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豆瓣上有位女生,记录了自己在“不谈感情纯**”的关系里,遇到了很喜欢的男生,于是便发展成了恋人。

《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网络

而评论里,也是充满了对她找到真爱的羡慕。

而随着性观念的开放,“约炮”这个词,似乎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

2020年北师大发起调查,包括8000+多名参与者,其中有45%左右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约炮行为。

网络

但是,就像写日记的那个女生一样,很多人一开始,都“只愿意约,不愿意爱”。

那么,为什么多数人愿意接受约炮,但不愿意发展恋爱关系呢?

如果对约炮对象产生了感情,可以发展成恋人吗?

朋友可以解决的,不用浪费爱情

其实,在约炮过程当中产生的感情,不一定都是爱情。

电影《朋友也上床》,就讲诉了两个朋友之间的“约炮”故事。

《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电影《朋友也上床》

一开始,男主Dylan和女主Jamie是普通朋友,由于两个人都刚失恋,他们约定好进入一段“只有性、不谈感情”的关系。

而在约炮过程中,两个人交流逐渐变多,也更加了解对方,发现彼此相同的兴趣爱好,在失落的时相互倾诉。

渐渐地,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约炮”关系,而是成了“朋友plus”版:可以约炮的朋友。

电影《朋友也上床》

欧美文化里,用“ with ”(FWB)这个词去定义这样的“朋友”,是指 有情感连接,也有真诚的关心,但是却不是恋人的关系。

虽然国内很多人把FWB等同于“炮友”,但我更愿意称之为“友炮”。

“炮友”是一种休闲性行为(casual sex) ,是在浪漫关系以外、没有承诺、没有情感连接、甚至没有对性伴侣的熟悉度的性行为。

但是在FWB(友炮)里,两个人是有亲密感()的。

这种亲密感,把“友炮”和“炮友”区别开来,我们不会在遇到困难时,去找晚上*的炮友帮忙,却会想要寻求“友炮”的帮助。

在友炮这段关系里,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性,而是“友情”。

《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电影《朋友也上床》

而这种亲密感,也会让我们怀疑是不是爱上了对方。

但是,爱情不同,约炮时产生的亲密感,没有 排他性(exclusiveness),也就是说,在这种关系里,双方不会作出承诺,也不会拒绝和第三方发生类似关系 (Sprecher & Regan,2002)。

但是,既然已经有了情感和身体上的链接,为什么不让关系继续“升级”呢?

友炮其实是一种“轻承诺”

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似乎在推着我们走进婚姻。

到了25岁左右,亲戚一见面就问:“你怎么还没男朋友?”

好像觉得,25岁不谈恋爱、30岁不结婚,就是不正常。

这种压力,有时会让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就觉得自己“应该”进入一段关系。就连女神陈乔恩,也会为自己的婚姻所烦恼。

迫于这些文化的压力,我们在还没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之前,就冲动地对一段关系投入过多承诺。

到了年龄就去相亲,刚进入一段恋爱,就开始了解家庭、共享财产、规划结婚……

《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网络

然而,这些冲动投入的关系,很多都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

《2019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离婚率已经高达44%。许多婚姻在冲动中开始,而又在一地鸡毛里结束。

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承诺压制”(constraint commitment),因为在恋爱里作出太多承诺,包括:经济义务、共同债务、共同养的宠物、排他性等等, 都会让我们在对关系不满时,还是难以离开,迫不得已结了婚。

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亲密关系越来越慎重,他们选择“轻承诺”的形式,根据自己能接受的节奏,慢慢地对关系作出承诺。

对待婚姻,大家也从认为要“以结婚为目谈恋爱”,开始转变。认为恋爱不一定要发展成婚姻。

在日本,有近7成的年轻人认为:“不一定非要结婚”。

而近年来逐渐普遍的素炮、约炮、开放式关系、同居……都是大家在谨慎地作出一些不同的“轻”承诺,这些包括情感、身体、排他性、以及未来。

很多人都享受停留在“轻承诺”的形式。他们认为,恋爱会带来种种麻烦,而自己现在的状态,还不适合进入一段恋爱。

但是,“轻承诺”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有一部分人,把“轻承诺”当作从陌生人到恋爱关系的过渡阶段。

研究表明,有24.8%的男性、以及39.5%的女性想把“友炮”关系发展成恋爱。

“友炮”作为了解对方的方式,循序渐进,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再作出更多承诺。

炮友真的很难成为恋人?

