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千年传承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网

秋分至,仓廪实;农为基,年丰时。金秋九月,是大地回馈农人辛勤耕耘的季节;丰收节,是人们对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最美礼赞”。

在亿万农民眼中,丰收的日子是有盼头的。9月23日,我国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庆丰收、享喜悦的美好时节,却有一群人,或是因为工作、或是因为学业而无法回到家品尝那最爱的家乡味道。时间久了,浓浓的乡味便在心中化作了绵绵的思念……

看不够的山水,忘不掉的乡愁,家乡的味道,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嗅到。淡而浓,酸而甜……这一份有着家乡记忆的味道,不仅能填满空虚的胃,还能安抚在外的心。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去回味家乡味道带给我们的特殊记忆。

丰收的味道比蜜“甜”

在湖南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的吴满金和龙先兰夫妻俩眼里,最爱的家乡味道是甜的。

他们的家乡,地处武陵山深处,是一个传统的苗族聚居村落。由于地形闭塞,基础设施落后,这里的贫困率一度达到了57%。2013年,十八洞村成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吴满金和龙先兰开始琢磨着依托漫山遍野的野花和天然优质的蜜源,学习养蜂技术。

与村中绝大多数青年一样,龙先兰在学习养蜜蜂、生产蜂蜜之前只能依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是村中典型的贫困户。学到养蜂产蜜技术后,龙先兰心想,苗家自古就会养蜂,可星星点点的散养成不了气候,要是能办个有一定规模的蜂场,就不愁挣不到钱了。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精准扶贫贷款来扩大蜂场规模,没想到“十八洞村”的品牌一下子打响了,天然土蜂蜜一下打开了销路,当年就实现了10万元的纯收入。

蜂场的产业不仅让他体会到了赚钱的快乐,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2017年,龙先兰迎娶了邻村的姑娘吴满金,两个相爱的人从此开启了有奔头的甜蜜生活。新婚不久的小两口决定再次扩大蜜蜂养殖规模,邀请村里18个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养蜂合作社,产出的蜂蜜也正式命名为“金兰蜜”。

吴满金说:“我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的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目前,吴满金夫妻俩的蜜蜂养殖合作社共计带动周边118户农民参与蜜蜂养殖,年产蜂蜜过万斤,产值达150万元以上,让村民们都体会到了丰收的甜蜜。夫妻二人合作生产的金兰蜜,与十八洞村生产的茶叶、苗绣一起被当作村子的“金字招牌”,成为了游客们参观游览之后的伴手礼。

家乡的味道,是甜的。这份甜蜜,见证着十八洞村的村民丰收的喜悦,也见证了几年来村子发生的巨变。十八洞村搭乘时代快车,在扶贫政策的帮助和村民辛勤劳动下,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亲手改写了 “贫困村”的命运。

中国人的故事,千年传承的智慧和力量

“咸咸”的牛肉干,吃的就是家乡的味道

在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云波这位“牛书记”眼里,家乡那“咸咸”的牛肉干,就是家乡的味道。

2020年之前,吴云波一直以传统的养殖销售方式,放牛、养牛、卖牛。但疫情袭来,销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寒。怎么办?“足不能出户”就让网络去沟通!被困在村里的吴云波尝试着用网络、用镜头去讲述草原的故事。他和他的几位伙伴没有专业的设备,就用最简单的方法记录:悠闲晒着太阳的牛、牛舍里喝水的“牛魔王”、科尔沁草原骑马放牧的牧民……草原、白云、蓝天是最好的美景,也是最亮丽的名片。

万事开头难,吴云波最初直播带货并不被村民所认同,好多村民觉得他普通话都说不好,怎么能在网上直播卖牛肉呢?虽受质疑,但他知道人们的消费习惯早已改变,光靠线下实体店卖牛肉不是长远之计,要想将村里的牛肉卖得更多卖得更远,必须与时代接轨,通过网络将“家乡的味道”销往全国各地。

嘎查的村民也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说着不看好吴云波直播带货,但还是耐心和他研究拍视频的技巧。作为“全村的希望”,吴云波从头学起,让嘎查的牛肉干卖到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牛书记”的家乡味道,村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在带领乡亲们富起来之后,吴云波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如何让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我们不但要发展产业,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还要进一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大家的生活幸福感,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吴云波说。

