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签约
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新闻回顾
4月16日,由省发展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和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共同举办的“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暨首批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签约活动”在贵阳举行。
签约活动上,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解读了《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认购林业碳汇的意见(试行)》,并介绍贵州生态产品登记评估系统;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对林业碳票交易细则和交易流程,以及生态产品交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凤冈县东方红国有林场、丹寨县国有林场等首批省级林业碳票出让方与都匀市毛尖镇青山煤矿、铜仁市锦江售电有限责任公司、册亨县泰华砂石厂等认购企业和个人分别签订交易协议,完成首批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签约6单,成交碳汇量约6250吨。
以林业碳汇(碳票)资源开发和交易作为突破点,将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是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路径和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有益探索。
规范林业碳汇 盘活1.66亿亩“绿色银行”
林业碳汇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林业碳减排收益权的凭证,林业碳票是森林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进行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的“身份证”。
贵州森林面积1.66亿亩,森林覆盖率62.81%,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超15亿吨。林业碳汇项目在生态价值变现方面有独特优势,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的机遇下,通过开发林业碳汇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从过去的“卖木材”变为“卖空气”,是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创新路径,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2023年,全省各地开发林业碳票15张,完成林业碳汇银行授信5.68亿元,放款1.86亿元,实现交易金额1201万元。但受计量标准不一等因素影响,省内交易受到一定限制。
如何绿色地方林业碳票省内流通交易受限、计量标准不一等难题,真正把全省森林资源有效盘活?
近日,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经严格审查,联合签发靠前批贵州省林业碳票,开阳县、水城区、凤冈县、七星关区、江口县、都匀市、台江县、丹寨县、剑河县和册亨县等10地获得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涉及林地1.3万余亩,监测期碳减排量12.37万吨。
颁发省级林业碳票,将有力绿色地方林业碳票省内流通交易受限、计量标准不一等难题,有效盘活全省森林资源,强力助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碳汇交易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为规范全省林业碳汇项目管理,省林业局联合省发展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等单位共同推动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生态产品登记评估系统建设,制定省级林业碳票开发方法学和交易规则等,先后出台《贵州省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贵州省林业碳票登记及交易管理规则》《贵州林业碳票项目方法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还将制定贵州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管理办法,挖掘林业碳汇潜力,推动建立覆盖全省的林业碳汇项目库建设,进一步规范碳汇交易市场。
“作为市场化的林业碳汇交易工具,林业碳票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省林业局副局长傅强认为,政府要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推动区域性林业碳汇管理立法,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企业要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在“双碳”背景下切实履行*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加快推动降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参与结构性存款、碳债券、碳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为林业碳票的发行和交易提供支持。
傅强表示,全省首批林业碳票交易签约,为贵州林业进一步解放思想、革新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深化林权制度改*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和平台。贵州林业将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引领,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实现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让“两山”理念徜徉在如画山水间、奔腾在绿色产业里,凝聚“生态可持续、一起向未来”的发展力量。
五方面发力 持续拓宽“两山”**路径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优良生态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加快推动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进行系统部署。2022年1月,《*务*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支持贵州研究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积极探索,努力在拓宽“两山”**路径上出新绩。
2022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贵州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部署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等6个方面重点任务;
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并进行了试算;
在赤水、大方、江口、雷山和都匀开展的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历史机遇,2023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当前,该中心正在积极开展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
“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生态资源的作用,使其蕴含的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逐步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各方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签约活动上,省发展改*委副主任、省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彭显华表示,省发展改*委将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等部门,与各市州一道,在全社会的参与支持下,共同推进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迈上新台阶。
彭显华介绍,我省将重点推动几项工作: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监测评价机制。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编制《贵州省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和生态产品动态监测机制。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依托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展休闲旅游业和康养业,激活“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功能,实现“绿起来、富起来”,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推动全省“以竹代塑”发展。
推进权益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发林业碳汇产品,推进林业碳汇经济发展;推进水权交易改*,促进水权市场化运作;围绕自然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气候调节、水质净化、保持水土和生物多样性等调节功能,开发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完善绿色制度。创新绿色信贷抵押质押担保模式,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将生态资源的权属用于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为绿色金融资产。
提升生态产品溢价。为“绿水青山”创造更美的环境、更便捷的基础设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建好用好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打造特色品牌,提供更多更有品位的优质生态产品,使生态产品功能得到延伸拓展,在溢价中创造更多的“金山银山”。
我省安排部署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月16日,2024年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通报了去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深入分析了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根据全省多年地质灾害发灾统计,结合气象变化等因素分析,2024年地质灾害发生率仍然较高。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会议现场。
