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自7月29日开始连续强降雨,西部、西南部、南部迎来特大暴雨。 截至8月1日8时,这轮降雨整整下了3夜,持续约60个小时, 导致北京13个区受灾。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7月3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南路,图源新华社

同一天,房山强降雨导致人员被困

燕山石化队队员转移被困群众,图源澎湃新闻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因暴雨积水的视频,也让网友们对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功能提出质疑。

暴雨导致积水的故宫博物院,图源齐鲁晚报

这些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 “北京故宫体现了古代匠人设计的高超智慧,六百年来宫中从未发生过雨后积水的现象” 。至于雨后故宫积水的照片和视频,则诿过于建国后对故宫的改建“破坏了古人的设计”。

情况真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故宫已经辟谣了~

↓↓↓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图源:新浪微博

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在接受采访时解释:

明清两代都会在每年三月的时候,打开暗沟进行清淤。目前故宫每年春夏秋进行三次清淤, 清淤的次数并不少,为什么慈宁宫还会积水? 因为那些每次清淤都会在暗沟里发现的 塑料瓶、塑料袋,还有毛巾,甚至衣物! 疏通后,目前已经排水顺畅。

一起来看看故宫的排水设计,以及它在历史上曾经遭遇的水灾。

01.

南京宫殿:填湖为宫

积水成灾的教训

北京故宫的蓝本是明朝开国前夕,朱元璋在应天府修建的“吴王新宫”。

吴王新宫选址在城外东郊, 钟山支脉富贵山山麓、燕雀湖附近的位置 ,在湖中以巨石铺底,夯入密集的大木桩,填入碎砖、黄土,将燕雀湖大部分水面填平,作为宫殿的地基。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明代南京,图源百度百科

然而由于湖底地质条件的客观因素,没过几年,宫殿就出现了地基下沉的问题。

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后,南京皇宫空置失修。正德年间,着名学者黄省曾借奉旨办事的机会随南京兵部尚书乔宇进入南京大内, 见到兴庆宫“宫前除积水几尺”,就是由于南京宫殿地基下沉、积水内涝导致的。

02.

北京紫禁城:

“横七竖八”的地基?

总的来说,北京紫禁城的整体水平高度比周围地区高出约两米。 这个高差决定了北京故宫轻易不会被水淹的事实。

根据实际测量,故宫的海拔标高是44~46米,其中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 纵向呈现出北高南低、后高前低的趋势, 形成自然的坡降,也比南京明故宫前高后低的状况要好得多。

2019年8月的故宫,摄影自己

过去相传故宫是“满堂红”地基,完全挖去老土,然后用黏土、胶泥、白灰和碎砖人工夯打地基,然后铺上“横七竖八”十五层砖。近年试掘发现, 故宫的地基一般是把原生土层挖出,按2:1厚度交错回填黏土和碎砖。

三大殿等重要建筑加垫多层城砖。 殿前庭院地面则在墁砖下面一般垫两层砖,再下面是三合土和素夯土。一般区域的夯土厚度是两米多,三大殿的夯土层深度厚达七米以上。

03.

清代改建:堵死不少明代排水道

溥仪成为受害者

北京故宫的整体海拔比四周高出两米左右。与此同时,明初还一次性设计建造了完整的北京故宫排水系统,包括筒子河,内金水河,外金水河等河道 (总长度超过 12000 米), 以及紫禁城内至今未全部探明的排水暗沟系统。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故宫太和殿台基的螭首吐出雨水,图源新华社

经过对一些地区的试掘发现, 后宫地区的排水暗沟 呈东西对称形式,从支系暗沟流入主暗沟。 西部区域的暗沟 流水排入内金水河西段; 东部区域的暗沟 流水经过“东筒子”“十三排”的主暗沟,排入文华殿以东的内金水河西段。

明朝在紫禁城内沿着城墙还建有砖砌暗沟,但清朝大多被淤塞堵死,闲置不用。

清代大多数时期,不以干清宫和坤宁宫为帝后寝宫,皇帝多住在养心殿,皇后住在东西六宫。为了后妃生活的舒适方便, 干清宫以西的西六宫区域进行过几次大规模改建, 比如光绪十年为了庆贺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打通翊坤宫与储秀宫。

干隆帝对其身为皇子宝亲王时的“潜邸”——干西五所也进行过大规模改造, 把靠东边的三所改为重华宫、漱芳斋,西二所向西向南扩建,改建成建福宫花园。

这些改建宫城很可能会对始建于明代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截断、填平了一些明代暗沟 (东半部区域的排水暗沟还有很多区域保留了明代原貌)。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故宫院落内排水的明沟、暗沟,院落外的支沟

图源北京新闻广播

光绪十一年至光绪十三年, 紫禁城进行了封建王朝时期最后一次大规模疏浚宫城 ,挑挖内金水河河道2100余米,沟渠8000余米,修砌两岸河墙以及 15 座桥梁等等。

此后直至中华人民**国成立,故宫的排水系统再未进行过大规模疏浚维修。 清末民国时雨下大了,故宫里面也照样会被淹。

纪实体小说《少年溥仪》中,就有跟紫禁城积水相关的内容:溥仪幼年时有次紫禁城下雨泡水,他跟小太监在养心殿院子里光脚淌水玩,结果当晚就觉得脚趾缝发痒,从此患上了脚癣,终生未愈。

连续8年无被淹记录,古城排水系统竟如此神奇?

2023年7月31日,雨中故宫,图源新华社

实际上不仅清末沟渠失修后,故宫会被水淹, 明清京师如果遇到罕见暴雨,内城排水不畅,也照样有水淹紫禁城的记录。 比如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三十二年(1604)、万历三十五年(1607),北京多次暴雨成灾。

其中, 万历三十五这次水灾“雨潦倾贯北京城内,长安街上水深五尺” ,“正阳、宣武二城门内外,犹然奔涛汹涌,舆马不得前,城垣不可渡。”

清代嘉庆年间也有类似的记载, 嘉庆发的一道谕旨也说:“自六月朔日大雨五昼夜,宫门水深数尺, 屋宇倾圮者不可以数计。”

所以说,以北京故宫的人工垫高海拔高度、从北向南自然坡降、兴建之初完备的河渠暗沟排水等设计来说,确实不太容易被水淹没。

但紫禁城与北京城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北京城出现大规模罕见的暴雨内涝时,紫禁城被淹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甚至普通的暴雨,宫内某些地方出现一两天积水,恐怕也是不足为奇的。

2023年7月31日,故宫内金水河,图源新华社

来源: 科普苏州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like刘刘"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sevvB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