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医生杨璐的微博视频,逾4成美容就医者面临器质性损害风险

来源:大河健康报

大河健康报记者 杨璐 梁露露

3·15 监管进行时

市场监管部门始终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线索后, 市场监管总局立即部署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晚会曝光有关问题线索进行调查处理。 相关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开展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

湖南、广东、安徽 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会同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玩具店、小卖店等商户开展现场检查,对“三无”产品、抽奖玩具等依法予以扣押。湖南省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对“土坑酸菜”曝光地岳阳市君山区和华容县涉事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对涉案企业依法立案,所有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全部就地封存,责令停产停业,控制相关人员,对已外销产品启动追溯召回措施。

河南省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连夜对涉事粉条生产加工者开展处置。成立专案组对6家涉事生产加工者进行立案调查,查封涉事生产经营场所,查扣涉案原料及成品,责令涉事企业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单位负责人实施控制措施。

天津、江苏、浙江 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无锡兴浜马车业、江苏蓝君科技、小刀、欧派、绿能、小牛等曝光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对3911台电动自行车先行登记保存并抽样送检,对297台涉案车辆采取查封措施并抽样送检。

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 会同公安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广佛机电五金城经营场所5家,扣押电线电缆产品25个型号、2208扎,现场控制揭阳棉湖涉嫌生产不合格电线电缆厂家世海电缆、生科电缆、穗讯电缆负责人和相关生产经营人员16名。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 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对10家“口碑”营销公司连夜进行突击检查。目前,已对3家企业立案调查,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违法的6家企业正在进一步调查。

云南、广东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宣传、网信、公安、商务等部门对晚会曝光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控制了相关涉事人员。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督导,依法彻查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

90后姑娘小雪是一名护士,一次医疗美容事故让她的左眼永久失明。

两年前,一位服装店店主自称会注射玻尿酸、能帮她填充额头。本来应该是表皮注射,结果注射到血管里,造成中央动脉阻塞。小雪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命保住了,却留下了终身遗憾: 左眼失明,大面积脑梗。

近年来,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消费者因为美容造成终身伤害, 而这些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不是医生。

整形医生杨璐的微博视频,逾4成美容就医者面临器质性损害风险

3月15日晚间,央视“3·15”晚会曝光,网络上有很多医疗美容培训机构,都在宣称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零基础包教包会,毕业颁发证书。

培训6天即可成为高级美容师

据报道,交纳5000多元报名费,可成为圣嘉丽禾南京校区微整形全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

在某期圣嘉丽禾全科班中,14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一个人有医学背景。“不管我们是否专业,但我们得装得专业一点。”圣嘉丽禾培训班的老师对学员说道。

敢给这些新手培训的老师究竟是什么身份?负责培训的孙老师自称是执业医师,但始终不愿出示医师执业证,并且说自己的执业医师证挂靠在圣嘉丽禾医院。

然而,通过培训老师的姓名以及挂靠医疗机构的全称,并没有查询到这位老师的任何医师执业信息。

课后,同学之间最热衷讨论的,是通过这个高端手术项目,以后如何向顾客尽可能多收取费用。为期六天的微整形全科班结业时,几天前还是零基础的学员们,拿到了培训机构颁发的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发证机构是“国际整形美容职业认证中心”。

查询发现,这个认证中心的网站没有任何备案信息。培训结束后,老师还把医美药品批发商的联系方式发在班级群里,学员可以通过他们,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拿到各种针剂,再加价给顾客注射。

整形医生杨璐的微博视频,逾4成美容就医者面临器质性损害风险

医美机构监管政策逐渐清晰

3月16日中午,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处理圣嘉丽禾医美微整培训学校(南京校区)的消息。

其中提到,3月15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连夜下发《关于迅速查处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问题的紧急通知》, 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组织对涉事市场主体进行现场检查,依法从严从快处理。

当晚,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立即会同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圣嘉丽禾医美微整培训学校(南京校区)进行检查,了解机构经营资质及收费、广告宣传等相关情况。下一步,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检查情况依法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对于医美行业的监管,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0年11月,原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中国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监管工作座谈会, 这是卫生部靠前次针对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问题召开的行业会议。

整形医生杨璐的微博视频,逾4成美容就医者面临器质性损害风险

随着医美行业不断发展,更多的部门参与到监管中,监管方式更多元化,监管方向也更趋于常态化。

2019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部分省市和地区探索“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化监管模式。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其中提到,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医疗美容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开展执业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具备法定条件,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得违法采购、使用医疗美容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不得发布医疗广告或变相发布广告。重点查处生活美容服务机构及其他机构和个人未取得相应资质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以及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重视投诉举报线索,鼓励有奖举报,严肃查处利用宾馆酒店、会所、居民楼违法开展医疗美容行为。

2022年1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草案)。其中提到,要求医疗美容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对医美行业的管理以及诊疗质量作出了规范, 并提倡建立医美行业的教育体系和考核标准,要求医美行业的教育与就业方向匹配发展 。《规划》的正式落地也更有利于多部门对医美行业的常态化监管。

整形医生杨璐的微博视频,逾4成美容就医者面临器质性损害风险

此外,目前对于医美行业的规范也正在逐步细化。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新修订的《靠前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限定了物理降温产品范围,在品名举例方面删除了 “医用冷敷贴”“医用冷敷头带”“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 。这将有利于杜绝部分企业套用医用冷敷贴备案成化妆品面膜或是中药类膏药的行为。

消费者应学会从源头“避雷”

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发布的《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民事审判白皮书》(2016年度~2020年度)中提到,涉诉医疗美容机构过错集中在未尽告知义务、诊疗行为操作不当、虚假宣传等,其他违法行为也多有涉及。

五年来判决医疗美容机构承担民事责任占比为90.2% 。其中80%以上的案件医疗美容机构需对美容就医者的损害后果承担同等以上的责任。

此外,超四成涉诉美容就医者产生器质性损害。 五年间,涉诉医疗美容行为给美容就医者造成明显器质性损害的案件量为82件,占比约42.1%。

从白皮书可以看出,虽然损害后果由医疗美容机构承担, 但是造成的伤害已经不可挽回,消费者应如何从源头“避雷”?

郑州市星帜美歌医疗美容医院院长孔丽表示, 首先看门头。 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门头牌匾显眼处要有机构全称。

且除了自己制作的门头之外,还要有一个专门的门头显示卫生监督部门的电话、机构全称及批准的证号。

其次,看公示。 按相关规定,机构内所有项目的具体价格、从业人员的资质证书等都要进行公示。

最后,体验一下该机构的服务流程。 正规机构在为顾客服务前,会让其签署相关治疗方案的同意书,并告知存在的风险及术后相关情况。

“至于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机构,可以先尝试一些基础的小项目,如护肤方面可以尝试水光针,微整方面尝试除皱或者瘦脸针,以此来判断整个服务流程的满意程度。也可以听听身边朋友的意见,比如朋友在某一个项目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你也可以选择同样的机构、同样的医生、同样的项目。”孔丽提醒道。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花花onOt"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cn/fresh/8ggBn7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