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的幸福生活画卷

六月,在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只见漫山遍野的杏树郁郁葱葱,满目苍绿,一个个金黄的红杏点映其中,游客们正穿梭在这千亩杏林中打卡着“红色景点”……

古老乡村,红色文化,绿色经济……昔日贫苦的小山村,如今已实现华丽蝶变。近年来,杏树村着力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杏”产业,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红色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寻觅: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迹

宣汉是全国**老区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的诞生地,而在宣汉县普光镇,更多的人印象是“中国气都”,而在这里也有着丰富的红色印迹。

“一轮红日把头抬,八月初一红军来。赶走白匪王旅长,土主建了苏维埃。久旱逢雨遍地新,来了亲人红九军,地主豪绅仓皇逃,红军驻在杏树城。”近日,记者在杏树村见到村民李玉六时,她正在一边采摘着杏子一边哼着这首民谣,这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在杏树村传唱至今。

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的幸福生活画卷

红九军司令部旧址

时间回到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川东游击军的积极配合下,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县城。据《土主乡志》记载,“1933年红军在杏树坪驻扎,设有各机关,称为杏树城。”杏树坪上驻扎着第九军总部、各机关一万余人,设有土主乡苏维埃等地方政权组织。红九军司令部在这里指挥了鹰咀寨、大山坡、严家坪、竹儿岩四场战役,为红四方面军赢得反“六路围攻”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带领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领导广大穷苦人民闹翻身,土主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传唱着这首红色民谣,分享着翻身做主人的喜悦。

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的幸福生活画卷

村民接受记者采访

“在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受到红军精神的感染,都会哼唱一些红色歌曲。” 李玉六告诉记者,“90年前,红军来到这里,不仅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址遗迹,红色文化一直滋养着我们祖祖辈辈。”

来到红军井,这是一口极其朴素的井,朴素得没有井栏,井边杂草丛生,井壁苔藓满布,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但是有关红军井的故事却依然口口相传,烙印在当地群众的记忆里。

“别看这口井不大,但是打上来的水清凉甘甜,喝在口中,甜到心里!”杏树村党总支书记黄义红告诉记者,以前红军驻扎在杏树坪,为解决吃水问题,红军开挖、扩大、改造了这口井。如今,为纪念红军让老百姓翻了身,村民将此井取名为“红军井”。

行走在杏树村,红军精神滋养着这片土地,红军井、红九军司令部旧址等红军足迹星罗棋布般分散在这里。站在昔日炮火纷飞的杏树村,踩在红军还留有温度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当年的枪炮声和呐喊声,看到那一个个浴血奋战的身影……

传承:红色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

“我们家有一只珍贵的手镯,是代代相传的家宝之物!” 6月12日,在杏树村刘家大院,71岁的刘守奇向记者娓娓道来,在当年红军驻扎杏树村时,有位名叫杨松的江西籍红军在战斗中受伤,他的爷爷奶奶将其安置在家养伤,悉心照顾,帮助这位战士洗衣、做饭、喂药。这位战士伤好后,为报答恩情,悄悄取下自己的手镯放在家中,又奔赴战场。

红军井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红军的事迹,刘守奇在1972年入伍当兵,并在1977年11月加入**,在他的当兵生涯中,先后参加了**救灾、抢险救援、修筑国防工事等工作,曾荣获部队三等功荣誉。“不仅是我入伍,我们家三兄弟都去入伍当兵了。”刘守奇告诉记者,“红军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红军战士以前在我们村办起了‘农民夜校’,教授群众识文断字,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教育,红军文化也因此代代相传。”

一直以来,宣汉县就有深深植根、流淌不息的红色基因,杏树村亦是浸润在红色文化当中的热土,这里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里的红色资源生生不息,这里的红色文化植根心中,一直激励着杏树村广大干部群众奋发图强、锐意进取。

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的幸福生活画卷

红军广场

“杏树村红色文化厚重,然而这些红色历史和人物故事鲜为人知,极具开发价值。我们充分发挥党史优势,实地挖掘并用好用活用足这些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据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冉奎介绍,为传承好红色基因,他们为该村赠送了党史读物,建立起红色书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此外,还收集整理了《“神刀班”神通广大》《杏树枝桠做营房》《一只珍贵的手镯》《一轮红日把头抬》等红色故事和红色歌谣,擦亮了“红军广场”“红9军司令部旧址”“红9军*治部遗址”“红9军临时医院旧址”“红军井”“红军磨”等红色地标,在主干道杏树上悬挂了“红9军*治部宣传标语”,让游客了解红色标语及其蕴含的**精神。下一步,将编写《杏树村红色故事》,培训村社红色讲解员,让村民也能讲*产*的故事、**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发展:红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又是一年红杏成熟时,初夏的杏树村又一次喜迎丰收,颗颗红杏串起群众致富的新思路。骄阳下,连串生长的红杏压弯了枝桠,微风徐徐吹过,空气泛起一阵香甜,让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垂涎欲滴……

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的幸福生活画卷

第四届巴山红杏采摘节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山,满是杂草,现在我们村里种上了杏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78岁的村民刘宗云一边指引着游客摘杏子一边乐呵呵地说道,“闲的时候在这儿除草、摘杏,一天能挣100元的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作为曾经的贫困村,杏树村如今已华丽蝶变为“美丽乡村”。2018年,该村里利用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红杏产业,成立宣汉县杏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户+基地+专合社”模式,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村杏树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产业覆盖全村758户2749人,吸纳务工村民300余人。

让村民们尝到“甜头”的,不仅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有红色旅游带来的美好生活。

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的幸福生活画卷

村民喜获丰收

“每逢周末是我家最忙的时候,游客们在村子里游玩后,很多人来我这里吃饭,不到晌午,客人就坐满了。”中午时分,杏树村村民李亚娟正在自家开的家庭农场里忙得不亦乐乎,不少游客正在品尝着“坝坝宴”。

“杏树村是一片红色热土,县委党史研究室依托我村的红色资源打造了‘红军广场’‘红军井’‘红军司令部遗址’等红色景点,制作了标识牌,让游客们前来感受红色文化、品尝巴山红杏,将红色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村里老百姓都过上了‘杏’福好日子!”黄义红满脸笑意地说道。

漫步在杏树村,只见漫山遍野的红杏压满枝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杏树间,脸上无一不露出丰收的喜悦,这个红色村庄正在“杏”福路上大步前行……

作者:符艳 潘丹 李小平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雷雷雷wl"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se16n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