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漫友》《少年漫画》《卡通王》……你是否记得这些曾经熟悉漫画杂志怎样地伴随过一代人的成长,又随之逐渐淡出视野?而当年的漫画作者们,现在是否依然坚持着他们的创作,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从纸质到互联网时代,媒介变迁,读者更迭,又让漫画行业的生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面是“国漫崛起”的口号越喊越嘹亮,一面是大量的创作者只能“为爱发电”,造梦者们的野心和困境又如何平衡与安置?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漫画一生》海报

这些问题被一部叫做《漫画一生》的纪录片提及并展现出来。这个号称中国首部当代漫画家生态的纪录片于3月24日起正式上线,每周四在腾讯视频、B站、优酷、爱奇艺等平台同步更新。

纪录片导演范俭继《摇摇晃晃的人间》之后,再度将镜头聚焦当代创作者。而这个项目的缘起,则是一位资深漫画迷,担纲起制片人的身份,用“按图索骥”式地遍寻那些曾经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背后的人,用影像的方式,打开和纪录属于他们的漫画人生。

是关于漫画,更是关于人的纪录

《漫画一生》一共分为四集,分别以《漫画一生》《我要当漫画家》《我的路》《筑梦者》为题,展现身处不同阶段的漫画从业者的生活图景和心路历程。这其中有已经功成名就的漫画家,也有刚刚起步的漫画新人;有每天为了画稿呕心沥血的爆肝创作,也有随性而为边走边画的生活。

恐怖漫画大师祝耕夫从业十多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内容题材的限制;首位在中日两国同步连载作品的漫画家丁冰,要适应从杂志漫画时代到网络漫画时代的变迁;两度斩获集英社新人奖的肖新宇,面对作品意外成功而开始适应全新的生活;曾经的漫画畅销书作者寂地,已经距离主流的连载漫画很远,仍在坚持创作……在纪录片里,能看到漫画家人如其画的呼应,也能看到出乎意料的巨大反差。

靠前集中出现的祝耕夫、丁冰、肖新宇等漫画家,在漫画迷心目中,都是“大神”级别的存在。通过镜头走近他们的创作,和想象中大不相同。

导演范俭并不是一个漫画迷,因此在他的镜头之下,除却对于漫画作品专业上的深度探究之余,更将漫画家作为“人”的历史和生活面貌作了一番饶有余味地挖掘。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漫画一生》截图

被奉为“中国伊藤润二”的祝耕夫,谈起自己的作品中那些黑暗的部分,原来和曾经被霸凌的童年有着隐隐的关联,深埋进潜意识的恐惧感,如今在一个已为人父的成年人的叙述中,依然令人心疼。如果想要窥探恐怖漫画家创作的小秘密,他会告诉你那些绝望可怖的意象很多时候来自于音乐,或者某些真实历史中残酷事件的灵感。关于作品被举报下架的经历,创作者有他的无奈,也坦言创作中的暗黑是因为心向光明的寄望,身为作者也一定会让作恶的人在作品中付出代价。

奶爸祝耕夫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在纪录片中展现了祝耕夫逗趣温柔的另一面。纪录片团队找到他的时候,他刚刚重拾画笔,因为升级做爸爸,他已经搁笔小半年。一面是“恐怖教父”,一面是“软萌奶爸”,巨大的反差让人一时甚至有些措手不及。

他的妻子元元,原本是学金融的高材生,放弃优渥的工作成为祝耕夫的助手,一起投身漫画事业。祝耕夫更是在采访中透露,其备受好评的半自传性作品《漫画一生》中的女主角小岚,正是以妻子为原型创作的。

“如果在一个好漫画家,和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之间选择,我一定会选择后者。”他片中坚定表白,细心照顾宝宝,和妻子兼助手讨论漫画的创意,同时也为了买房有些心情焦虑。

而第二集里的漫画新人青青和果果,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画漫画对于他们来说,也承载不同的意义。青青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给各大漫画平台投稿都石沉大海的经历。来自农村的她,无法让家人理解她的漫画梦想,为了维持生计,她的社会身份是火锅店的服务生。导演范俭说,她是一个对许多终极命题有自己思考和深度见地青年创作者,而她坦言,自己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生存。

漫画家青青在火锅店当服务员

不断在平行剪辑中出现的另一位漫画新人果果,生活显然要优渥得多,对他来说,漫画众多兴趣特长之一,他写歌、做说唱音乐,靠前顺位理想是成为一个综艺咖。他大量阅读,思考存在主义哲学,说自己的苦恼,是无法控制地陷入一种虚无的焦灼。

以不同口吻叙述着自己走上漫画道路的两个年轻人,展现的是两个同龄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切面,不是简单的励志追梦故事,是以漫画为线索的,两段人生。

