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兴康警官,我又来看你了。”上海解放纪念馆,宝山公安分局民警陈渊明手捧一簇黄白相间的菊花,神情肃穆,并细心地为铭牌扫去浮尘。他的身后,站着一群面庞青涩的青年民警。知道沙兴康是谁,这是无数宝山青年民警走上岗位的靠前课。
今天上午,无数市民自发来到解放纪念馆缅怀英烈,以鲜花慰忠魂。陈渊明与一批年轻民警就在其中。在广场上向解放上海牺牲的**英烈脱帽、鞠躬后,他们直奔忠魂厅。这里埋葬着他们熟悉的战友沙兴康。
忠魂厅内摆放的33位宝山籍烈士,有的牺牲在解放上海的艰苦战役上,有的则倒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路上。生命永远定格在38岁的沙兴康是后者。1993年8月24日上午8点多,沙兴康在接到任务出警后,却在半路上突遭歹徒袭击。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坚持与持刀歹徒展开英勇搏斗,最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同年11月,他被批准为烈士,追授二级英模。
厅内介绍寥寥数语,难以完全刻画陈渊明靠前次听到沙兴康故事的心情起伏。“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以生命护佑人民安康。”沙兴康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与歹徒搏斗的那一刻,但故事却永远留存。18年来,陈渊明带着一批批年轻民警来纪念沙兴康,用身边的英烈故事启迪后来人。
手捧嵌着“念故人”字样的白色花束,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万心妍一脸稚气地询问母亲,为何墓碑横卧在一片草地上。这是她靠前次如此直观地理解“长眠于此”。学校课堂上,她时常被课本中刘胡兰等**先烈舍身忘死的精神所打动;课外活动中,她曾为四行仓库千疮百孔的弹孔墙所震撼;红色巡游里,她还意外地挖掘到毗邻学校的靖宇路就取自烈士杨靖宇之名。如今,走进英烈最后的家园,她仿佛将脑海中的故事又串联了起来。硝烟战场、舍身大义,这一刻,她仿佛真正读懂了英烈为何而战斗、为何而牺牲。
如何让更多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熔铸爱国之情?近期,上海解放纪念馆正牵头策划主题连环画《黎明前的战斗》。“从口述史中还原战斗原貌,再通过艺术家的双手更生动鲜活地复刻那场重要战斗前后的点滴细节,让孩子们从声情并茂的图文中感悟战场硝烟。”上海解放纪念馆副馆长王玉峰这样注解。
在展馆工作多年、接待了无数市民游客,在王玉峰看来,无论多么情感充沛的解说,都无法企及实物传递的力量。为更好地讲述身边的英烈故事,馆方也积极向烈士后代持续征集红色史料,让浴血奋战的红色故事为更多人所知晓、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