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Z世代】95后,成长、观念与未来展望

【我是Z世代】95后,成长、观念与未来展望

【影视短论】电视剧中的Z世代

Z世代,泛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这部分人,Z世代是互联网原生民的第一代。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Z世代人口达2.6亿。因其出生、长大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独特性,呈现出诸多与社会其他年龄段人群不同的生活样态。电视剧《二+不惑2》《少年派2》《大考》着力描写了Z世代的群像,构成95后到00后Z世代的生活图景。

一.数字化生存

Z世代与“网” 同生,随“机” 成长,互联网信息化的同时,也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数字化。手机和电脑是Z世代的学习或生产工具,也是社交、娱乐、消费的工具。正如《少年派2》中林大为骂边吃饭边刷手机的女儿林妙妙所言:“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天到晚粘在手机上,真要给你们断了手机断了网,你们是不是就活不下去了?”

网络生活,手机成为剧中的核心道具。《大考》中,2020届高三年级的学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 。手机是新冠疫情期间上网课和互通信息、联络感情的必备工具。疫情期,学校安排学生回家,老师送了部手机给贫困生高铭宇上网课用。为了增强山区信号,还以最快速度在山上建了个基站。得知居家上网课许多学生情绪低落,史校长用手机直播升国旗的方法来鼓舞振作,当国旗升起那一刻,家长和学生们全体起立,对着手机或电脑屏幕中的国旗共同行注目礼。

在《二+不惑2》《少年派2》中,Z世代已经进入职场。梁爽的职业是抖音直播带货;林妙妙成为自媒体人,从事短视频的策划、拍摄、制作与传播,手机都成为她们的生产工具。《二+不惑2》的罗艳是公众号设计,姜小果辞职后成为自媒体公司的投资顾问,丁一煊是网络小说作者。她们从事的都是由互联网催生的新职业,具有时代特征。剧中职业场景和职业内容的展现,对观众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例如《二+不惑2》的电商直播带货情节,《少年派2》对新媒体行业潜规则的曝光,满足了现时观众对新兴行业内部运作的窥探心理。此外,近几年随着Z世代火起来的盲盒,密室、剧本杀被纳入剧情中,Z世代因此被戏称为“装在盒子里的人” 。崇尚个性、乐于体验新事物,这些新的文娱消费以更强的社交属性、互动性、体验性而受到追捧。

二..代际关系

《二+不惑2》的编剧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是Z世代讲述

自己的故事。他们最常写的是爱情,但笔下的爱情没有前几代人的激情、热烈,而常常表现出一种“爱无能” 的状态,爱情在Z世代的生活中占比越来越小。爱情本位让位于个体本位,让位于现实生活,这是《二+不惑2》中梁爽和赵优秀经过审慎思考后作出的选择。这一选择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同,说明它的背后一定存在结构性力量的操控。这种操控来自Z世代面临的升学、就业、婚恋、生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种种压力。而观众也同样生活在这个由各种因素构建的社会结构中,所以才觉得真实,才能产生共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和城镇涌入大中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由此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大考》中父母生下田雯雯后交给奶奶抚养,夫妻二人去武汉做生意。田雯雯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直到奶奶撒手人寰,留下的她独自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一切。“独立” 和“懂事” 的背后是无奈与被动,独立的独是孤独的“独”。由于早期社会化阶段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进入青春期后,这些曾经的留守儿童将对父母的渴望隐藏在内心深处,逐渐演变为对父母的怨恨和疏离。如《二+不惑2》中梁爽和田雯雯经历相似,跟着奶奶长大,与父母感情疏离。进入大学后独往独来、为人偏执、以自我为中心,出现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

《二+不惑2》《少年派2》两部剧,均根据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合理的情节推进,寻求代际的沟通与理解,将两代人的价值取向和感情引向融合:1. 设置中间调解人;2. 寻找冲突双方沟通的情感与价值支点,打开自己,接受对方。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泡芙味的饼干哟"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y/fresh/8gW7fR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