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11月22日电 题:内蒙古呼伦贝尔:深耕“生态警务” 守住青山绿水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公安局甘河镇派出所民警朝鲁门和同事们穿梭在大兴安岭林海中,边走边哼唱着家乡的歌曲。
“我们不仅要保护辖区群众,还要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在八岱山,朝鲁门说,鄂伦春自治旗公安局探索“林区警长制”,将每片森林的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案有人查、责有人担”的生态资源保护工作新格局。
8万平方公里草原、13万平方公里森林、3万平方公里湿地、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丰厚的生态资源,需要最好的呵护。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公安局以公安推进森林公安和食药环侦警种改革和职责融合,组建了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推动各旗市公安全部成立环食药侦大队,构建成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警务机制和勤务模式。
“在河道中非法采砂就是变相从两岸土地资源中掠夺沙土,会严重损坏两岸植被,后续也会产生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11月7日,扎兰屯市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在成吉思汗镇某村组河道旁,将正在盗采砂石的曹某某抓获。
“成功侦办此案,离不开扎兰义警队供的线索。”民警周宏刚说。
据悉,扎兰屯市公安局探索创立了“民警+辅警+义警+网格员”的群防群治新模式,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把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延伸到了生态保护领域。
5公里耐力跑、警体拳对抗、马上技巧比武……一招一式一丝不苟,一拳一掌虎虎生风。这是陈巴尔虎旗公安局海东青骑警队开展冬季马背战术科目训练的场景。
莫尔格勒河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宛若一条被劲风舞动着的蓝色哈达,悠然飘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每到旅游旺季这里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海东青骑警队每天在草原上进行治安巡逻、维持秩序、处置险情、调解纠纷。队员身着制服,戴着印有海东青图案的面罩,骑着高头大马,成为游客们追逐的对象,“太帅了!这是真正的骑士风范!”
骑警队队员们执行任务时习惯带上一个背包,专门用来收集丢在草原上垃圾。“草原上土层很薄,经过车子碾压后的草地很难再恢复生机。”骑警队队长石永志介绍,海东青骑警队成立以来,边境巡防里程超7万公里,完成各类活动安保506次,救助群众406人,化解草牧场纠纷98起,侦办盗挖野生草药案件29起。
为保护好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平衡。呼伦贝尔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盗挖野生药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采挖、收购、运输野生药用植物、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在额尔古纳市,这里草原上生长着700余种野生植物,其中包含芍药、防风、柴胡野生药用植物300余种。近年来,额尔古纳市公安局联合消防、林草等相关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开展巡查巡护和定点蹲守。
额尔古纳市公安局长陈大鹏表示,公安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工作思路,全环节、全链条打击盗挖、收购运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近三年来,额尔古纳市公安局破获非法采挖收购运输野生药材类案件76起,行政处罚191人。
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5月底,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侦破了一起由自治区公安厅督办的危害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将案件中查获的幼鸟和鸟卵移交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进行救护。
经过近四个月精心照顾,4只丹顶鹤、1只白枕鹤、13只灰鹤和21只蓑羽鹤等39只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核心区放归自然。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局为有效打击各类破坏生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推出水警移动警务机制,每年坚持将90%以上警力投入生态执法一线,向呼伦湖保护区生态违法多发重点区域、水域派驻警务工作站,对重点地域、水域进行24小时驻巡守护。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辛曙光表示,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不动摇,持续向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亮剑”,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好祖国绿水青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