会议要求,在隐患排查方面,要坚持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已知隐患点和风险斜坡进行逐一排查,加大专业排查和动态排查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新的隐患点。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普及识灾避灾知识,动员群众主动参与隐患大排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查灾、人人报灾”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群众报灾”,重奖报灾防灾有功人员,引导广大群众从“要我防”到“我要防”。
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要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测预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提高预警能力,建立隐患“全生命周期”预警管控,推动工作关口前移,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贵阳市林业局获评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先进
记者从贵阳市林业局获悉,日前,*务*靠前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应急管理部印发《关于表彰靠前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贵阳市林业局荣获“先进集体”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林业局。
森林火灾被列为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六大灾种之一。贵阳市是推荐“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5.3%,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前列。由于其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森林火灾等风险防范压力大。为切实摸清灾害底数,贵阳市林业局科学开展评估区划,高质量完成了森林火灾风险普查。
贵阳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
在普查过程中,贵阳市林业局实施三级统筹推进机制,建立了市级指导、县级统筹、乡镇落实的普查工作体系,推进普查各环节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到位。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员进行培训,累计集中培训业务骨干400余人次,并以业务骨干带动工作人员学习实践,使所有参加普查人员都能熟练地掌握相关普查内容和技术方法。
为了保证普查工作的精准性和进度,贵阳市林业局在全市布设114个标准地和4个大样地,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可燃物调查、野外火源调查、减灾能力调查、历史森林火灾调查及系统填报工作。
安顺举办海绵城市主题系列活动
4月13日,由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策划的“守护生态家园·走进海绵安顺”海绵城市主题系列活动在安顺经开区杨湖举行。
活动现场。(安顺市经开区供图 )
本次活动通过线上报名,征集100名“海绵城市守护者”参与,将有效助力安顺市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宣传工作,提高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率。
活动中,来自安顺各地、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海绵城市守护者”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探秘“海绵城市”路线、通过打卡湿塘、旱溪、下沉绿地等8个地点,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功能。活动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让每一位“守护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海绵城市的知识牢记于心,自觉成为海绵城市的最佳宣传者。
“海绵城市守护者”冯莉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体验:“今天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海绵城市的知识,我会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共同建设美丽的海绵城市。”
2022年5月,安顺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海绵示范城市”,全市紧紧围绕示范目标,系统谋划、因地施策,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铜仁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记者从铜仁市自然资源局获悉,4月7日至5月7日,《铜仁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加强当地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障自然生态安全。
据了解,生态保护红线一经划定,未经批准,严禁擅自调整。按国家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五年一评估”。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铜仁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共有十三条,根据《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办法(试行)》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铜仁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草拟,适用于铜仁市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督管理、评估调整工作,以及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市县党委和政府是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责任主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水务等市县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行使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职责。
本次征求意见,公众可从铜仁市人民政府、铜仁市自然资源局官网,“铜仁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反映意见。
梵净山景区。(杨文舒 摄)
大部分人**教育日 我省开展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月15日是第九个大部分人**教育日,由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主办,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承办、贵州四家通信公司和省电网公司协办的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贵阳市举行。
宣传活动现场。
为深入践行总体**观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切实做好贵州省核与辐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此次活动通过全方位普及核辐射科普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公众争当维护**的积极宣传者、自觉践行者和有力推动者。
“2023年以来全省未发生一起核与辐射安全事故,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电磁水平低于国家控制限值。”活动现场,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察专员谢培午介绍,我省核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地质勘探、交通、水利、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电磁辐射主要涉及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行业。
市民参加互动游戏。
“双碳”背景下,贵州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不断扩大,已实现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我省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27%,创历史新高。
此外,核药行业即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广泛应用,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石。
“新能源与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与‘核’息息相关,正确认识并科学利用,辐射必将造福人类。”谢培午说。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以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主要宣传平台,向公众推送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和宣传视频等电子资料。
线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屏幕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充分展现核技术与电磁设施应用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以及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综合处处长李增强表示,近年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坚决扛起核与辐射安全的*治责任,落实核安全协调机制,不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服务水平,推进全省核技术、核医药等高质量发展,筑牢美丽贵州建设核安全底线。
【美丽贵州】
赤水河畔 鹭鸟飞
4月17日,仁怀市茅台镇,两只白鹭在赤水河边嬉戏。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流域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全面禁渔以来,水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飞鸟云集的美丽生态画卷。 陈勇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王瑶 程佩佩
王剑 朱玉群 张警
编辑 张警
二审 王瑶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