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笛子 | 作者

张敬 | 编辑

周国平 | 图源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当了父母,以后要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很差,你会不会逼TA去上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

你能否接受你的孩子不如你?

甚至,连高中都考不上?

这是每个人在成为父母后,都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最近,我在作家周国平老师的新书 《叩叩》 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叩叩是周国平的儿子,他还有个姐姐叫啾啾。

父亲周国平是知名作家、哲学家,母亲郭红也是中国社科院的哲学博士。按照一般人“正常”的设想,父母如此杰出,孩子的成绩应该不会差。

但两个孩子的发展,却完全不一样。

啾啾从小就是学霸,学习没让父母操过心,但性格内向,如今居然成了个性鲜明的前卫艺术家。

叩叩却从小就抗拒学习,不爱看书,是班里语文和英语成绩垫底的“差生”。

他曾自卑地哀叹: “我没你们优秀,我可能不是你们的孩子”。

这让周国平不断思考:这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前段时间,壹心理采访了周国平老师,和他聊了聊:

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怎样的父母?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教育让一个孩子如此痛苦,一定是出了问题”

有段时间,全网都在讨论: 父母该如何接受你的孩子不如你?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周老师,他的答案很干脆:

“我不做这种比较,事实上也无法比较。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取得成绩。

孩子的这个领域完全可能和我是不同的,至于成绩的多少,取决于他的才赋和运气,不必强求。”

但也许你很难相信,一个大作家的孩子,竟然会因为学不好语文,成了班里垫底的差生,被老师和同学歧视和孤立。

有一次,周国平在博物馆遇见叩叩的同学,给他们签了名,合了影,被发到班群里,这件事在叩叩班上成了新闻。

叩叩作为周国平的孩子,却毫不知情。

因为同学们建的班群,没有邀请他加入。

周国平问为什么,叩叩直接说: “地位低呗”

这些无形的歧视,让叩叩越来越恐惧上学。

坐电梯下楼的时候,他会说: “我希望电梯一下子掉到底,把我摔死,就可以不上学了。”

他一遍遍地责问: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学校?”

“你们大人为什么可以不上学?”

甚至埋怨父母: 为什么要把他生出来,让他受上学的苦?

父母都是名人,姐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是学霸,唯独他学习这么艰难,他不免自我怀疑说:

“我学习就难受,背单词就困,上英语课就想睡觉,我根本就不应该活到这世界上来。”

大概任何父母听到这些话,都会心碎吧。

所以周国平认为: 教育让一个孩子如此痛苦,一定是出了问题。

如果你是父母,又会怎样面对一个被打上“差生”标签的孩子?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父母必须有主见和定力,才不会被社会偏见支配

当一个孩子成绩不好,除了可能被老师和同学歧视,还要面临来自父母的巨大压力。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听着这样的话长大的:

“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能不能用点心?”

“考成这样,让你爸妈怎么出去见人?”

“我舍不得吃穿地供你读书,你这样对得起我吗?”

……

鸡娃的手段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越来越焦虑。

2019年夏天,一名10岁女孩发着39度高烧,爸爸仍举着吊瓶,带她去参观河北著名的衡水中学,一遍又一遍地问女儿: “考得上吗?”

2021年的寒冬,济南一位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围观 考研 现场。

她说,“孩子还有16年,也就是5840多天就要考研了,提前带他过来,感受一下考研的氛围”。而孩子也用稚嫩的声音说,以后要考清华大学。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很多人都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只盼着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自家孩子好像很差劲,就不自觉地卷入鸡娃大军。

父母到底该如何面对这种焦虑?

周国平的答案是:

“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幸福,但往往误以为这个幸福,和现在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联系。

在我看来,孩子将来的前途和幸福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心的健康、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智力品质,但这与学习成绩是两回事。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自己必须有主见,有定力,才不会受社会偏见的支配。

焦虑好像是传染病,你体质好,有免疫力,就不会被传染。”

他觉得现在的孩子非常可怜,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的童年,完全被功课占据。

所以,他决心不让这种情况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现,他给自己的使命是, 要做孩子童年的守护人。

他从来没有因为焦虑就逼迫孩子学习,从幼儿园到小学,没有给他报任何课外班,坚持保护孩子的天性和兴趣。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所能做的是爱这个不一样,理解这个不一样,让这个不一样成为他的价值”。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如何做孩子童年的守护人?

在周国平看来,从上小学开始,人的价值就被分数估定,这是一种愚昧。

就像叩叩,原本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只因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就在同学中成了异类,这是他无法理解的。

“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威力无穷,同学们都会受其支配,自觉或不自觉地歧视所谓差生。

可是我的宝贝怎么是差生了?

他的善良、单纯、开朗、乐于助人不是宝贵的优点吗?

他的数学和绘画禀赋都不算一回事吗?

