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镕基的 《朱镕基答记者问》 面世后,短短半个月就发行出70万册,这足以证明百姓对于朱镕基的怀念之情。
对于广大百姓来说,朱镕基的感召力一直是很强的,当年那一句 “我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1口留给我自己” 更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怀念朱镕基,也对他的反贪决心加以称赞。
时刻将人民装在心里
讲实话、讲真话向来是朱镕基的作风,他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反对排场和形式主义,批评起来人也从来不留情面。
能促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便是他始终是为了百姓利益和国家利益而服务的,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一心为公是他的高贵品质。
事实也证明:每当一个领导干部退休以后,群众对他的态度就是一面镜子,若是任上人格好,即使他退休之后依旧会受到人的尊重和爱戴,朱镕基便是如此。
在2012年1月18日的 上海春节京剧晚会 上,朱镕基出席并发表了不足10分钟的讲话,期间有29次都被掌声所打断。
除此之外,朱镕基一向幽默的风格也总是能够引得全场捧腹大笑,剧场的气氛更是随着朱镕基的到来而达到了极点。
那会朱镕基已经退休,且依旧在民众中拥有极大的魅力,也可以说: 朱镕基的魅力绝不源于他过去的职位,而是来自他高尚的个人品格以及在群众中的威望,上海的老百姓在这方面是很有发言权的。
他们对于朱镕基的感情是极为特殊的,这个和上海人特性不同的上海市长,也真正为上海人做了很多实事。
从开始,朱镕基就十分直率,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曾有一位记者问:“听说您将出任上海市副市长,这个消息可靠吗?”
此时朱镕基毫不迟疑地回答: “我需要纠正你的是,*务*派遣我去上海工作,是去当市长,而不是副市长。”
从这之后,很多人都了解了朱镕基直率的性格,更是钦佩他的果断和自信。
1988年,朱镕基靠前次在电视上露面时,展现出的便是一张不苟言笑的脸,他给很多上海人都带来一种新鲜感。
然而,当朱镕基开口说话,大家又疑惑了,因为他的话语总是带着幽默属性。
一位在电视上听过朱镕基就职演说的中学生还专门写信说:我在电视上看见您的讲话幽默感很足,很快就把我吸引了,如果我是市人大代表,那么光凭这一点也想要投给您一票。
他来到上海,就把目光聚焦在实事上。
那一年上海的浦东南路已经修了一年多了,可处理了一半的马路却没有被封起立,车只能走一半,这种状况在一年多时间里都没有人过问。
朱镕基刚刚来到浦东视察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通知办公厅上午 10点就去开会。
10点过后,一个局长进来了,他刚准备坐下的时候,朱镕基马上制止道:“你不要坐,先来台上给我讲讲你为什么迟到?”
局长也被这阵势吓着了,他连忙解释道:“这是因为刚刚先去参加了一场会议,赶忙赶过来了。”
朱镕基显然不认同这种说辞,他批评道:“你多忙?你有我忙吗?你一个人就能迟到两分钟,我们这么多人加起来能迟到多久?”
局长被说得不敢还嘴,甚至一步都不敢朝前走,这件事到后来还被演绎成了段子。
谈回正事,朱镕基就非常反感有干部在会议汇报上“下功夫”,到开完会反而没有什么行动。
在修路这件事上,朱镕基立即就问:“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把电缆铺下去?”
电力局长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说:“关键问题是现在做电线杆的木头还在江西,电线杆上的瓷瓶也只能去景德镇购买,那景德镇现在对我们搞起了控制,还买不到呢。”
朱镕基考虑到具体解决方法,便和负责生产的相关人员商量,随后拍板决定用几辆桑坦纳去换回木头和瓷瓶。
这件事就这么拍板了,朱镕基随后又问局长:“我把这些事都给你解决了,你的电缆什么时候埋下去?”
局长这下就明白了,他立即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说:“您放心,这些问题一旦解决,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朱镕基这种话听得太多了,他立即打断道:“我要具体的时间,你不要给我开空头支票。”
当任务下达下去,朱镕基还对市政局发了火: “你们市政局就知道挖马路,把浦东像开拉链一样弄得开膛破肚,听说你们还想挖我的淮海路,你们感觉到干不了,现在就可以去引咎辞职!”
