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褪去的学区房,正在一步步走下神坛。
今年以来,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为代表,全国各地都在对学区房陆续亮拳。
11月22日,又一地宣布了对学区房重拳出击——青海西宁出台新规,要求当地不得以学区房名义发布房产信息、炒作房价,不得发布涉及“学区”“学位”等炒作学区概念的房源信息。2021年11月30日前房地产经纪门店及相关网站媒体涉及“学区房”概念的房源全部清除下架。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厦门、成都、大连、南京、合肥、太原等超过10座城市出手,整顿对象均是学区房。
从面上来看,各地措施不一。但从城市来看,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就是 深圳和北京 。虽然两城一南一北,但是深圳向来是试验田,风向标,而北京,是首都,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很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城市在降温学区房和推进教育公平上的措施,也不尽然相同,因此,其他城市在跟进的时候,是选用北京模式,还是选用深圳模式,这还得交给时间。
今天,我们先来聊深圳。
最强力度:
深圳拟推行“大学区”制度
而且是以立法的形式
降温学区房,哪个城市手最硬?深圳,至少应该进入候选名单。
就在4个月前,深圳提出,将以立法的形式,要求市、区教育部门进行“大学区”招生。
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消息。
7月30日,深圳以“基本法”的形式,推出《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官网公开征求意见: 拟立法要求市、区教育部门进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官网截图
引发舆论关注的,在于两个关键词:一是大学区,二是教师交流。今天主要说说深圳的这个“大学区”。
简单说,“大学区”就是将周边3到4所学校所在的范围组合成一个“学区”,学区内实行电脑派发学位,实行相对就近入学。
大学区内的三四所学校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家长可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
用更形象的说法就是,所谓的“大学区”,把以往 “一个萝卜一个坑”变成“一个萝卜N个坑” 。也就是说同一套房、同一个户口,可能分到完全不同的学校。
这种方式,成都的家长是不是多少有些眼熟?
对,就是很像成都小升初的多校划片,都是“一个片区对应多所招生学校,最终就读学校以随机派位方式确定”。
而家长以往比较熟悉的单校划片,相当于“一个萝卜一个坑”——在一个区域里划定一个学区范围并对应一所学校,在学区范围内,家长可以为家里的适龄儿童申请就读对应学校。
再说回“大学区”,其实早在2015年,深圳出台的《深圳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在探索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即各区探索试行积分入学办法。各区可根据“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
随后,深圳福田、罗湖、南山、盐田、龙华等5个区开始试水“大学区”,大学区范围内的学生,可自愿报读学区内多所学校。
图源东方IC
不过,两次政策还是有区别。
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看来,根本性的区别在于,积分入户制是从义务教育需求端来调控,调控的是入学的资质。而大学区制度是从义务教育供给端角度来进行调整,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与户籍、住房等因素的联系。
“就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来看,要优化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综合考量户籍、居住时长、社保年限等因素,确保公平合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胡乐乐还表示,“大学区招生由2015年的(深圳)各区探索试行,到如今积累了一些有效经验后在全市推行, 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是深圳下决心为义务教育择校热和学区房“高烧不退”降温 。”
小步慢跑:
除了“大学区”
深圳的“共享学区”“优享学区”等也值得关注
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幅与学位建设也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即便“一个萝卜N个坑”,但“萝卜”多、“坑”各不相同,到底进入哪个“坑”就成了问题。
这种情形在深圳部分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的的地区尤为明显。因此,在解决热点学校、热点片区的学位供需矛盾问题上,深圳教育部门的大学区推进过程,采取了“小步慢跑”的办法。
