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关注我哦~
作者:青衣
徐志摩的名字,一定是近代“多情才子”的代名词。
他的朋友梁实秋的评价是,他从不出口伤人,也从不冷落任何人。
当然,朋友的评语,自然带着一种偏爱。
在其他人眼里 他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从他的三段感情中一一剖析。
从林徽因的角度讲,徐志摩是无可替代的多情才子,可谓是浪漫到极致的人。
在陆小曼的眼里,徐志摩是热烈的风,是浪漫的情人,是一往情深而不能自已的存在。
从发妻张幼仪的角度看,梁实秋笔下那个温文尔雅的君子不见了,他留给张幼仪的除了伤害,还是伤害。
然而,徐志摩最念念不忘的人是林徽因,让他爱恨交织的当属陆小曼,最使他鄙弃的是张幼仪,那么,三段感情中谁是最爱他的人呢?
我们细细分析一番。
爱得越深,输得越惨
徐志摩自幼以聪慧闻名,不仅长相清俊,又有家境富裕的加持,上高中时就被张幼仪的哥哥看中,提亲的那一年,张幼仪年仅13岁。
徐家世代经商,富庶一方,而张家也毫不逊色,也是巨富,两家可称得上门当户对。
可是徐志摩看过张幼仪的照片后,给出不屑的评语,满心的鄙夷藏都藏不住。
然而父命难为,最终他们在双方家长的促成下,于1915年成婚,那一年徐志摩18岁,张幼仪只有15岁。
他们的婚姻,怎么看都是一种美满的结合,然而事实并非家人所期待的那样。
婚后半年,徐志摩北上求学拜梁启超为师,后又辗转到国外求学,在西方自由思想的熏陶下,他倍感包办婚姻的苦恼。
尤其是在遇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徽因后,浪漫情怀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他决定砸碎身上的婚姻枷锁,追求自由的爱情。
已经身怀二胎的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下与丈夫团聚,可是等来的却是徐志摩冷冰冰的离婚协议书。
于是,徐志摩在此种情况下留下那句名言:“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 自由之偿还自由。”
他不顾死活逼迫张幼仪打胎,急不可待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林徽因马上就要回国了,他要尽快离婚脱单,向林徽因求婚。
徐志摩从未想过,此刻张幼仪的心是怎样锥心般的疼痛。
张幼仪没有哭,也没有闹,而是安静地签下离婚协议,并祝愿他能找到一个心仪的太太。
张幼仪本该有满腔的恨,可她离婚后,依然用爱来周全徐志摩的家人。
她尽了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仍嫌自己做得不够,她的理由只有一个,为了儿子,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她放不下心中的爱情。
或许,我们今天看来会笑她傻,会问她:值得吗?
然而真正的爱,从来都是毫无理由,不问值不值得。
除了无怨无悔地默默付出,远远祝他幸福之外,不求任何回报,甘愿对爱的那个人好到极致。
这样的爱是世上的稀世珍品,有幸遇到,需倍加珍惜。
可惜很多人不懂,正如徐志摩,他从来都没有珍惜过。
爱而不得,遗憾终生
当徐志摩兴冲冲拿着离婚协议,打算向林徽因求婚时,不料她已在父亲的陪同下回上海去了,而且是不辞而别。
徐志摩对英国康桥的分外留恋,始终跟林徽因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有关。
1921年,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只有18岁,在父亲的客厅里认识了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的徐志摩。
他们都被对方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曾经有无数封书信往来。
她也曾一度被多情才子的热烈打动过心扉,但她的爱情始终关在理智的栅栏之内。
因为她曾经目睹过母亲备受父亲冷落的婚姻,知道嫁错人的可怕,因此她的感情始终是冷静而理智的。
归国后的林徽因在家人的安排下,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谈起了恋爱。
徐志摩因为热烈的爱恋,留下了无数诗篇,最着名的诗句大多都是此刻写下的。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爱而不得,而此刻的徐志摩深深体会了这种痛苦。
曾看过一个提问:你说,世间什么最煎熬?
回答是:徒手摘星,爱而不得。世人万千,再难遇我。
这正是徐志摩此刻的内心写照,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后,林徽因更成为他此生永不能忘怀的白月光。
然而,在林徽因的心中,他是另一番存在。
林徽因曾对家人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理智如她,智慧如她。
爱情是浪漫而热烈的,而婚姻必须是理智而智慧的,如若不然,必定会是一枚苦不堪言的苦果,正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合。
终成眷属,因爱相杀
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时,小曼已嫁做人妇,因为丈夫王赓忙于事业,无暇陪爱妻游玩,于是委托了好友徐志摩担任护花使者。
这位浪漫的诗人,以数不胜数的花样游玩方式,让陆小曼沉醉其中。
两个年华正好的一对男女,在长久的陪伴下,互生情愫。
徐志摩忘记了小曼是朋友妻子的身份,小曼也忘记了妻子的责任,于是双双坠入爱河。
陆小曼不同于林徽因,她的生活太顺遂了,太任性了。
陆小曼家境富有,又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从小被捧在手心里长大。
她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想让自己受半点委屈,想要的一定要得到。
陆小曼顺利离婚,心满意足地与徐志摩举行了婚礼。
在婚礼现场,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对他们大加痛斥,尤其是希望用情不专的徐志摩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婚后,他们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婚姻,果真过得浪漫而幸福的吗?
徐志摩的母亲经常向张幼仪吐槽陆小曼的种种,言语之间满是不屑和厌恶。
陆小曼在徐家吃饭,常常才吃半碗饭,就让徐志摩把剩下的吃完。
她回房间懒得爬楼,娇滴滴地让徐志摩抱她上楼。
如此这般,家人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忍也忍了,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陆小曼居然跟一个姓翁的男人同卧在一张烟榻上,并且声称是自己在戏院里认识的男朋友。
从陆小曼的种种行为中不难判断出,她哪里是在爱徐志摩,而是更爱她自己。
她从没考虑过徐志摩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里的形象,也从没有考虑过他为了周全生活,四处打工的艰辛,更没有顾虑两个人的未来。
陆小曼的任性终止于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离开人世,她除了歇斯底里的痛哭之外,似乎任何事也做不了。
真正的爱一定是对等的,而非一方无尽地索取,而一方无止境地付出。
真正的爱里,一定有体贴的呵护,有互相关爱的真挚。
徐志摩去世时仅34岁,他对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林徽因请丈夫寻了一块徐志摩乘坐飞机的残骸,悬挂在房间内,以作凭吊。
陆小曼为徐志摩写下一幅挽联,并开始整理他的文集。
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常常同翁瑞午横卧炕榻上,沉迷于鸦片短暂的快乐中,是张幼仪每个月三百大洋救济她的生活。
张幼仪一家
张幼仪在徐志摩去世后,妥善处理他的丧事,安抚他年迈的双亲,教育他们的儿子成人,赡养他的遗孀陆小曼,为徐志摩出版诗集流传后世。
张幼仪在世时,对于徐志摩的那段婚姻始终缄默,从没有说过一句怨恨的话,也从没说过一句“我爱你”。
可是她只是一味默默付出,可是仍没有得到一星半点的回报。
爱一个人,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不管内心慌乱成什么样子,总是云淡风轻地掩埋掉内心的创痛,把爱和柔情一并呈现出来。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会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爱是温柔的,爱是豁达的,爱是善忘的,爱是一言难尽的,爱是没有理由的。
爱也是不管不顾的,爱又是那么令人心酸,那么令人荡气回肠。
END
作者:青衣,签约洞见、十点读书等各大平台,以文为马,行走天涯,见证诗和远方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