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礼写给季羡林颁奖词。而在这3年后,季羡林老先生与世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
如果没有读过他的文字,我对他的印象大概停留在: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再加一个就是长寿,于是自然而然地会把他放在很仰望的一个位置。
但读了他的《读书与写作》,发现看他的书,就像在听一个隔壁老爷爷唠嗑,毫无架子、更不显摆,他讲他想讲,我听他所说,总体的感受就是:舒服、真实、且受益匪浅。
02 为什么要读书
关于为什么要读书,季老先生除了提到老生常谈的“开卷有益”外,还从非常宏观的角度,告诫我们:
“自从人类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抄成或印成了书,书就成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因而书也就必须读下去。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我们必须及时得到信息。只有这样,人才能潇洒地活下去,否则将适得其反。信息怎样得到呢?看能得到信息,听也能得到信息,而读书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源,所以非读书不可。”
不得不说,这段话狠狠打开了我的思路和视野,果然,作为中国近现代史近一百年发展史的见证者,他站得更高,看问题更长远、更深刻。
在他看来,文化需要传承,而书恰好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所以,读书其实就是在传承文化。
也许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多读书,可以从书中学到东西,变得更智慧、更厉害等等,但很少有人会赋予读书这么高的“光环”,但我想,也许正是赋予了读书的这种“光环”,是不是作为读书者的我们,不会再把读书仅仅看作是一个选择,而是多了些一种责任感其中。
细想也是如此,前人不断读书、书写,因此创造了诸多璀璨文化,而这些文化沉淀下来刚好滋养了我们。那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如今多读书、多书写,是不是也将滋养百年后的人们,所以,多么荣誉的一件事!
书中,季老先生还讲了他读书、藏书的一些趣事。
季老有一个书斋,大大小小藏书上万册,因此还成为北大教授中的“藏书状元”。季老也坦言,他只读过藏书中的一小部分,但只要身处书海中,他就会忘记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当然,因为书太多,有时候,找书就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很多时候是“只在此屋中,书深不知处”,但有的时候,又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总之,看得出来,季老为自己拥有一个如此体量的书斋而感到开心和骄傲。当然,除了自己藏书,季老最喜欢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北大图书馆。
1946年,季老从欧洲学成归来到北大任教,在那时在,他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北大图书馆,他是这么说的:
“我能在奔波数万里扰攘十几年,有时梦想得到一张一尺见方的书桌而渺不可得的情况下,居然有了一间窗明几净的研究室,简直如坐天堂,如享天福了。我当时真想咬一下自己的手,看一看自己是否是做梦。”
字里行间,很感受到季老内心的欣喜,甚至说狂喜也不为过。是啊,这是多少爱书人的梦想,在国内最高学府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多少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书中,季老也做了一些书单推荐,大概是和他的专业有关,所以他推荐的书大都偏古典类的,但有一说一,多读古典类的书,确实能沉淀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看来,我有空也要读起来“
《红楼梦》、《世说新语》、《儒林外史》、李义山诗、李后主词、《史记》、陈寅恪的《寒柳堂集》和《金明馆丛稿》、吕德斯的《印度语文学》、西克灵和舒尔茨的《吐火罗语法》
02 如何进行写作?
读书和写作向来不分家,这在季老身上也体现得更加明显。
季老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季老说的对,写文章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动写文章,一类是主动写文章。其中被动写的文章,有好多是在可以不必写的,写出来的书也是大可不必印的,写了印了反而还是对纸张的一种浪费。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主动去写的文章就是值得推崇的,主要就是看有没有“新意”,没有新意,老生常谈、或者嚼剩饭,没多大的价值。
当然,众所周知,季老对于散文甚为偏爱,所以,对于写散文也更有心得。季老认为,写散文不是随便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他看来,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要真实不要生编硬造,要有情,而且文章结构上要特别注重开头和结尾。
当然,在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季老讲他创作《春归燕园》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这篇文章往小了说是,记录了季老的一种喜悦的心情,但往大了说,可以说是见证了诸多历史变迁以及历史变迁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
季老在写《春归燕园》时,其实是当时已经是深秋,姹紫嫣红的景象早已绝迹,连”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都已过去,眼前看到的是黄叶满山,身上感到的是西风劲吹,耳朵里听到的是长空雁唳,但季老心中却溢满了春意,他绕着未名湖走了一周,看到孩子们在湖水边读书、,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于是写下了《春归燕园》。
是的,写《春归燕园》时,季老已经饱经忧患、九死余生,当看到光明时、看到阳关大道时,怎么能不激情昂扬?
当然,季老在书中还强调千万不要勉强写东西,不要无病呻吟。相反地,要细致地观察、深刻地体会,学会把常见的、习以为常的、平凡的现象涵润在心中,融会贯通。
03写在最后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没什么压力。
翻开书,就是听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长者的一些絮叨,听听他的人生经历、听听他的读书经验、听听他的写作建议,虽然季老是大家名人,但字里行间,他丝毫不会给人造成一种压迫感和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是特别难得的。
更加难得的是,季老不会空谈,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分享实用的心得,最有力量的建议莫过于讲述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恰好能给人以启迪,带去收获。
所以,爱好读书和写作的朋友们,如若有空,去读读季老的这本书吧,当然这本书是一套丛书,叫做《读典季羡林•轻收藏书系》,除了《读书与写作》,还有另外三本《养猫记》、《论人生》、《远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