摄要有透视效果,鱼眼要有神,像活的」。

为了达到姜文的标准,服装组四处辗转奔波,前后用了近一百个人工。鞋底是请云南剑川的能工巧匠纳的,鞋面用了贵州水族的马尾绣,鱼眼是请大理的刺绣师绣的,最终,合众匠之力,打造出了十三双巧夺天工的鱼鞋。

姜文和各工种的合作都能过得去,唯独配乐不行,他自己聊过这事儿:

我脑子里老有音乐,有时候能唱出来,有时候唱不出来,这就是我跟作曲特别难合作的一点,这段儿画面出来,我脑子里已经有一段曲儿了,我等他那个曲儿跟我这个怎么对上,对不上就特别搓火。

姜文拍完画面后,找了久石让来配乐。样片送到日本,很快,久石让做完了一稿,返回北京。姜文不满意,飞到日本和久石让面聊。久石让弹钢琴时习惯抽烟,二人在录音棚里发生争执,僵持不下,久石让怒扔烟头,摔门而去。那天,久石让扔了两次烟头,走了三次。

争执的原因不复杂,送样片前,姜文按自己的感觉,找了几段莫扎特,已经贴到了样片上,让久石让就按这个感觉走,还要比莫扎特更好一点。久石让很不高兴,没这么玩过。中间人一直在劝架,走了三次,劝回来三次。久石让厉声质问:「你告诉我音乐史上有几个莫扎特?」

最终,《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在扔甩磕绊中完成了,姜文非常满意,觉得真比莫扎特,还好一点。

电影全部做完以后,姜文送了审。这次很顺利。2007年9月,姜文带《太阳照常升起》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赛前办了个壮行会,姜文意气风发,在台上还引了句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吾本天上人"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bgWV6B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