心理学中说,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需求,而拥有一段长久的浪漫关系,也会为我们提供持续稳定的归属感。

2012年“单身美国人”调查中, 有44%的人曾将炮友变成恋爱关系。

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借用了经济学当中“投入产出比”的概念:

每一段人际交往都伴随着代价(Cost)和奖赏(Prize),代价是指维持这段关系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和情绪成本;而奖赏,可能是物质回馈,也可能是愉悦的情绪回馈。

当获得的奖赏大于付出的代价,我们会更希望保证这段关系能够稳固下来,也就更愿作出承诺。

而这种衡量的过程,可能是我们有意识地进行比较和选择,也有可能通过情绪反馈无意识地完成。

《朋友也上床》电影当中,Dylan和Jamie最初都不想要“爱情”,只是想要一个床伴。

《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电影《朋友也上床》

Jamie的母亲没有固定的男友,甚至Jamie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她没有表达过不安,但是当母亲再一次为某个陌生男人不告而别, Dylan为她提供了“庇护”——这是Jamie从未有过的“被保护”的感受。

对Dylan也一样,他内心不曾企及的痛被Jamie所抚平。

Dylan从小最崇拜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这让他既难过又难堪。但是,Jamie的鼓励让他意识到,自己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因为父亲当众出丑”。

电影《朋友也上床》

在父亲又一次发病,Dylan索性跟着父亲发疯,当众脱了裤子吃早餐。也因为这个举措,Dylan才真正走近父亲,和他谈心。

Dylan和Jamie内心隐藏的痛苦,被彼此不知不觉当中治愈。这份超出预期的治愈和美好,让彼此陷入爱河。

《朋友也上床》,你是凭实力刷到的,关系如何界定?

电影《朋友也上床》

主动承诺进入的关系,人们选择投入,是因为意识到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而不是服从于社会的压力。

因此,比起被社会所“压迫”的婚姻,这种通过自主选择并承诺进入的关系,是非常幸福的。

如何增加主动承诺?

在一些“轻承诺”的关系中,双方不是同时感受到想要这段关系升级。有时,关系的一方想要作出承诺,而另一方的态度却模凌两可。

而当伴侣的态度不确定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自我价值,增加这段感情给对方带去的奖赏,从而提高ta主动承诺的动机。

那么,我们要如何提高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高价值”呢?

(1)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英国心理学家说, 最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的怀里孤独”。

长久相处的亲密关系,依靠的都不是“腻歪在一起”,而是各自都有丰富、快乐的生活。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描写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一起回家,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卧室、书房*,只共用厨房和客厅。”

她的丈夫钟石最初也觉得奇怪,但是出于尊重,也并没有拒绝,但是很快他自己也对这样的活法“上瘾”。

每个人的生活都足够辛苦了,快乐的人才显得最具吸引力,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

你可以深爱对方,但更需要深爱自己,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ta会感受到和你的互动是有趣的、多样的。

而这样的情绪回馈,才能让你们的关系始终温暖。

(2)保持“对等的”付出

在恋爱关系中,确实存在着权力的不对等、付出的不对等。谁爱谁更多一点,其实无伤大雅。

但是,如果我们始终都是“更主动”、“付出更多一点”的那个人,那么这段关系很快就会失衡。

学者们发现,一段浪漫关系当中, 如果两个人的权力失衡(power ),那么幸福度、生活质量都会跟着下降 ( et al., 2020)。

所以,从一段关系开始的时候,就应当有自己的付出底线——可以多付出些,但是如果明显比对方多,那就有意识地冷一冷。

比如,如果ta能包容你的坏习惯,那你也可以投桃报李,对ta的怪癖也充满宽容;

但是,如果ta对你的习惯指手画脚,那么,大可不必扮演“大度”的那个人。

再比如,ta安排时间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你,那么你也不需要刻意安排两个人的共同活动。

我们常识性地付出了,但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就应该停止投入。

不断地付出,一开始会让对方感动,但是时间久了,只会让对方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会让自己“贬值”。

网络

(3)不要让对方掌控你的情绪

有时,我们会因为对方的一些行为细节,而生气或委屈。

而当我们因为ta的行为而动怒,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低权力的位置。因为对方知道我们的感受、以及我们期望ta作出的反应。

然而, 是否给予我们想要的回应,这个主动权,却掌握在了ta的手中。 也因此,我们降低了自己在这段关系里的价值感。

而避免让自己的情绪被对方的行为所影响,其实也是我们展现自己高价值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约炮、炮友、还是同居,都代表“轻承诺”现象的发展,而当亲密关系的类型变多,我们也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力。

只要一段关系是双方知情,且不伤害他人的,都值得被尊重。

而尊重“轻承诺”这种现象,不一定代表自己要参与其中,而是尊重亲密关系的多样化,以及他人的自主选择权。

只有当社会接受了多样化的亲密关系,人们才能更自由地选择。

因为,在选择伴侣这件事上, 我们从来都不需要迁就他人,而应该忠于自己的感受。

-END-

作者:竹子

图源:电影截图

*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Raintou"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VVRBC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