2017年,大学区制度缓慢推进,罗湖区新增2个大学区试点,辖区内共有5个大学区。
2018年,坪山开始设大学区。
此外,深圳各市、区教育部门还以谨慎的态度尝试对热点片区和学校的学区进行“微调”,整合新旧学校对学区进行划分,推出“共享学区”、“优享学区”、“分享学区”的招生政策,与“大学区”配套适用。
“共享学区” ,即居住在共享学区内的家长,除了可以选择地段内的学校,还可以选择地段外共享学区内的另外一所作为第一志愿。
“分享学区” ,即A学校可以分享B学校学位,那么A学校片区学生可填报B学校作为志愿校,但B学校学区范围内学生不能填报A学校。
“优享学区” ,即在现有部分共享学区范围内,根据适龄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为每所学校再划定一个优享学区。在共享学区内,家长可选择任意一所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学校,若第一志愿选择对应的优享学校,还可额外获得一定优享加分
有家长可能比较疑惑,“大学区”与“共享学区”似乎都是“多校划片”,有区别吗?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
深圳的这种制度,确实符合了“多校划片”的诸多特征,但是又比较复杂,因此,可以概括为“多校划片”的一种。
比如,“大学区”与“共享学区”的差别之一,就体现在范围上——大学区的范围更广,可选择的公办学校数量更多,少则3所,多则8所,按照志愿与积分由高到低派位。共享学区则是将部分学位有余的学校和学位不足的学校“打包在一起”,设置为共享学区,在数量上,每个共享学区里的学校通常是2-4所。
简而言之,就是居住在共享学区内的家长,除了可以选择地段内的学校,还可以选择地段外共享学区内的另外一所作为第一志愿。
其实,这些配套政策“名头”看似颇为复杂,但本质基本一致,就是面向同一片区招生,把强弱校搭配进行招生,同时鼓励就近入学。但是,如果家长愿意,想选质量更好的学校,哪怕远一点,深圳也提供这样的机会,只是有条件限制。
但总的来说,深圳此举,在打破学区房“一对一”格局的同时,给了家长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
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条例》研究和起草组成员熊义刚进行解读
目前,福田、南山、罗湖、龙岗、龙华、盐田、坪山、光明都已经在逐步试点大学区制度,宝安则有多数学校组成分享学区和共享学区。
专家:
大学区有利有弊
深圳教育当下 “患寡”,而非“患不均”
《条例》发布后,深圳学区房几乎是应声而动,部分区域房价几经变动,对比鼎盛时期的房价,有顶级学区两个月直降300万。
随后,坊间纷纷高喊这是对学区房“釜底抽薪”的大招,甚至有媒体认为,“深圳模式”可能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终极版本”。
但专家们提出了更冷静和理性的思考。
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条例》研究和起草组成员熊义刚直接否认了“终极版本”的说法,并认为,深圳的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源东方IC
此外,部分深圳房产、教育界人士还持另一种观点: 深圳的“大学区”能给学区房“降温”,但治标不治本,深圳教育当下“患寡”,而非“患不均”。
深圳资深地产评论人朱文策认为,如果片区内教育资源均衡,扩大学区范围问题不大;但是如果片区内同时存在名校和普通学校,大学区改变了原本的学位对应关系,容易产生社会矛盾。
其次,大学区有可能导致原本没有机会就读名校的小区价格受益,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想办法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态,否则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南方中心主任臧敦建也认为,推行“大学区制”,确实能给学区房“降温”,但是它只是换了一种分配学位的方式,对原本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仍然没有起到最根本的作用,还是难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我们要看到背后本质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而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
从深圳的模式来看, 所谓的“多校划片”,有不止一种形式,并非简单地把几所学校拉在一起“摇号” 。
其次,多校划片和“就近入学”并非天然对立。比如深圳就明确提了, 就近入学,依然是要鼓励和保障的 。但是, 如果有家长愿意舍近求远,也提供选择机会 。显然,这种不一刀切的做法,是更符合家长多元诉求的。
明天,我们接着说北京模式。你对多校划片有啥想说的,也欢迎评论区分享~
记者丨李宇欣
✱ 部分参考资料:
1. 南方都市报《深圳大学区调查:实施五年范围未明显扩大 》
2. 深圳晚报《龙岗拟在部分学位紧张片区实行“优享学区”办法》
3. 红星新闻《深圳新动作:立法拟定“大学区”制度,能否破“学区房”困局?》
4. 南方日报《给学位房降温!深圳拟推大学区招生,租售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