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爸爸第2集,两种人生选择的温馨碰撞

上一篇文章写我爸的人生,最后结尾提到了我岳父的故事。清明回老家扫墓,再次“采访”了我爸,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跟我之前了解的情况差不多,不同的是时间主线比较清晰一点。

从读书说起,那时候能读到初中毕业的人,在农村我爸那一辈真的不多。我爸初中毕业大概15岁(1978年),初中+小学是七年制的,就是2年初中,5年小学,后来才改*成九年制。当时的生产队邀请了武术师傅过来教武术,村里孩子是免费学,在当时动乱的年代,爷爷为了家族不被人欺负就叫我爸学习武术。据推算,当时大概10-11岁左右,7岁上小学,因为交不起学费留了一级。小学只能从从8岁起算,7年制就是15岁初中毕业。我爸说不是初中毕业才学习武术,是从小学开始学习,那时大约10岁,时间太久也只能推算。学习了大约5年,印象中就是初中毕业的同时,武术也出师了,学习武术、舞狮、敲鼓等基本技能掌握。

两个爸爸第2集,两种人生选择的温馨碰撞

人生时间主线如下:

1978年之前读书、学习武术。

1978年初中毕业后去防城修筑公路赚钱。

1979年越南战争,1980年17岁开始养鸭,大概养100只,能卖3元/只。3块钱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30元左右,说赚了200元,于是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在当时农村家庭有辆自行车算是比较好的。

同年1980年,初中毕业,刚好学习了武术,这个时候国家征兵体检,我爸就报名去体检,全部检查都通过了,后来因为奶奶去哭诉就没有去成。这个在前面文章说过,不缀述。

1981年18岁,因为没去成当兵,所以就跟同乡去崇左教武术。大概收费是600元教两个月,也就300元/月,在当时已经算很多钱。

1985年这期间没有太大事情发生,在家耕田,也外出教武术等。

1987年,种橙子,收橙子去卖,期间也武术。

1988年,与同乡收黑沙去卖,收了一年就不做了,赚些钱够养家。

1991~1993年去崇左收废旧和卖雪糕,当时叫雪条,大概5分钱/条。基本上是去到每条村里,有人需要就卖。收废旧也是一个人去收,做多做少。我还记得当时我在那里喜欢吃云吞,其他的没有印象了。

1996年,去北海踩三轮自行车拉客,当时没有运营证,车被交警没收后就去了防城港。

1997~1998年,去防城港领头在码头吊油箱,村里很多人听说赚钱就跟着做,但因为油箱的油被查就都不做了。

2000~2004年,期间做零星建筑、、帮老板采矿、偶尔回去耕田、开过理发店。2000年的时候,我小学准备上初中,因为家里没有钱出学费,我要跟着老爸去防城割树脂赚钱交学费。

2005年,后面我爸就一直做着拉货这份职业了。

讲我爸的内容有点多,是因为这篇文章是写给我自己的,起码知道老爸经历过什么,就当作是回忆录。他的一生中也是有1~2次机会的出现,但没有下定决心去做。

再简单说下我岳父,跟我爸是同一批人。1989年靠前批出来广东打工的人,出来这几十年基本上是进厂做机修技术。听他说期间也有机会,别人邀请他一起合伙开个五金店,别人出钱,他出技术合伙做,但最后没有去做就错过了。我岳父跟我爸的不同选择是,岳父出来广东打工了,我爸在家找活干。在工厂做了一辈子技术,交足15年社保,每个月按照当地补贴一千多的养老金,目前还是会进厂,做点轻松的活。

两个爸爸第2集,两种人生选择的温馨碰撞

从他俩的人生长河中,都有1-2次的机会出现。很多时候没有去尝试,不敢说去做了一定改变命运,但起码当人生来到60岁这个跨度的时候起码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决心去做一件事。如果一个60岁的人,能倒过来活,那他的人生就不得了,起码活得比按顺序要精彩得多。

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普通人奋斗的一生缩影。希望年轻的朋友看到有所启发,在很多人生关键节点上要敢于尝试,选择那些能带来更多选项的选项。而不是按部就班的选择固定的选项。有时候人生经验不是说你非要碰得头破血流才能得到,要学会变通和借鉴。原创作品不容易,希望大家关注支持下。谢谢!加油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是黛玉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y/fresh/8egvnB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