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倩雯亲述,北京日报记录下的PM2.5十一载治理历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讲述人:北京日报记者 骆倩雯

骆倩雯亲述,北京日报记录下的PM2.5十一载治理历程

机缘巧合,我从2013年开始负责环保新闻报道,而这一年正是北京治理PM2.5的元年。

雾霾来势汹汹。2013年1月,北京就出现了13天重污染天气,PM2.5月均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少了蓝天白云,市民们既着急,也不解,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网络上一片怨声,尤其是很多老北京人,不明白北京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几乎天天泡在原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全程紧盯空气污染过程。那时候每天都在写空气质量,不仅要实时解读天气,还要给公众答疑解惑,普及PM2.5知识。由于PM2.5对公众来说是新生事物,很多人不了解,面对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市民的负面情绪,我必须得想读者所想,解读者所惑,掰开了揉碎了把北京市空气污染的原因给公众解释清楚。

大气治理不易,作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编外人员”的我深有体会。这十年来,我无数次跟着环境执法人员去检查和执法,见过凌晨三点偷排污水的黑洗衣作坊;闻过夜里11点重型柴油车排放出来的呛鼻黑烟;沾过家具厂违规作业产生的粉尘;最“刺激”的一次,乔装成买家前往“三不管”地带的非法砂石场,只为获取一手素材,采写出生动的报道……

十年间,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老百姓看到的,则是蓝天一年比一年多,天空一天比一天通透。

2022年,当我采访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请他们谈谈大气治理“我这十年”的工作时,对方笑着说:“这个主题你也符合啊,你一直都在与我们并肩作战!”的确,十年弹指一挥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已不可同日而语,而这背后,《北京日报》从未缺席。我很有幸,在北京日报见证了北京PM2.5的十年治理之路。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贰箂箂叁"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o/fresh/8jkRnf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