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西峡,探秘鱼窍峡,风光秀丽宛如人间仙境

成县西峡,探秘鱼窍峡,风光秀丽宛如人间仙境

位于成县西13公里处的西峡,当地人称之为“鱼窍峡”。从这一地名,就可以想象西峡的奇妙与绝绝景色。

对于西峡,我是熟悉而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我曾经数次到过这里,靠前次到此地时,就被《黄龙碑》上的“五瑞图”吸引,也知道了古代人崇拜的吉祥物,就是碑上的这些图腾标志。后又到过几次,但每次都在匆忙之间未能对这着名的“《西峡颂》摩崖刻石”细究,直到这次,我才有机会对之详尽地进行了解。

车子从县城出发,不到半小时,就进入西峡风景区牌坊式的大门。

车子在弯曲但平坦的柏油路上穿行,清澈的溪水在路边激荡着欢快的水花,两山对峙,风景宜人。途中,还与由县城开往此处的市郊车(成州正在申请建市)擦肩而过。

在公园大门侧某个窗口购买门票进入,迎面是一组纪念性建筑。在这座仿古建筑中,陈列着许多拓片,还有许多是相关的介绍文字。从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也使我对于《西峡颂》的价值,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西峡令》俗称《黄龙碑)。传说古代有黄龙自潭内飞出,人称“黄龙潭”。成县八景“龙潭映月”即由此而来。更有诗为证:“光怪灵源气欲春,波平浪静一轮存。镜连五色龙成彩,珠映干鳞月族痕。《西峡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据考证它镌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

汉代着名的《石门颂》、《邮阁颂》、《西峡颂》合称为“汉三颂”。其中《石门颂》、《郁阁颂》在陕西境内。成州境内现存的《西峡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

晓峰君是一位喜爱金石之人,对于陈列馆中的碑文拓片,来个先睹为快。

踏着碎石铺成的小径,向幽谷挺进。两面悬崖绝壁,如同美丽的屏风,耸立在迂回曲折溪畔。每一曲、每一折绝好的自然山水,令人有不同的诗意享受:水在画中流,人在画中游……

在飞瀑下欢快地留影拍照,或对着石壁一通狂喊——但是没有回音。

溪水柔软,深秋的山野似乎更幽。

再往上行,溪水开始变得俏皮起来:或转、或飞扬、或旋卷……跌宕多姿,仪态万千。

每行一段,就会看到或池或潭,倒映出天光云影,苍岫红叶。踩着湿润的小径,沿着古栈道遗迹,饱览着奇崖秀水,一个小时后,我们到了景区终点。

远远地望过去,峭壁千仞、崖险谷深处,一泓中流,聚而成潭。此正是“黄龙潭”

近观“黄龙潭”,犹如翡翠镶地。右侧绝壁上那座亭台,就是

举世闻名的东汉摩崖石刻《西峡颂》碑刻。

跨过为纪念杨世俊烈士(生前为共青团甘肃省委青年刊物

《新一代》记者)修建的怀英桥,就到了碑刻处。

当代着名国画大师李可染题字“西峡颂”摹勒刻石,立在右

侧。宏丽壮观的“西峡颂碑亭”中,是高220厘米,宽340厘米的碑刻。

碑额为“惠安西表”四个篆刻字,正文阴刻12行,385字。主要记述了李翁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以及其率民修通西峡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为汉隶,每字9至10厘米见方,结构方正,笔画舒展平稳,笔锋遒劲有力,独具风格。

正文右侧刻有“黄龙、嘉禾、白鹿、木连理和承露人”之图象,称为“邑池五瑞图”,象征李翁主政期间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是对碑文的形象补充。碑文和书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

·……峡谷还很深,本还可以继续深入的,可能是风景区管理处考虑到管理的问题,西峡风景区到此“打住”。

记得靠前次到此,当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后又来过两次)。那时,当地县文联创办的文艺刊物《同谷》创刊不久,刚好与省上的一家文学刊物联合召开了一次笔会,我有幸也参与其中。笔会期间组织的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到“黄龙潭”游览。

那是樱桃红了的季节,一帮人在山腰下车后,从另一条小路步行到此,最后还往峡谷深处走了很远的路··…记得还有一座寺庙,叫做保人寺。一行人兴致勃勃地爬到山巅,主编敲罄,学着那位信士的音调,为众人祈求福缘、文缘。有人对着佛像顶礼膜拜,也有人求签问卜。我也抽了有生以来的靠前签。年轻,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似乎永远澎湃的激情。

那一次行踪,要问《西峡颂》在我心目中留下什么,恐怕最深刻的影响,当是“五瑞图”。

“五谷丰登,民乐其居”,这是农业社会的最大特征。

在我的催促下,一行人开始往回返。

此时已近中午,天气开始变得明朗,阳光在峡谷中氤氲着一派祥瑞之气。

沿途,游人多了起来,许多是团队出游。偶尔从导游的旗帜上,或从游人的交谈中,听得出来大多是从兰州过来的。

诗泉君说,风景挺美,只是这个过程太短。从语气中我听得出,他已“乐不思蜀”!

人生有许多时候,就如这般无奈.·……

晓峰君与我相互看了诗泉君一眼,大笑而去——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非此或彼"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sk66f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