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刚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原驻联合国记者,本文刊于7月11日“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斯里兰卡乱了。
就在前天(9日),总统“跑了”!示威者冲进了总统府、总理府。
斯里兰卡全国汽油库存连一天的用量都支撑不住,国家累计拖欠外债7800万美元,每天停电13小时,物价飞涨,粮食短缺……
俄乌战争只是最后击垮这个国家经济的又一记重拳。
脆弱不是一天形成的。
斯里兰卡的债务危机已持续数年。西方媒体有意将火引向中国贷款、中国项目,似乎中国人的到来才是导致这个国家倒台的原因。
真实的情况是,中国贷款在斯里兰卡的债务中占比只有10%,差不多与日本、世界银行相当。而斯里兰卡在国际市场上的借债占比达47%。
中国项目,包括中国先贷款后接手的汉班托塔港,给斯里兰卡带来的远不止资本。
斯里兰卡的“暴雷”发生在其经济转型的起步阶段,而这一转型需要中国资本、中国项目的推动,更需要借鉴中国经验。
下一步怎么走?
难点在于要将过分依赖旅游、茶叶出口,转向发展部分门类的制造业和建设金融、港口中心,扩大斯里兰卡在全球和地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逐步完善法治体系,不断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经济转型的成败取决于人及其制度的“转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世俗化。
2019年,我在斯里兰卡之行后写过一篇笔记,是从中资进入该国来看世俗化的。现略作修改推出。
在去斯里兰卡之前,我一直认为斯里兰卡是一个信仰佛教国家,全国城镇中的主要宗教建筑一定会是佛教的庙宇。
按照斯里兰卡信仰佛教的人数占全国近2000万总人口的74%来设想,这可能会是很多人的看法。
抵达斯里兰卡最初的一两天里,这种书本上的印象就被现实迅速改变。
的确,科伦坡、加勒等地有不少佛教庙宇,在一些街区和村镇的街头也可以看到供奉的佛像。
但是,只要坐上突突车在市里转上几圈,立刻就会被多元宗教的混杂景象所吸引。
佛教寺庙、清真寺、印度神庙和天主教堂有时相隔只有咫尺之遥……突突车司机会准确地告诉你,那边是穆斯林的天下,这边是佛教徒的小区。
这是坐落于斯里兰卡佛教圣城康提的佛牙寺的内景。1815年康提曾被英国占领,此后康提就不再是斯里兰卡首都,但一直是全球佛教信徒的主要朝圣地。每天9点半的朝拜活动即将开始。丁刚 摄
在2009年平息了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战乱之后,斯里兰卡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看上去,这些不同宗教似乎已经在这里定格,各自在各自的小环境中生存着。
直到2019年4月21日,也就是在我离开这个国家的几天之后,这样的短暂的宁静被连续八起大爆炸打破。事件造成250多人遇难,其中包括印度、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的公民。我停留过的那家酒店二楼的餐厅被炸出了一个大洞。
斯里兰卡政府调查后称,连环爆炸中有7名自杀式袭击者都是斯里兰卡公民,斯国防部则认为,该爆炸事件是极端一个伊斯兰武装组织所为,目的是对先前发生的基督城清真寺枪击案实施报复。
这是自2009年斯里兰卡内战结束以来首次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它让人们看到了稳定的脆弱。此后,作为斯里兰卡经济重要支柱的旅游业就一蹶不振。
斯里兰卡是欧洲和中东国家进入亚洲的最重要门户。其战略意义之巨大可以从老牌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激烈争夺中看出,更可以从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的持续博弈中看出。
科伦坡市内的一座印度教神庙。丁 刚 摄
斯里兰卡是佛教的前沿国家,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基地。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女来岛,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
源起于印度的佛教没有在印度发展起来,却在与印度相邻的一个岛国扎根,并久经外来宗教侵袭而岿然不动,还作为跳板,将佛教传向了东南亚和东亚。
欧洲的殖民者可以把天主教、基督教传向亚洲,但却难以在这里推进信仰的扩张。
伊斯兰教向东方的传播未能征服这里的人们,伴随着武装进攻而来的印度教也没有取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佛教成为生存在这个岛国上的部落的最可靠的凝固剂。
斯里兰卡的小世界是我们这个大世界的缩影。宗教毕竟是要传播的,斯里兰卡地处几大宗教的边缘地带,地理和社区的边界无法阻挡宗教的相互渗透,渗透就意味着摩擦。况且,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这里已经都有了各自的地盘。
这座混合了维多利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实是一座清真寺。它位于斯里兰卡最西南端的加勒,有东西方交汇点之称。这幢于1904 年建造的清真寺,据说早先曾是葡萄牙天主教堂。丁刚 摄
2019年4月的大规模恐怖袭击敲响了警钟,这个国家要想让多种宗教、不同民族和谐相处并非易事。
只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逐步世俗化的道路,建立稳定的世俗国家的治理体系,才有可能实现民族和谐,为经济未来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在那次事件之后,更多的人在关注斯里兰卡将如何加强反恐,亚洲和南亚地区国家是否有可能就反恐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但同样重要的是,如何推进这些国家的世俗化进程。
这让我想起出租车、突突车司机在驶过滨海大道时对我所说的那些话,他们有的会指着正在迅速升起的高楼大厦,或者大片已经推为平地等待开发的新城,说这边是印度的公司在开发,那边是中国的公司在开发,再往前还有新加坡公司在开发。有的则会指着大幅的招贴画上显示出的写字楼、住宅楼、世界贸易中心、购物中心,告诉我一个未来的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人把这种建设热潮归于外资带动。而提起中国,他们常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去外地的旅途中,那位四十来岁的司机非常好奇地向我打问普通中国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当他听说中国快递哥那么努力地工作时,连连称赞。
中国人的出现正在改变这里的经济结构,也影响着人们看待工作、看待家庭和看待教育的态度。
由中企建造的250米高的莲花塔是科伦坡的新地标,几乎在市区任一角度都可看到。
据朋友介绍,莲花塔建造所用材料95%都是从中国进口。在建造过程中,外方建筑师代表一开始是用英标来检查的,后来中方工程师将国标的产品和英标的产品逐一作了对比验证,证明了中国制造的质量,这才获得了对方的认可。
很多当地工人看到中国技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为了完成试验而彻夜不眠,深受感动,常常赞叹不已。
当中国制造与中国技工一同走进斯里兰卡,当地人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就不会只停留在那些耀眼的数据上了,他们会在与中国人的交流和共同工作中,逐渐地了解为什么中国人能做到。
中国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而中国的竞争力深深地蕴藏在世俗化之中。
一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精神”因不带有宗教信仰,因此是走不远的,他们忽视了世俗化也是推动这个世界变化的重要力量。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人带来的世俗化的影响,有助于弱化这个国家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并会带动经济转型所需劳动力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