为什么不能让每个孩子都因为自己的优点享有荣耀,拥有快乐和自信,从而成为较好的自己呢?”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叩叩的绘画作品

当老师和同学,都只看到他成绩差的一面的时候,周国平总能用爱的眼光,挖掘和欣赏到孩子散发的每一处光芒。

叩叩小学成绩不好,周国平会告诉他, “你将来怎样,和小学成绩没关系,不用太在乎”。

叩叩在小学四年级以前都过得特别痛苦,他觉得学校的教育有问题,于是给叩叩转到一个能平等看待每个孩子的学校。

在新的学校里,叩叩的体育特长终于被老师看见了。上初中后,体育全年级靠前。

而姐姐是全优生,周国平不会要求叩叩也成为全优生, “即便同父同母,孩子也会有不同的个性,绝不可以用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衡量”。

父母的问题却要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成长的负担何时了

△周国平一家

而有意思的是,周国平家里有很多书,但叩叩从来不看书,甚至宁愿看网红作家的书,也不看他的。

我不禁问他: 心里会难过吗?

“丝毫不难过” ,他坦然说道。

在周国平看来, “儿子不读父亲的书,恐怕是天经地义的吧”

他不会因此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爱读书的标签,对于孩子的喜好,尽量尊重。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标签效应” 指的是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跟标签一样的人。

而孩子更容易受到这种心理效应的影响,因为年幼的孩子往往最信任家长和老师,把他们的评价当作真理。

可恰好,家长和老师最爱给孩子打负面标签。

考试考砸了叫做“不是读书的料”,活泼好动叫做“不听话”,安静内向叫做“没出息”,和同学有矛盾叫做“不会交朋友”……

周国平认为,如果孩子在学校已经遭受很大压力,回到家里,父母也用学校的应试体制去评判他们,孩子真的会很痛苦。

孩子已经失去信心了,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更没信心,要让他知道他的长处。

所以他对叩叩说:

“爸爸管不了学校里的事,但至少在家里,要尽最大努力来消除学校评价体系给你笼罩上的阴影”。

“我不想让我儿子童年这么辛苦”

有趣的是,很多孩子看完《叩叩》这本书,大都会羡慕叩叩有个无条件爱自己的爸爸。

而很多父母看完,大都会觉得很惭愧,觉得没办法对孩子这么有耐心和细心。

我很好奇,他的教育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否受到父母的影响?

周国平说,自己的教育方式都是自我形成的, “我父母是普通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生活俭朴和老实做人”。

他在书里也写道:

“我是一个在爱上很投入,在教育上不太用心的家长,从来不曾有计划地培养孩子。

我小时候,谁培养我了?

我对教育思考过,也熟悉各种教育理论,但我绝不机械地把这些思考和理论套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

但这并不是说,他的教育方式就是完美的。

在书的最后,他也在反思,对叩叩的教育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对孩子太过自由放任了?

因为他看到,那些从小被父母放去各种课外班的孩子,后来很多都成了学霸,而叩叩直到小学毕业还是学渣。

他想起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 幼童不具有克制欲望的能力,因此儿童期教育应该以纪律为主,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随着孩子长大,再逐渐转变为以自由为主。

而另一个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是一个神童,他父亲也是哲学家,对他实施的是严格的早期教育,让他在上学前就读遍了古今人文经典,而他后来成了比父亲更伟大的哲学家。

约翰·穆勒也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如果片面强调学习的轻松有趣,会让他们没有能力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两位哲学家对教育男孩的观点,促使周国平反省:

男孩子缺乏自制力,如果不建立规则,爱会不会把他惯坏?倘若当初在学习上稍微强制一下,是否情况会好得多?

可当我问他,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会改变对他的教育方式吗?

他的想法依旧坚定。

“如果有机会重来,我很可能还是老样子,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心软的父亲。”

他并不是羡慕那些获得大成就的孩子, “我不想让我的儿子童年这么辛苦”。

教育无所谓对与错,输或赢。

他很庆幸,虽然叩叩小学过得挺艰难的,但性格还是很阳光。

“倘若他在家里也不能放松,就非抑郁不可。如果要算总账,我宁愿他人格明亮,学习成绩暗淡,而不是相反。”

△叩叩的绘画作品

写在最后

在采访的最后,我问周国平: 较好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

他娓娓道来: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是做父母的*高境界。

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二是平等。

*,就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

平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 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

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 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有一次,周国平催叩叩学习,他困惑地问: “你为什么总是焦虑?”

这让周国平心生惭愧。

还有一回,他说,有时得想一想人生的路怎么走。

叩叩却答: “车到山前必有路”。

他忽然发现,孩子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是随遇而安,与世无争。

我觉得这样的平等交流,太难得了。

周国平似乎从来不会站在父亲的权威角色上,指挥孩子要走怎样的路。而是一直和孩子互相探讨,理解孩子想要什么。

在《叩叩》的最后,他给儿子的信里写道:

“我完全想象不出,这个儿子未来会是怎样的。

他未来的路还长得很,我不做论断,也许未来藏着一个奇迹,也说不定的。

如果他未来有一个平凡的人生,我坦然接受。

我相信,良好的天性是他的守护神,他仍会是幸福的。”

也许你会说,不是每个人都有周国平老师这样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可以用自由托举孩子的成长,普通人家的孩子承担不起太多风险。

但正如你所见,他也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过度放任。

没有一种教育是绝对正确的。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回望,时常思考:

你最初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他快乐吗?你快乐吗?

如果一条路走得太痛苦,我们可以换一条路,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愿每位父母都能用心守护孩子的童年。

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平凡快乐的一生。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是黛玉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gVRnR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