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几乎扛起近年古装剧之大梁的“原型”,时代较近而史料丰富的清代宫闱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随着对清代宫闱,尤其是后妃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容易发现一些妙趣——譬如康熙帝的后宫中曾有四对颇受宠爱的姐妹花,但其中一对本是同根生的姐妹最后的结局却大相径庭。
一、秀女制度与入宫姐妹
有清一代,朝廷以满蒙文化为经,以传统中原文化为纬,发展出了许多独具时代特色的制度,其中一项便是“选秀女制度”。在入关以前,大清皇族的婚姻主要服务于维系部落或满蒙关系,贵族子弟的妻妾多肩负联姻之责。而在入关以后,随着统治阶级的固化,原本常见的联姻对象逐渐被秀女替代:每三年,朝廷在八旗内部组织选拔一批秀女,以“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至顺治朝,朝廷又对选秀女制度进行了些许细化,譬如甄选范围扩大为“满、蒙、汉八旗官员,领护军士和闲散壮丁的女儿”,甄选年龄则是十三至十七岁。康熙朝,康熙帝又增补了一条新规定:凡是皇后近支或母族为宗室的适龄女子,皆可声明不参选秀女……
只是这些规定说来说去都没有避开这样一种情况:同一户人家中,一对亲姐妹可能同时入选后宫。事实上,在入关后第二代帝王,也就是康熙帝的后宫中,史有所载的后妃有五十五位,而其中有八位位居高位者,据考证便是四对亲姐妹。
这四对姐妹分别是:康熙帝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和平妃赫舍里氏;第二任妻子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第三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和贵妃佟佳氏(后被追封为皇贵妃);宜妃郭络罗氏和贵人郭络罗氏(后被追封为嫔)。
二、康熙后宫与悲欢喜乐
在这四对姐妹花里,出了三位皇后的前三对姐妹花可谓是康熙后宫当之无愧的赢家。皇后之尊,早在秦汉时就已经确立。清代入关后,皇后之制得到承袭,皇后依旧是地位极崇的后宫之主。且作为封建时代的巅峰,清代皇帝与皇后的婚姻及其治家之举,更是治国、治天下的缩影。康熙帝的几位皇后皆出自名门,亦是皇后地位极尊的证明。
且因为孝诚仁皇后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孝昭仁皇后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顺治帝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康熙帝对她们的宠爱便不可避免地带着些许*治考量。孝诚仁皇后诞下康熙帝的嫡长子和嫡次子,孝懿仁皇后诞下皇八女,以及平妃赫舍里氏、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和贵妃佟佳氏的受宠,亦与她们背后的家族及相关势力有着莫大关系。
而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比较,我们还不难发现:相比于其他三对姐妹花,郭络罗氏姐妹俩在后宫的地位显然更多还是靠康熙帝对她们的真心宠爱。
宜妃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兼侍郎三官保之女,与三位皇后相比是“正儿八经”的出身平平。但在康熙十六年(1677)入宫后,郭络罗氏迅速获得康熙帝的宠爱,令其“眷顾最深”。且在这份长久不断的眷顾下,郭络罗氏先后为康熙诞下皇五子、皇九子和皇十一子。她本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入宫仅四年就成为位居妃位第二的宜妃。
宜妃郭络罗氏的姐妹,在入宫后以贵人的身份还诞下了皇六女和皇子胤䄔(一岁即殇,未序齿)。皇六女后来下嫁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尔多济,在清廷稳固对漠南、漠北的统治方面立下大功。因而雍正帝在继位后不仅将康熙帝皇六女从和硕公主晋为固伦公主,还将贵人郭络罗氏擢升为嫔。
三、花季受宠与晚年凄凉
然于郭络罗氏姐妹而言,能入宫并获得康熙帝的喜爱固然是一种幸运,却也尤其是宜妃郭络罗氏的不幸。因为深受康熙帝宠爱,宜妃为康熙帝诞下三子,其中两子不仅安然长大,还习得了一身本领。尤其是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对满汉文化、东西文明皆十分了解,亦颇为自负。
胤禟的这种自负在后来的夺嫡之战中表现为大力支持皇八子,并与最终继位的雍正帝争锋相对。结果这不仅注定了他本人的命运在雍正继位后急转而下,也波及囿于深宫的宜妃郭络罗氏。
在康熙帝逝世后,雍正帝和干隆帝出于礼制和情分,先后多次尊封或追封康熙帝的诸位妃嫔。但因为儿子胤禟曾经的不当站位,宜妃屡屡被排除于尊封之列。哪怕她的另一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祺早因秉性宽和、待人友善而得到雍正帝的礼遇,宜妃也始终被雍正、康熙二帝“遗忘”于深宫,直至孤寂辞世。
一面是被康熙帝“眷顾最深”,一面是被雍正帝和干隆帝避如蛇蝎;一面是另外三对姐妹花皆位高权重,一面是自己和姐妹位不过妃嫔;一面是自己只因曾经的恩宠居于妃位,一面是姐妹都凭女儿得以尊封……不愧是挑起古装剧之大梁的清宫,不然宜妃郭络罗氏也不会有如此戏剧性的生活。
参考资料:
[1]张美娜. 清代后宫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9.
[2]徐广源.康熙后妃中的四对亲姐妹[J].紫禁城,1989(02):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