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进入施工建设阶段,这既体现了“南北转型”重点区域吴淞创新城进入规划建设“快车道”,又标志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迈入新发展之路,而这一结果,更是凝聚了政协委员多年提案建言助力的心血。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校址建设效果图
2008年年初,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孙周兴提交了“关于创办上海美术学院的建议”的提案。他认为,上海缺乏一所*的、完备的、高水平的现代美术学院,应从建设国际大都市和文化大都市的战略高度,把上海美术学院的创设列入城市发展规划。至于校址,孙周兴委员建议,可“融入创意产业园区之建设”,因为“上海美术学院不但要培养美术专业人才,推进美术创作事业,而且将承担提升市民艺术素质、培育创意文化产业等功能”。
这件提案的办理结果是“留作参考”,主要理由是“上海高校同类资源已较丰富”。对于这样的回复,孙周兴委员表示理解,但他依然认为,“上海不缺培养美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却缺乏完整的美术培育体系。虽不少高校设有美术或艺术学院,培养着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可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高端美术人才的培养仍有缺失,尤其是在现代艺术和艺术设计领域,而*建制的高等美术学院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憾”。
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至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聚焦这一议题,孙周兴委员共提交了6件提案。无独有偶,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江等23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创办上海美术学院的建议”的提案。“美术是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在艺术中具有龙头和核心地位。”提案希望相关部门从提升城市创意和创新能力的高度对此进行考量,“可先组成一个专家小组开展相关论证和规划,提出建设方案”。这些提案的办理结果,同样是“留作参考”。
但是,在“留作参考”的同时,上海美术高等教育也发生着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变化。其中,1959年重建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1983年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并被命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12月,其正式挂牌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下设8个教学系,开设中国画、绘画、雕塑、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建筑学、城乡规划、艺术设计学、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实验艺术14个本科专业,拥有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的主校区。而宝山地区,也期待以大手笔、大格局,重塑老工业区的面貌和肌理,全面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化大都市气质、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板的吴淞创新城。作为吴淞创新城首批启动的先导性、标志性、功能性重大项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是对标世界级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一个极佳的观察样本。7月14日,项目建议书批复;9月18日,宝山区发改委批复项目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月13日,项目顺利完成桩基工程施工许可,目前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计划2026年建成。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选址于上钢一厂型钢厂旧址,将平衡好风貌保护和转型发展,实现工业遗存活化利用,在旧工业建筑景观基础上,对外部场地原有景观以及工业构筑物进行保留、改造、规划,最大限度延续历史记忆,通过协调周边地块,打造无围墙校区、街区、社区以及服务市民美育和终身艺术教育新模式的未来新型美术学院。“这实现了我对上海美术学院院址的设想,期待其为上海设计之都、文化之都建设和‘南北转型’发挥重要作用。”孙周兴说。
“无疑,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本身,将建成一件巨型公共艺术作品,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为人民、为艺术、为生活、为城市’的办学理念,展现城市、社区、自然、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多样面貌。”市政协委员、学习文史委副主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说。
市政协常委、文卫体委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19岁进入当时位于凯旋路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求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作为美术学院的一员,我有幸见证其沿革变迁,并成为助推其发展的团队成员之一,将责无旁贷地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美术学院的发展而努力。”金江波表示,在期待和参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顺利建成的同时,将特别重视新一轮科技**下新型美术人才的培养和美术教育内涵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参与营造上海特色创意社区和文化艺术公共空间。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