就这样,为了修路的事情,各位不同部门的局长们纷纷派出精兵强将挑灯夜战,浦东南路在1989年9月27日就完工了。
朱镕基在上海一共有一千两百天,《朱镕基讲话实录》便收录了他在上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等。
他的到来对上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时正好是中国经济改*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黄金年代,上海也面临着工业不景气、市政基础设施陈旧、财政收入滑坡、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困难。
就连政府部门也有着官场气息犹存、缺乏开拓精神等问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很大的。
朱镕基对那些不关心百姓的官僚作风痛心疾首,这才致使他批评人时一点情面都不讲。
铁腕的背后
在上海的时候,朱镕基就得罪了不少人。
八九十年代时朱镕基就狠抓廉政建设,也在百姓中树立起极大的权威,赢得了上海人民的信任。
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听起来总是极为严肃,可事实上朱镕基很少去处罚一个人或者直接撤职。
当年的上海,就连晨练中的大爷大妈都会聊着朱镕基的故事,他的很多事情都是雷厉风行的。
1989年11月的黄浦江大潮时期,沪东造船厂因江堤保护措施不力使得江水直接冲过了大堤漫入厂区,周围千余户百姓都跟着遭殃了。
朱镕基听说之后立即带人赶到现场,他走入厂区后看尽没有人在堵水,脸色瞬间铁青了起来,周围人更是动都不敢动。
听说市里领导来了,厂长才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朱镕基见到他后当即责备道:“这里没有人堵水?你跑到哪里去了?”
对方给的回答是“正在办公室研究抗洪方案”,朱镕基一听就来气,马上一顿怒斥道: “出了件这么大的事情,你没有去现场,反而躲到了办公室里面?躲在那里能研究出什么名堂?你们要跟群众站在一起,我来就是跟你们扛草袋的!”
老厂长非常羞愧,眼泪都要落下来了,这才赶紧去找人。
安排好具体的抗洪工作后,朱镕基马上就去慰问受灾群众了,他对大家说: “我们来晚了,实在对不起,我这个市长当的不合格,让你们的家里都进水了。”
随后,沪江造船厂将大门打开,让所有家中进水的居民都到厂里的食堂来吃饭。
正是因为朱镕基做的事情太贴近于百姓生活了,老上海人才会念他这么久。
不过,也有人觉得朱镕基批评领导干部时的语气太凶、太过急躁了,朱镕基回忆道: “很多人说我脾气太大了,往往使得别人下不了台,特别是今天说要撤职这个,明天又说要撤职那个,有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是什么下场?”
随后,朱镕基又语重心长地说: “但是不公开批评他们的话,往往很难使得大家从中吸取教训,所以我才选择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同志们,我也没有其他什么目的,只是想为上海人民服务好。”
可朱镕基还是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说: “我感觉这些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时候工作中遇到困难也想急于求成,因此才对干部比较严厉,这样也有些挫伤了大家的思想积极性。”
才很多从政者眼里,朱镕基的形象都是格外严肃的,不过结合很多有关于他的合照来看,他周围的人脸上总是充满了笑容,他们都会被朱镕基独特的幽默感所打动,只要了解了他,也大多会认同他。
去基层调研的时候,企业若是准备了丰厚的晚宴,他会选择转身就走,自己去吃一碟青菜和一碗阳春面就打发了。
500多位局长都效仿他的做法,使得政界的风气为之一变,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对他赞不绝口。
正是在这样的气魄之下,朱镕基走上了更高的位置,改*开放的时代,成功造就出了这一位改*家。
1991年4月,朱镕基成功当选为*务*副总*,他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大刀阔斧治理经济过热的情况,特别是“改*新政”促使财税制度、金融体制、投资体制都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些措施不仅及绝了高通胀、低增长的世界难题,还使得中国成功应对了1997年的 亚洲金融危机 。
经常下基层调研的朱镕基同时也具有放眼世界与未来的大局意识。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朱镕基为了能从总体上增强国企的竞争力,还实行了“抓大放小”的政策,当时国企改*确实使得经济效益变好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代价,下岗人数一度高达上千万,不少人都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不公正。
这样的背景下,朱镕基让不少出现亏损的中国企业从整体上搞活,并提到了经济效率,这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他深深知道,改*的阵痛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无论他做出什么,他所说的话都是真话,1998年3月朱镕基主持新一届*务*靠前次全体会议提出的五项要求中,有一项便是“敢于讲真话”。
面对媒体记者朋友的采访时,朱镕基也说: “我只是希望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那我就很满意了。”
2001年,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时候便为学校题写了校训:不做假账。
他还在岗位上时,便已经在多个场合表示:对本届政府的评价,应该由人民和历史来做。
能将严肃感和幽默感融为一体,朱镕基确实做出了极好的例子。
他还曾在媒体招待会上如此介绍自己: “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还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和瞪眼睛,那就更加不要学习我了。”
此话一出,现场的记者纷纷开怀大笑,朱镕基却继续说: “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是瞪过,不瞪眼睛那就是植物人了。”
幽默的同时,朱镕基最看重的是真诚。
他还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请大家不要误会,死而后已不是说我老要呆在总*这个位置上,我只是说我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那便会继续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即使离开政坛多年,朱镕基依旧能够引起很多的关注,这也正是因为他对于人民无限的热爱,他用非凡的才干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无论历史如何评价他,特别是他在经济方面的举措议论,他的出发点始终是好的,那是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参考
朱镕基谈自身工作作风:我不会整人 讲完就完了 南方都市报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声明:本文转自 2023-02-01 14:01·孔甲丙的原创作品,谨向作者致谢!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