社社在为这个纪录片项目寻找导演的时候,希望能有一位擅长把握人物刻画的纪录电影导演来操刀,看过范俭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对于脑瘫女诗人余秀华的呈现后,他大力邀请范俭加入这个项目。

“可能恰恰因为导演不是一个单纯的漫画迷,反而带来了一些超乎于漫画迷的角度,他有足够的好奇心去进入对他来说是全新的那么一个漫画世界,这份好奇心又柔软、又善意,而且很敏锐,能够找到很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细节,最终呈现了出这样的成片。”社社说。

导演范俭自陈,“我以前不看漫画,他们的作品帮我打开另一扇创作之门,我从他们及更多漫画家的作品上获益很多,漫画与影像的表达可以互通,对世界的认知亦可共鸣。当代中国漫画从业者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热爱的漫画生态,他们亮眼成绩的背后,其经历的痛苦、迷茫、磨难,思考也需要被更多人了解。”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范俭

我们曾受漫画的恩惠,但长大后很少提起它

做一部关于漫画的纪录片的畅想,起源于三年前,社社偶然接触到一位在北极圈里生活的华人漫画家的事迹。步入社会多年,他几乎快要忘记,漫画曾经在他的生活中扮演过那么重要的角色。

社社买过很多漫画杂志,很早开始给《漫友》旗下的《新蕾·story100》写小说,这份青春期里中二热血,混在繁杂的功课和其他更深邃严肃门类的阅读中,不是主菜,但却不可或缺,是提供了充裕快乐能量的缤纷小糖豆。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曾经的漫画杂志

“我从很小就开始看漫画,几乎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买漫画。我有一整套的《画王》杂志,从创刊一直买到停刊。”在宁夏偏远小城经历漫长苦闷青春期的小男孩,在漫画里找到许多对遥远世界的想象和共鸣。

小时候从《七龙珠》《圣斗士星矢》这些日漫入门,之后像是又从漫画杂志上接触到很多国产漫画。社社发现,原来中国的漫画家里同样藏龙卧虎,质量并不比日漫差。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制片人社社

像大多数走上社会的80后、90后一样,越发忙碌的生活,会让人越来越难想起曾经那番天马行空的小天地。有一年老家的母亲打电话回来,家里要重新装修,整理出几大箱的“小人书”。他千叮咛万嘱咐,那些宝贝可千万要留着。

“漫画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少年和青春期,但是上班以后,你就感觉不好意思跟别人讲,说你爱看漫画了。别人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我只敢跟别人说一些正经的大部头,彰显着自己好像在认真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思想性。”

因为喜欢漫画,社社一直以来也关注着漫画家们的生活。印象深刻的是,他早听闻大名鼎鼎如台*漫画家游素兰,也需要靠画漫画教程、靠教别人怎么用电脑做图的方式维持生计。真正有心去关注到漫画家这个群体,会发现绝大多数心怀漫画梦想的人,都无法通过手中的画笔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

“有时候想想觉得挺难过的,自己是受漫画恩惠的人,被漫画滋养了很多年了,但长大了慢慢就忘了它。”在成为一名纪录片制片人,又因机缘巧合重拾对漫画行业的关注之后,这个曾经的漫画迷,也想要为漫画做点什么。

“漫画虽然是一个亚文化和小众文化,可是漫画的受众并不少,只是一直没有出现在主流媒体中,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行业。所以迄今为止也没有什么影像作品,帮大家完成一个共同记忆的汇总。”社社说,自己做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希望让大家看到,“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人很认真地倾注巨大的热情和才能,去构筑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遍寻漫画家并沟通拍摄的过程中,并不一帆风顺。不同的作者各有顾虑,有些漫画家在拍摄中途选择退出。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找投资的过程屡屡碰壁,社社调侃说,“这个项目有两个关键词,漫画和纪录片……每一个关键词拎单拎出来,就是一个大写的‘穷’字。”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漫画一生》截图

目前的成片四集,每集半小时左右的体量,其实并不足以承载社社最初想要做一部全方位展现漫画行业生态的纪录片的野心,在发掘作品、展现创作、梳理行业、探讨人文的各方维度上,观众都能看到创作者的着力点,但又的确有着点到即止的草率。

“从我一个漫画迷的角度来说,4集是不过瘾的,有很多的遗憾;从一个制片人的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和拍摄对象进行了亲密的互动和跟踪。现在的呈现,是推演和妥协后的结果,它未必是最优解,但可能是我们在每一个当下的唯一解了。”

片子播了三集,上过几次热搜。漫画粉丝有人欣喜于见到自己喜爱的作者鲜少为人知的幕后生活,也有人不满足于简短而宽泛的讲述。在知乎上一条关于如何看待这部纪录片的回答中,漫画家丁冰写下自己参与该项目的拍摄时被说服卸下心理包袱的原因——“范老师说纪录片没多少人看,我想漫画也没多少人看……哦,放心了。”

