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甘肃
【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网甘肃电力先行】
匠心铸精品 争创鲁班奖
——张掖750千伏变电站争创鲁班奖纪实
王震 李海燕 张煜红
大漠驼铃,穿越千年丝路;祁连映雪,光耀丹霞大地。在美丽而富有文化内涵的河西走廊,国网甘肃电力人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始终秉持“工匠精神”,精心策划、精细管理、精雕细琢,铸就了甘肃电网建设史上的亮丽篇章。
强化管理 为标准施工保驾护航
9月10日,古丝绸之路商贾重镇的张掖秋阳高照,天空湛蓝,总建筑面积1595平方米的张掖750千伏变电站在茫茫戈壁上巍然屹立,蔚为壮观。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750千伏变电站——张掖750千伏变电站工程是省政府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署的《加快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要项目之一,也是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的重要枢纽。工程汇集河西地区风电与光电资源,为减少大气污染、提高全省清洁能源外送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现有新能源外送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我省利用新*天中直流、吉泉直流以及青海至河南直流通道输送新能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8年10月19日,工程开工建设。怀着对鲁班奖的向往,国网甘肃电力全体参建人员迎着茫茫戈壁滩呼啸的寒风和肆虐的黄沙,专注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一毫一厘,在张掖750千伏变电站建设中,日夜奋战,精心施工。2019年12月19日,该工程建成投产。
600多人的接续奋战、500多个日夜的无悔坚守,国网甘肃电力的全体参建人员以问鼎鲁班奖为目标,将“安全、实用、精心、创新”理念牢牢根植于心,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在标准工艺应用、强条执行、绿色施工、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充分彰显了“工匠精神”,为确保圆满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甘肃力量,铸就了甘肃电网建设史上的不凡业绩。
“我们是以0.8倍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和质量验收,控制和提升工程实体质量的。”该工程项目经理周睿介绍说。在工程建设期间,该公司结合工程涉及内容,确立了60项土建标准工艺应用,使标准工艺100%实施。该工程防火墙均采用框架清水砖墙,一次浇筑成型,一次成优,是省内工程首次采用框架清水砖墙工艺。
样板有样,标杆有标。国网甘肃电力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采用BIM设计,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精准管理,并采用二维码智能标签生成及解析技术,实现“即扫即看”,为施工、调试及运维管理提供了便利,在创优中实现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该工程实现了多个国内首次和国内领先:首次开展风光电集群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研究构架避雷针涡激共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首次采用压力注浆关键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工程采用低碳节能技术6项,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9大项21子项,应用电力五新技术22项,自主创新技术11项。工程获2021年度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优秀设计一等奖、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2021年度*家级优质工程,为获得鲁班奖奠定了坚实基础。
秉承“工匠精神” 铸就精品工程
33岁的周睿,参加工作14年来首次全面负责如此重要的工程。他说:“鲁班奖的评定非常注重工程施工工艺的创新。我们以施工工器具的改造为手段,施工工艺的创新改进为目的,从细节着手,力求创新优化,打造精品工程。”
国网甘肃电力全体参建人员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牢牢把握“目标管理、精品策划、过程管控、阶段考核、持续改进、一次成优”总体原则,以争创鲁班奖为目标,制定高质量目标、高质量意识、高质量标准,以最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检验贯穿工程全过程。调遣精兵强将、核心骨干组建工作小组,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睿在工作中琢磨出了一系列自成体系的做法和小发明、小创造。其中,电缆沟电缆支架安装预埋阴螺母,基础支墩倒角、倒边工器具以及工艺,六边砖铺设砖缝控制板,清水防火墙勾缝器等的工艺和工器具创造均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获得鲁班奖指导专家团多次肯定。
国网甘肃电力坚持质量为先,加强隐蔽验收管控,突出施工关键环节实测实量,确保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0个土建单位工程,10个电气单位工程,合格率均为100%;581卷档案填写规范、归档齐全,应用矢量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被评为高质量等级优良工程。变电站设计实现工业和文化完美结合,挡土墙面点缀甘肃人文历史硅石浮雕,突出河西走廊地域特色。全站建筑物充满汉唐风格,古朴醇厚、大气谦和,展示了丝绸之路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将现代艺术与工业建筑完美融合。
匠心筑梦 绿色与经济“双丰收”
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国网甘肃电力参建人员秉承节能降耗、绿色建造理念,全面打造绿色工程。
国网甘肃电力全程开展“四节一环保”活动,优化平面布置,选用HGIS设备、330千伏出线双层布置,合并继电器小室,共节约占地82亩。采用太阳能灯具,年降耗6.3万千瓦时;采用降噪措施,降低噪声10分贝,环保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1460立方米;应用污水处理装置,实现污水零排放。该工程投运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噪声等环保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获得2019年度甘肃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工地推广竞赛”优良工程,通过了中电建协绿色施工专项评价。
在建设过程中,“工匠精神”得到充分弘扬。在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施工现场形成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工艺创新和改进成为了站内新时尚。
项目质量员梁旭东在750千伏管母线焊接中创新加工了一台便于大口径、大跨度的管母焊接支撑装置,以及便携式大功率管母焊接可调支撑装置,成功解决了管母线焊接平台因中心位置和高度调节难度大造成管母线容易弯曲变形的难题,并减少了管母线焊接人员的投入,从而降低了工程成本。现场施工负责人王振杰发现电缆沟“十”字和“丁”字口没有进行特殊支架形式设计,便积极联系设计人员,并与技术人员实地对照,确定使用电缆四通和三通支架,解决了电缆转弯塌腰的问题。在管母安装过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万向球牛眼轴承辅助管母焊接工艺,安装管母4360米。一系列的创新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获得了鲁班奖指导专家团队的多次肯定。
张掖750千伏变电站投运至今,保护装置投入率、动作正确率、遥信、遥测、遥控智能化率均达到100%,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良。
截至9月10日,750千伏张掖变电站安全运行630天,累计输送电量67亿千瓦时,年减少碳排放达266万吨,大幅提升了“河西走廊”绿色能源的输送能力,为确保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绿色陇原力量,取得了十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