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裴迪,品味《送崔九》之情深意远

唐诗三百首裴迪,品味《送崔九》之情深意远

《送崔九》 (题注:《送崔九》,又名《崔九欲往南山口号与别》/《留别王维》。崔九,人名,九是同族排行。

盛唐崔九有两位,一为崔涤,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曾任从三品殿中监,极得唐玄宗宠幸。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个崔九是指崔涤。

另一位崔九,名为崔兴宗,唐玄宗时曾为从七品右补阙,“诗佛”王维的妻弟兼好友。这首《送崔九》就是指崔兴宗。两位崔九差别巨大,一位是权贵,一位是小官兼诗佛妻弟,不要混淆。)

作者:唐·裴迪 〔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与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交好,晚年隐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风格受王维的影响,诗歌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全唐诗》存诗二、三十首。〕

裴迪的名气小一些,就多介绍一下。

诗文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平水韵,上声四纸)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平水韵,上声四纸)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归,回归。归山,归隐山林。深浅去,山路难行,一脚深一脚浅,这里应该指要脚踏实地去践行。丘,山丘。壑,山谷。《晋书·谢鲲传》:“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丘壑,指代隐居不仕,一语双关。)

译文:你这次回山隐居,要脚踏实地的去走走,要赏尽高山幽谷的美景。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武陵人,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别学《桃花源记》里的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里暂时游玩几天就匆匆离开了。

赏析及感悟

1.为方便学习理解,补充一个小故事。

王维与裴迪可是算是生死之交了。准确的说是裴迪救过王维一命,说来有点话长。“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进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王维不知怎的就被叛军抓获了。王维名气大,安禄山让他当官,他吞药诈称有病,最后还是被迫做了伪官。有一次裴迪冒险跑来看王维,王维就偷偷写了一首《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没想到,这首诗佛平生最烂的诗后来却救了诗佛自己一命。

乱军被平定后,当过伪官的人都要清算治罪,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做刑部侍郎,提出把自己官职削了,为王维赎罪。他还将这首《凝碧池》呈给唐肃宗。唐肃宗看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这一句,明白了王维的忠心,但仅仅凭一首诗还不能说明问题,难免还心存疑虑。肃宗找来裴迪作证,裴迪肯定是替王维说好话啦。就这样,王维被赦免了,只做了降职处理。

可以看出,裴迪与王维交情极深,对于崔九来说,裴迪就是有恩的长辈。所以裴迪这种敦敦教诲式的劝诫并无不妥。

2.为何裴迪会对王维妻弟崔九,送出一首语气颇重的劝诫呢?原因就与成语“终南捷径”有关。

唐代的科举考试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如“行卷”制度,当时考卷没有糊名,考官知道答卷人是谁,于是考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制造舆论效果,便会把自己的文学作品用工整的字体抄写成卷轴,呈献给达官显贵,以求获得赏识和推荐,这种做法被称之为”行卷“。

还有一种提升知名度的方法就是“终南捷径”,指有一定名望的人想要出仕做官,偏偏效仿名士隐居山林,以彰显自己淡泊名利,说到底还是在搞自抬身价的炒作,但朝廷还很吃这一套,似乎隐居的人在士人眼中德行更高,更有影响力。所以隐士如果出山参加考试,朝廷往往会考虑让隐士考中,以表示对人才的重视。

裴迪就是看破崔九的心思,写下这首诗劝诫崔九,不要走“终南捷径”,要做一个真正的隐士。

3.明典(武陵人)、暗典(丘壑),一语双关,意蕴深长。明面说要赏尽山景,其实在说:既然选择了归隐山林,就要脚踏实地,真正领略隐居的人生美景。别跟那个《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一样,玩几天就走了。

读到这里就能领会这首诗的直白,满满的劝诫意味。

4.人生道路其实很忌讳首鼠两端这种做法,选择之前就要考虑清楚,作出选择后就要全心全意去拼搏奋斗,即使最终留有遗憾,但可以拍着自己胸脯说:没有后悔,因为自己领略了奋斗过程中每一步的风景。如果三心二意、浅尝即止,往往哪一路的风景都不会领悟到。

唐诗三百首裴迪,品味《送崔九》之情深意远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AWYYY"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eWB1v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