寂地的微博,画笔下的深情与细腻人生

《漫画一生》剧照

如果之后还有机会,社社希望这个题材可以继续启动第二季,至少这样一部纪录片唤起许多人的回忆,也把一个并不算陌生,但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带到更多人的视野中。

“片子播出之后,有不少漫画作者找到我,表示希望可以参与下一季的拍摄,或者推介了其他更多有意思值得讲述的拍摄对象。这个群体,他们也是很渴望被更多人看见的。”

漫画作为一个切口,也可以记录时代的兴衰

从纸质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熟悉的杂志一本本停刊,纸质书的销量不断下降,快看、有妖气等漫画平台的崛起,媒介不断变迁,读者的不断更迭,漫画行业的生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范俭微博截图

老牌漫画家们经历过更纯粹的创作时代,面向自己,闭门造车,专注创作,等到作品面世被印刷成册,有时已是一晃经年;而如今在互联网上的,不仅有催更的编辑,粉丝们的呼声和实时追随的评论吐槽,都是更直接的压力。被流量绑架也好,被评论左右也罢,今天的创作者必须面对这样的课题,而漫画平台的幕后推手们,也常常在保护创作者的个体表达和市场读者的审美趣味之间左右为难。

第三集出镜的漫画家寂地,从2004年起陆续出版绘本漫画《我的路》(My Way)系列,她花了十多年,如今渐渐停下。生活在大理,纪录片跟随了她和先生一段去往新*的旅程。“在路上”的感觉和状态,恰似呼应了寂地一路以来的创作主题。

寂地

寂地在片中动情地谈到进入行业以来的感受和见闻,曾经一起画画的朋友,有的彻底变了,有人死去,有人差点死了,她哽咽着,“一些画得很好的人,但他们的时代没有来临,只能被消耗、被淡忘。”

这一集发布的当天,导演范俭在微博上表示,他想拍漫画作者和时代的关系,于是当寂地谈到同时代作者的离席或陨落时破防的段落,剪辑尽量完整地保留了她的情绪,“这种情绪,我作为纪录片作者完全感同身受。我也希望,有才华的创作者在每个时代都能施展自我,坚持自我,希望当年的伙伴们不离开,不散场,希望年轻作者能经得起时代磨砺。”

漫画家寂地曾凭借《我的路》系列风靡一时。

在纪录片的自陈中,无论祝耕夫的恐怖漫画,还是肖新宇的搞笑江湖,一开始都不是自己最初想创作的方向,是因为只有往这个方向画,投稿才会被采纳。而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中坚持摸爬滚打的漫画事业,“像一个水中捞月的过程。”

大量从黑白漫画坚持至今的作者,也需要适应平台和读者对于彩色漫画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年轻读者似乎更喜欢条漫这样的形式上的改变。

《漫画一生》截图

在走访大量漫画家的过程中,社社也观察到,时代对于行业和这个行业里人的该改变。“很多传统意义上纸漫时期的作者,严格残忍一点来说,已经被这个时代淘汰。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移动客户端越来越发达,大家用手机或者iPad在看漫画了,原来的纸漫、页漫都已经过气,条漫的创作习惯,甚至完全是颠覆性的,新的创作介质和格式,很多传统漫画的漫画家其实没有跟上趟。”

漫画家丁冰和编辑谈到媒介转变,弹幕内容也有所呼应。

一个无奈的现实是,习惯了传统漫画形式的曾经的读者们,大多是长着长着,渐渐忘记了漫画;还在画的人,要么适应新世界,要么寻找新的观众,终究都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社社说,“那个时代曾经打动你的那些人,像你小的时候暗恋过的迷人隔壁班男生,但长大后的你,已经从二次元变成三次元了。这种次元壁的转换,也是我们想要尝试讨论的这个问题。漫画和纪录片都是时间的艺术,都是尝试在时间洪流中留下些什么。”

而无论新老作者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整个漫画产业链都有待完善,漫画家的生活状态大多拮据。“国漫崛起”的口号之下,涌现了越来越多重磅IP和影视化成功的作品。电影院里的动画大片有了爆款,视频网站的平台上,也每年能有那么几部爆款出圈。但作为整个动漫产业非常根基的创造力所在,漫画端的作者,似乎处于最没有影响力和收入最低的那一栏。“最重要的讲述故事的那个人,反而是赚最少的以及地位最低的,大部分的作者都在很贫穷的状态下创作,这不合理。”社社不忿。

作为一部行业众生相的纪录片,他希望这部漫画纪录片可以记录这个行业的兴衰,并且以漫画作为切口,也记录下社会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关于文化的变迁。

祝耕夫《漫画一生》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刘威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shoutoutto"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kVBCB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