中国人的故事,千年传承的智慧和力量

有一种味道叫无“辣”不欢

在“全国劳动模范”杨文成的眼里,最爱的家乡味道是来自家乡的辣椒的味道。

时任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成,多年来带领村们快速发展以日光温室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使七坝村的反季节辣椒卖到了全国,让七坝村从昔日的贫困村成功“变身”富裕村。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杨文成还是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的一位普通农民,由于缺水等问题,当地只能种植大麦,勉强实现自给自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5个村民在山东培训时,学习到了日光温室技术,这种不分季节、旱涝保收的种植方式深深启发了他。杨文成便鼓励村民们建日光温室,发展设施蔬菜。

最初,对于日光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这个新生事物,祖祖辈辈以种麦为主的七坝村人并不感兴趣。“要想带领乡亲们致富,自己得先富起来。”杨文成决定从自己和亲人开始试种,并率先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

“种一亩小麦年收入不足千元,经营一座大棚收入近2万元。自从种辣椒后,我家收入增加很多,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尝到种大棚“甜头”的杨文成的堂兄杨文生说,“我现在经营了4座日光温室,每年毛收入达20万元,纯收入也有15万元左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一座座日光温室在七坝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搭建起来。为了做强辣椒产业,七坝村成立了永昌海量辣椒专业合作社。当选合作社理事长的杨文成,把村民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

现在,辣椒已成为带领七坝乃至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未来,我们计划投资3800万元引进一条蔬菜精深加工流水线,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村民获得更多收入。”杨文成满怀信心地说。

“苦”如茶,香亦如茶

在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符小芳眼里,最爱的家乡味道是家乡有机茶叶那微微苦涩的味道。

“人生如茶,反复淬炼才换来清香甘醇。”说这话的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符小芳。制茶要经过煨烤、杀青、碾压、解块等多个环节,她曾经的创业之路也经历了这样的反复淬炼,换来了清香甘醇。

早在2009年,符小芳便劝说周围的茶农跟她一起种植有机茶,迎来的却是一片质疑和反对之声,“种了多少年茶了,没听说过有机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那茶叶还保得住吗?”

可符小芳没有气馁,她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反复动员,最终说服5户茶农和她一起建立了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尝试种植有机茶。面对虫害等各种问题,符小芳也探索出了一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以前,茶园要通过火车运输的方式从内蒙古拉羊粪,不仅运输成本高,肥力也并不理想。后来,她引进了蚯蚓养殖循环农业项目,蚯蚓粪不仅是速效肥,而且能对土壤进行改良。

顺应自然,摸索规律,符小芳经营有机茶园越来越得心应手。2016年7月,符小芳的五里路茶作为礼品赠给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这个消息传回家乡后,周围农民纷纷向符小芳取经。

“一叶茶,世界万千,一双手,点茶成金。小小茶叶上,她打通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幸福路,书写着自己的伟大人生。”这是媒体和村民对符小芳的评价。

点茶成金,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改观,难得的是,她还热心地传授技术给村民。现在,已有100多户贫困户在五里路茶园工作,周边的茶园开始采用有机种植模式,与五里路合作社共同前进。2016年,符小芳被评为“白沙首届优秀实用人才”,当选为白沙县人大代表。

如今,符小芳的愿望是抓好茶园建设,加快茶园的共享农庄创建,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一起走上制茶致富之路。

中国人的故事,千年传承的智慧和力量

稻花香里说丰年,说不尽美好,道不完希冀……

龙先兰、吴满金、吴云波、杨文成、符小芳这样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他们不仅是热爱生活的梦想家,更是这个最美丰收季最好的代言人。

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快手联合发起#中国人的故事#之#家乡的味道#视频征集。请高校青年大学生、快手正能量达人怀着对家乡味道的眷恋,向网友介绍家乡的优质农产品,讲述这些农产品的亮点、背后的故事等内容,体现大家对丰收与生活的美好憧憬。目前已集纳9万个视频作品,累计播放11.5亿次。

中国人的故事,千年传承的智慧和力量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们礼赞丰收,既是检视过去辛勤的劳作,也是寄予未来美好的祝愿。愿我们的家乡“五谷蕃熟,穰穰满家”,长存家乡味道!

文案:牟昊琨 王可心(实习)

策划:杨月

设计:王涵(实习) 周高尖(实习)

素材来源:新华社、中新网、新甘肃客户端、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联合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是黛玉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kq0fn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