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西两会】3位代表通道上发声 基层声音受关注

1月14日上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杨克勤、周翠兰、蓝彩青3位人大代表先后走上通道,围绕疫情三年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况和保障新冠救治各项措施、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民办实事、广西非遗技艺传承情况及将来履职设想等热点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聚焦广西两会】3位代表通道上发声 基层声音受关注

谈到疫情三年的体会和感受,贵港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克勤表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很好地提升了医院的硬实力,通俗来说就是病人来了,我们有地方给他们看病了,我们有地方给他们住院了。过去的三年,在贵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医院的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增加了4.7万平米,包括发热门诊、核酸实验室、重症救治病房等。我们开展和引进了100项多新技术,开展了300多台机器人手术,开展了200多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脱机率达到50%以上,挽救了很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也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河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翠兰介绍,她所在的河东社区辖区单位类别多,居民居住条件差异大,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94户2722人,也有厂矿棚户区,人口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总人口一万五千多人,流动人口占一半,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群众比较多。

【聚焦广西两会】3位代表通道上发声 基层声音受关注

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小社区”担负的“大使命”做好,社区党委推行“两委”成员包片联系、“党员责任田”以及“代表议政日”等机制,依托党员骨干、人大代表成立片区服务队,建立网格微信群,精准掌握网格区域的社情民意,形成了社区治理新格局。“特别是,我们围绕乡村振兴,主动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统筹推进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帮助脱贫户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医疗养老保养代缴、劳务稳岗补贴、产业奖补、低保等惠民政策,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自河池的广西织锦与刺绣技艺传承人蓝彩青穿着自己制作的瑶族服饰走上了代表通道。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跟着妈妈、外婆学习瑶族服饰制作技艺,对这项技艺十分喜爱,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参与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讲台上传授传播非遗知识。

【聚焦广西两会】3位代表通道上发声 基层声音受关注

2019年,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量庞大,蓝彩青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人群特点,在安置区创建了广西五彩瑶艺妈妈工坊项目,项目通过给妇女提供公益性的刺绣、缝纫等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参与到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有效增收,让妇女们能在家门口就业或者居家就业。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在未来的履职中,我想从这三点去努力:一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民生,倾听民意,做好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二是针对非遗项目产业开展实地调研,争取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进一步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三是进一步提高带动就业能力,推动非遗项目产业更好地惠及群众。加强非遗产品研发设计、展销等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蓝彩青表示。

记者:刘庆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shoutoutto"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aq7Cv76.html