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第629集之两人的背影,师徒情深,忍者之路共创传奇

火影忍者第629集之两人的背影,师徒情深,忍者之路共创传奇

前言:

他是世人眼中的直谏官典范,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四。从阶下囚逆袭为宰相,力压房杜,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成就了千古名臣的威名,大唐的傲骨铮铮,他便是魏徴。

魏徴

人物历史背景: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奉命安抚河北的前太子、齐王旧部。贞观元年(627年),升授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

魏徴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魏徵自少孤苦贫寒,虽穷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业,出家成为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眼见天下将要大乱,尤其属意于纵横之说。

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九月,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期间写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发现魏徵非常有文才,于是召魏徵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魏徵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但李密未能采纳。大业十四年(618年),占据洛阳的军阀王世充攻击仓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击败。这时,魏徵对李密的长史郑颋说:“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是兵将也死伤了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了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交战。”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老生常谈。魏徵反驳道:“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于是拂袖离去。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 李建成凭这四人与他对抗

魏徴

归唐献策:

武德元年(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于是被授为秘书丞,赶赴黎阳。经过魏徵写信劝导,李勣决心归唐,并开仓运粮,接济淮安王李神通。九月,夏王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转驻黎阳,又被窦建德击败。魏徵、李神通、李勣等人都被窦建德俘虏。窦建德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魏徴直言纳谏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出秦王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听闻魏徵的名声,请他担任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于是自请出讨刘黑闼,将其擒斩,平定山东。

魏徴

玄武门事变后转仕太宗: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把魏徵带来,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闻言者都为魏徵担忧。魏徵只是据直回答:“先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的祸事了。”李世民素来看重魏徵的才能,此时见他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便将其赦免,授为詹事府主簿,从而将他吸纳为自己的幕僚。玄武门之变不久后,李世民擢升魏徵为谏议大夫。武德九年(626年)七月十一日,又命他安抚在河北的李建成、李元吉旧部,允许便宜从事。魏徵到磁州时,正巧遇到押送前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的囚车正在驶向长安。魏徵对副使李桐客说:“我们动身时刚得到诏命,前东宫、齐王府的旧人都一律赦免不问。现在又把李思行等押送京师,这样做其他的人谁还再相信诏令而不疑虑呢?朝廷派我们安抚山东,人们一定不会相信,这岂不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况且有关国家利益,明白了没有不去做的,宁可自己承担责任,也不能损害国家大计。现在如果释放李思行他们,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责,那么信义的感召就会远达天下。古时大夫出使,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就可以自己做主。况且我们这次出使,主上赐予便宜行事的权力。主上既然对我们以国士相待,我们怎能不以国士相报呢?”李桐客同意,当即释放了李思行等人,并上书呈报李世民。李世民览奏后非常高兴。同年八月,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封魏徵为钜鹿县男。

魏徴直言纳谏

极尽哀荣:

自贞观十六年(642年)起,魏徵的病情加重,李世民手诏慰劳,并说:“不见数日,朕过多矣。今欲自往,恐益为劳。若有闻见,可封状进来。”魏徵不顾疾病在身,又上言数事,对太宗近来临朝时“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辟”的言行不一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在此期间,李世民常派中使探望,还让中郎将留宿魏徵家中,随时奏报他的病情,期间赏赐的药食不计其数。魏徵平素为官清正,生活简朴,以至家无正堂。李世民遂把自己准备建小殿的材料移给魏徵营造正堂,五日就修成了;同时派中使携带白色的褥子和布被赐给魏徵,以此满足他崇尚简朴的心愿。

魏徴劝谏李世民

魏徵病危:

贞观十七年(643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李世民闻讯后,亲自到魏徵家中探视,屏退左右侍从,与他交谈良久,方才回宫。后来,他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即新城公主)再次到魏徵家中。魏徵强撑病体,穿戴朝服,拖着带子。李世民见状,悲从中来,一边抚摸着魏徵一边流泪,问他有什么想说的,魏徵说:“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李世民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指着衡山公主对他说:“魏公,睁开眼睛看看你的儿媳!”但魏徵已经身体衰弱到无法起身谢恩了。数日后,李世民忽然在夜里梦见魏徵,如同平日里一样,到次日清晨,魏徵逝世的消息传到宫中,时为贞观十七年正月戊辰日

李世民探望病危的魏徴

(643年2月11日)。李世民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徵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随后,李世民下诏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赐谥号“文贞”;同时赐羽葆、鼓吹,加班剑四十人,赠绢布一千段、米粟一千石,允许他陪葬昭陵。将要下葬时,魏徵的妻子裴氏说:“魏徵平生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节安葬,所需仪仗、器物太多,不符合魏徵的志愿。”对朝廷供给的一切仪仗和物品都推辞不受,仅用白布、帷幕装饰承载灵柩的素车,不用花纹、色彩和刍灵。李世民亲自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徵灵柩的方向痛哭,竭尽哀思,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晋王李治奉诏致祭。李世民亲自为魏徵撰写碑文,并将它书写在墓碑上;为其创作挽词十首,以表哀思。之后,李世民追思魏徵不已,又赐其家封户九百户。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冯小宝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qg171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