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上海昨天本土新增,海派青口再引关注?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最近上海发生了一件大事儿,而我这个北京东城居民对上海发生的这件事情有一些看法。我不知道怎么评论这件事情较为公允,只想先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跟您聊一聊,然后咱们一块商榷一番。

司马南上海昨天本土新增,海派青口再引关注?

事件的起因是,复旦大学宗教学系一 李教授 ,接受一个叫做“第六声”媒体采访时讲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后经专人发表了文章。

司马南上海昨天本土新增,海派青口再引关注?

这篇“学术访谈文章”后经戴雨潇博主发现,他看完后帮我们总结归纳了该复旦李教授以下观点:

靠前 上海租界不是殖民地,而是自治的

司马南上海昨天本土新增,海派青口再引关注?

第二 ,上海不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前哨,而是 “上海全球化主义”的先驱

司马南上海昨天本土新增,海派青口再引关注?

第三 ,他说 五卅运动不能简单描述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反帝**

第四 ,当时最能引起上海市民内心共鸣的口号 不是“打倒帝国主义”,而是“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

第五 五卅运动激发了上海华人公民的“*治自决精神”,并塑造了“新上海人”

第六 ,这些 新上海人并不完全是中国人 。那时候的上海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移民的家园,犹太房地产大亨维克多·沙逊认为自己是上海人。

第七 这一切产生了一种*的本土意识和身份认同。

第八 英国等列强在上海设立租界是双向的文化融合。 一方面上海的中国居民接受了西方侨民引入的现代思想,另一方面这个城市的侨民接受并认可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第九 ,这个时期形成了独特的上海文化,也称“ 海派” 。它吸收了西方的元素,但并不纯粹是西方的。它起源于中国,但严格来说也并不是中国的。

司马南上海昨天本土新增,海派青口再引关注?

上面这幅照片是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上海纪》新书发布会,讨论的是关于上海市民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

这次发布会的文稿记录,内容比较多,我挑几句重点简要说说。

1.“ 上海的租界是自治的,但它们不是殖民地。

2.“成立了一个‘华人纳税人协会’,并接受CIA推荐的五名华人顾问的任命。”

3.“1925年5月30号,在南京路旧警察局前举行的学生和市民游*威中,抗议者高呼口号: ‘上海是上海人民的’ 。当时,在上海市民心中引起最深刻共鸣的,是这个口号,而不是记忆更深刻的‘打倒帝国主义’。”

4.“五卅运动之后,上海演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个以中国居民为主的城市,尽管它依然保持地方自治,并融合了西方侨民的利益和文化。这场运动激发了该市华人公民的*治自决精神。”

5.“这些新上海人思想解放,受过良好教育,经常会说两种语言,自信,并拥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他们并不完全是中国人,这里边包括各地的移民,包括犹太房地产等等。”

6.“这一切产生了一种*的地方意识和身份,重要的是,这种 文化融合是双向的 。”

上海租界

看完这些话语,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评论。

我想起海派青口亦称“沪独仔”,或称“海独”。

胡同老刘在旁边说,这不是要“沪犊子”吗?老刘净是瞎扯,这话不得体,他插科打诨的说话我不赞成,但是我对李教授的这些说法也不赞同,我认为这些观点还有讨论之必要。

有一个“马踏飞燕”先生评论称,除了“海独”之外,这些言论颇具阿Q精神,他把被压迫当奴才说得这么清新脱俗,还美其名曰“双向融合”。

也有人认为这位教授的观点,非常新颖, 买办的概念似乎没有消失,只不过隐蔽意识更强烈,有修改历史的这种意愿。

我想大家清楚,这是一个复杂的文化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治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将它停留在*治角度的解读,应当多角度、全方面地去考虑。思索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其学术性,也可以加上一些大众性、**性等多种因素考虑,将这个问题放到当今中国的*治形势之中分析。

上海租界

上海的*意识,“海派”的思维,百川归海最后形成“海派”文化,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都各有其理由。不过,大是大非的问题,一定要讲清楚。

但为什么有人认为这位李教授的说法角度更奇特,更令人难以捉摸,您又是怎么理解的?可以把您的想法告诉我们,我们一起探讨。

责任编辑|胡言 王德波

部分图片|平原公子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薛小妹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ejfRC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