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婚姻的两种猜想》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相亲的场景:
2个着急结婚的男女,带着简历去相亲,却遭遇了婚恋市场的“无情洗礼”。
相亲过程中,他们聊了很多,但这6个问题,很普遍,代表性强,在相亲的场景下,是常常会被问到的问题。
而恰是男女双方都在意的这6个问题,无情地揭开了婚恋不幸的2个真相。
相亲时,男方(男方父母)常会问的问题:
1、你会做饭吗?
2、房子首付是我们付的,父母会跟着一起住,你介意吗?
3、你工资高,可以一起还月供吗?
相信大部分听到这个问题的女性,无论年轻与否,漂亮与否,会赚钱与否,都会大大地翻个白眼。
甚至一些比较个性的女性,绝对会亮出“独立宣言”: 与其如此,我为啥不买个房子,自己过!
而相亲时,女方(女方父母)常会问的问题:
1、结婚后,我做全职太太,你能接受吗?
2、生宝宝后,肯定是要雇个保姆的,你供得起吗?
3、你有车有房吗?
而大部分听到这个问题的男性,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内心绝对浪潮汹涌: 钱难赚,赚钱难,家难成,难成家啊!
整体看下来,明明是一场相亲会,可实际上却是一场“你争我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男女双方,都在捍卫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利益,深怕一个不小心,被占了便宜,吃了亏。
可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没有绝对的AA制,更没有公平的对半分。
你撕我扯背后,算计的人心,暴露的是人性,更是在无形中,揭开了婚恋不幸的2个真相。
婚姻本质是关系的“平衡”,算计越多,越不幸
任何一段关系的维持和发展,究其本质,都是“平衡”在发挥作用: 付出和获得不可能完全对等,但也不可能绝对失衡。
因为一旦失衡,人心不齐,婚恋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轻则争吵打闹,重则分手、出轨,甚至离婚。
就比如这部剧里演绎的那样,相亲时,男方问女方:
你工资那么高,可以和我一起还房贷吗?女方笑着回答:如果房产证上可以加名字的话,可以。
岂料男方却怒斥女方:你这是抢劫!
看到这时,不由笑了。
到底是男方太会算计,还是女方过于计较?
都有!
房子对男方来说是婚前财产,这点从法律上都是认可的;但男方要求女方在婚后和他一起偿还房贷,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得利方是男性。
毕竟,如果女方同意和他一起分担房贷,他的经济压力就会小上很多。
男方这如意算盘,打得确实够精!
可凭什么呢?
房子是男方的婚前财产,如果成婚,女方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
男方既然提出要女方一起还房贷,那在利益方面,就势必得做出让步。女方趁此机会,提出在房产证上加名字,过分吗?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毕竟房子加名字,就证明房产一人一半,而付了一大笔首付款的男方,不就亏了吗?
而如果不加名字,女方就答应和男方一起还房贷,可房子不是她的,那她这钱,不是打水漂了吗?
结果显而易见:相亲的2人不欢而散。
瞧瞧,无论怎么算,都不可能对等或者公平。
越是算计,越是算计不清;越是计较,得失心就越重。
婚恋关系中,要讲究“平衡”,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
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有来有往,有舍有得,关系才更有粘性,婚恋双方才能走得走远。
父母总插手子女的婚恋生活,管的越多,越不幸
很多人说,结婚不是2个人的事儿,而是2家人的事儿,事实也的确如此。
可结婚后,日子却是小两口自己过的;如果2边家人过度插手或者干预小两口的生活,很多事实表明,管得越多,越不幸。
比如这部剧里,相亲时,男方妈妈问女方的问题:
首付是我家交的,所以到时我们会和你们一起住。女方没有明着反对,却很委婉地回绝了:那我就不过去住了。
她的态度显而易见,当代女性,谁愿意和公婆一起住?我想,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没人愿意。
婚恋初期,说到底就是2个人之间的关系磨合。
这天底下,没有天作之合,也没有天生一对,后天人们看到的所谓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不过是历经无数个岁月磨合之后的婚恋表象罢了!
如果2人的关系还没磨合到位,父母总想插手或者干预,那只会让这段关系的磨合,难度更高,出问题的概率更大!
身边就有个典型的例子。
大学同学毕业后,没多久就结婚了。结婚对象是她的初恋,他们在同一个大学,同级不同系。
大学时,很多人羡慕他们之间的爱情,性格互补,相处默契,可谁也没想到,2人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了。
不是人出了问题,也不是感情出了问题,导致他们离婚的是同学的婆婆。
结婚后,同学和婆家一起住,最关键的是同学老公什么都听他妈的,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无脑听从。
婆媳关系本就是世界上最难协调处理的关系,如果这中间再加上一个妈宝男,那只能是难上加难。
最终,2人多年的感情败给了婆婆的指手画脚。原本众人看好的婚姻,也以离婚告终。
有人说:
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婚恋关系也确实如此,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插手,只会“越帮越忙”!
如果父母希望子女过得好,就不要总想去做那只“脚”。
古话讲,儿孙自有儿孙福,子女大了,父母要学会放手,辛苦了半辈子,余生该为自己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